回目录页

中篇 生死存亡

速战中途岛 1942年6月-1944年10月)(3)

“钦迪特”除了敌人和恶劣的环境外还有一个问题:驻中国的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只把他们看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小打小闹。但是6月27日,已是旅长的卡尔弗特带领他的“钦迪特”特种旅在两个中国营的帮助下夺取了孟拱,并切断了与史迪威作战的日军18师。“钦迪特”行动中的人员伤亡非常大,但是1943年时日驻北缅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中将战后说:“‘钦迪特’的入侵并没有破坏我们进攻印度的计划,但他们对这些行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抽走了整个第53师和第15师一部的兵力,其中有个团可能使接下来的柯希马战争转败为胜。”

最后一批“钦迪特”于1944年8月27日撤离缅甸。一半士兵刚回来就被送进了医院,但经过一阵休息和特殊饮食调理后,一旦恢复体力,他们马上又投入第三次行动的训练,直到1945年2月行动正式取消为止。“钦迪特”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战争中都树立了人类耐力极限的榜样。

西方战争的叙述中经常过于简化中国战场,有时甚至会完全忽视中国战场,事实是: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有1500万是中国人,点子整整30%。是中国人在整个战役中牵制了一半的日军。中国的战争经历十分悲惨: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沦陷之后屠杀了20万平民,强奸了20000名妇女,然而中国仍然在战争中挺了过来,使日军不得不分散大量的兵力在中国内地作战,否则这些兵力可能入侵印度和澳大利亚。中国从1937年起一直在和日本交战,蒋介石的都城南京同年12月沦陷,两年后日军控制了中国东南半壁,包括中国的一些工业中心。

苏联在1941年签订“日俄中立条约”后中止了对国民党的援助,日本空军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共产党和日本人一样随时都会对蒋介石的军队发动袭击。直到珍珠港之后美国开始提供实质性援助。即使那时,1942年缅甸沦陷,意味着陆上供给被切断,美军不得不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航线”空运物资。“火炬行动”之后,1942年11月,盟军进攻北非,美军又撤走了给蒋介石的战机,虽然蒋介石迫切需要这些飞机。在任何盟军的物资分配清单上,中国军队好像总在末尾,其实到了1943年,中国远征军已被迫退回了云南省。

在战争中,很多战役往往是空军的力量决定胜负,在中国,陈纳德领导的“驻华空军特遣队”起了重要的作用。陈纳德有罗斯福撑腰,但要不断地对抗史迪威将军的行政命令,他在中国成绩斐然,把仅有的资源发展到位,并超出了最大的极限。战争末期,蒋介石只忙于调兵对抗共产党,但他不求回报地为盟军把100万日军困守了四年,这样这100万日军就无法被派往其他战场。直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才把日军打败,但中国人一直坚守阵地,有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作战场,日军要打败中国军队就必然消耗巨大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