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在挪威失利
1940年1月底,希特勒命令最高统帅部开始制定入侵挪威的计划。其实当时,希特勒并不想将部队的攻击方向从他所计划的西方转向北部,但由于有迹象显示,盟军部队正在计划入侵挪威,而且很可能以便于为芬兰提供援助而作为行动的借口,于是,他立刻改变了主意,决定进攻挪威。德国决定在同时入侵丹麦。
此前,英国海军部坚信,鉴于英国在挪威海区域拥有显著的优势,德国人将无法对挪威发起有效的两栖登陆作战。因此,在4月9日的凌晨,当得知德军在代号为“威塞演习”的行动中已经成功登陆的消息时,他们彻底被惊呆了。这次行动完全可以称得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突袭之一。
挪威人对于这场入侵同样感到意外和措手不及,他们此时此刻正集中全力准备应付来自同盟国,而不是轴心国,对其主权的威胁,所以根本还没来得及开展全国动员。挪威海军完全是一支近海防御型部队,陆军规模也很小。德国只出动了三个师的兵力,但在第一天的进攻结束时就已经达到了所有目的。
总结说来,造成盟军在挪威战败中灾难性失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作战计划的频繁改动,也有通话质量太差的无线电通讯因素等。然而,尽管盟军在挪威战场上颜面无存,而且来自莱茵兰地区重新被武装以来但甚嚣尘上的希特勒和他“优等种族”战无不胜的神话也借此进一步得到了印证,但实际上,德军获得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在这场挪威战役中,比较来看,英国、挪威、法国和波兰共计损失6700人,另有112架战机被毁,而德方则有5600人战死,240架战机被击落。英国皇家海军共有一艘航母、一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和四艘潜艇被击沉,波兰和法国也各损失了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而德国则损失了三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以及四艘潜艇。
这些数据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双方持平的,但和盟军相比,德国海军是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损失的,尤其当时德国还打算沿一条宽广的正面战线上从英格兰南部登陆,这无疑需要相当数量的海军舰艇给予支援。
对于盟军来说,挪威战役是一次重大的失败,但若说盟军一方什么都没有得到的话,事实也并不尽然,至少此后英国下议院就此事展开的为期两天的辩论确实造成了张伯伦政府的最终垮台,从此,一个新的、积极应战的联合政府在新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走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
丘吉尔这个人身上最重要也最危险,但基本上也是最具建设性的一个特点便是他的急躁性格。到1940年5月,尽管已经65岁,但他不同寻常的脑力和口才仍处于一生的巅峰状态。多年来,他不断地对纳粹的崛起表示担忧,但这些警告从未受到重视,因此,英国议会出现危机时,丘吉尔便无可争辩地拥有了竞选首相的资本。就在丘吉尔当选首相的同一天,也就是1940年5月10日,星期五,希特勒在西线发起了闪电战。的资本。就在丘吉尔当选首相的同一天,也就是1940年5月10日,星期五,希特勒在西线发起了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