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页

下篇 恶有恶报

急转直下 1943年3-8月(1)

1943年2月初陆军元帅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投降,苏军在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之前强渡顿涅茨河。尽管寡不敌众,陆军元帅曼施泰因仍然在2月18日至3月20日之间对苏军发起了反攻,赢得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并于3月14日再次占领该城,这是此次战斗中取得的重大军事成果。虽然苏军的冬季攻势基本收复了上一年被德军占领的大部分领土,使德军伤亡人数高达100万,但曼施泰因挡住了苏军的进攻。

在1942年11-12月间,曼施泰因作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未能成功解除斯大林格勒之围,不过他还是被任命为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作为第三帝国最伟大的战略家,曼施泰因比坦克派之外的任何德国将军都更加了解机械化武器;凯特尔曾再三敦促希特勒任命曼施泰因为参谋总长,这也是他的老本行。希特勒没有这样做,但这是元首收到的一条最为适当的建议。

库尔斯克城位于莫斯科以南315英里,莫斯科-罗斯托夫铁路干线穿越而过。1943年春,库尔斯克是伸入德军防线深达90英里的一块宽为120英里的苏联占突出部的中心。库尔斯克曾于1941年11月2日被德军占领。保卢斯投降之后,苏联人很快收复了库尔斯克。

经过斯大林格勒会战,曼施泰因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前线,陆军元帅克鲁格麾下的中央集团军群守住了北方的奥廖尔。德苏两军都已疲惫不堪,由此战场进入一段相对平静期,等待增援部队开赴前线,开始准备夏季攻势。局势对德军不利,因为任何人只要浏览一下地图,德军下一个袭击目标就一目了然:对库尔斯克采取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剪除这一敌占突出部,进而北取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南侵瓦图京将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要是在1941年,这一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当时德军能够胜任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1943年2月17日,希特勒亲自飞往扎波罗热的曼施泰因作战前线,视察了三天。由于德军的下一步动向显而易见,曼施泰因希望在3月初尽快发起进攻。但是希特勒要把德军的“卫城作战”推迟至地面完全解冻之后。希特勒还认为曼施泰因再次占领哈尔科夫主要应归功于新的“虎”式坦克,认为一个“虎”式坦克营就能抵得过一个装甲师,所以他想等到“虎”式坦克全面服役后再发起进攻。但当时每星期只能生产12辆“虎”式坦克,这是曼施泰因积极主张的尽早实施进攻计划的最大障碍。

陆军总部和最高统帅部的内部意见分歧让问题雪上加霜,“卫城”行动不得不一拖再拖。约德尔表示完全反对,因为盟军登陆地中海是迫在眉睫的危险。时任坦克总监察长,负责监督德国装甲部队的古德里安也同样持反对意见,因为他知道苏联人正等待着这场行动,做好了迎战准备。莫德尔持怀疑态度,但当他说苏联国防委员会会知道即将展开的战斗时,蔡茨勒用怪异的循环论证加以回应,说正因为苏联人期待着这场战斗,说明所选作战地点关系重大,会驱使苏联大批装甲部队投入战斗,我们可以将其一举歼灭。时机不断拖延,曼施泰因逐渐开始反对整个行动。梅伦廷的估计是对的,如果尽早发动进攻,还有望取胜,但等到“卫城”行动真正发起之时,我们“已经没有胜算,只有可能惨败”。

在5月3日召开的另一次军事会议上,古德里安与施佩尔极力反对“卫城”作战,蔡茨勒和克鲁格则极力赞成;曼施泰因表示很难说战机是否已经过去。只有100辆“豹”式坦克被运到前线,尽管施佩尔曾经承诺过5月底会运来324辆。虽然如此,还是商定将于6月13日发起进攻。与此同时,4月底,苏联国防委员会已派遣朱可夫到库尔斯克负责战斗的日常指挥工作,这表明库尔斯克前线已经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重视。朱可夫说服斯大林放弃最初制定的先发制人的计划,他认为,我军近期发起防御性袭击不妥,我们最好以逸待劳,消磨敌军,摧毁敌方坦克,然后借助增援,一举进攻,全歼敌军主力。苏军国防委员会采纳了这一计划,后来的事实大体不出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