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页

下篇 恶有恶报

东线喋血 (3)

当时被戏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的陆军元帅莫德尔被任命接管陆军元帅布施手下120万人的中央集团军群,同时继续担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但他对阻止苏军进攻也无能为力。

7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33个师中有25个遭受围困,只有极少数得以自救。“巴格拉基昂”行动持续了68天,德军每天平均伤亡超过11000人。“巴格拉基昂”行动中苏军声称共击毙德军38.1万人,另俘虏15.8万人,击毁或缴获坦克2000辆,大炮10000门,以及各类机动车57000辆。

1944年7月14日,苏军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发起袭击,于27日攻占了利沃夫。普里皮亚特沼泽的南北夹击意味着红军可以穿越波兰的战前边界,收复考纳斯、明斯克等地,到了8月红军已渡过了布格河。

就在这时,苏军在华沙城外的维斯瓦河停止前进。人们常常以为苏军8月7日在维斯瓦洒滞留是完全出于政治原因,让德军镇压华沙起义。红军的到来激起了反共的华沙波兰救国军,他们试图于1944年8月1日,在科莫洛夫斯基将军和克鲁谢尔将军的领导下发动起义。

波兰人想要争取首都的控制权,继而赶走德国人,并在苏联人到来之前恢复国家主权。他们认为苏联人和德国纳粹一样,并非真正希望波兰独立。所以虽然起义在军事上针对的是德军,而在政治上针对的是苏联。那次起义被党卫军用63天的极短时间残酷地镇压了下去。10月初,起义被彻底镇压下去之后,党卫军才开始撤离华沙,直到1月中旬红军才渡过维斯瓦河接管了这座硝烟弥漫的城市。

1944年8月20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开始了将德军清剿出巴尔干的行动,由于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渡过普鲁特河攻击罗马尼亚境内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华西列夫斯基的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希特勒不准第6军后撤,这样第6军的20个师于8月23日陷入第聂伯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巨大包围圈中。同日,罗马尼亚投降,其后迅速倒戈对德宣战。红军俘获了10万德军,到8月31日,红军已进入布加勒斯特。10天推进250英里之后,苏军加快了步伐,在接下来的六天内跨越200英里,抵达南斯拉夫边境,到9月24日,布达佩斯已在攻击距离之内。

保加利亚,在此时之前仅对英法作战,竟然不可思议地作出自杀式的决定:于1944年9月5日对苏联宣战,结果在苏军渡过多瑙河之后24小时之内惨败。罗马尼亚随后于9月8日加入盟国。

当俄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进抵波罗的海,占领梅默尔之后,北方集团军群陷入包围,无法从陆路返回东普鲁士。自1944年9月至11月德第16、第17军被迫退至梅默尔和库尔兰之间的波罗的海飞地,但希特勒不允许他们继续撤退,因为他说他需要波罗的海海岸以继续进口瑞典铁矿石,并试验新一代的、无法探测、可无限期下潜的德国潜艇。

希特勒现在指望把英美军队阻隔在大陆上,使其孤立无援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这样他的军队就陷入了库尔兰包围圈,红军充满见地地认为库尔兰成了德军帮他们看守的一个巨型战俘营,所以直到战争结束时才迫使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