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喋血 1943年8月—1945年5月(3)
当时被戏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的陆军元帅莫德尔被任命接管陆军元帅布施手下120万人的中央集团军群,同时继续担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但他对阻止苏军进攻也无能为力。7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33个师中有25个遭受围困,只有极少数得以自救。“巴格拉基昂”行动持续了68天,德军每天平均伤亡超过11000人。在此次“瓮中捉鳖”作战过程中,苏军痛击了德军的腹部要害,收复了白俄罗斯,为进攻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三国打开了门户。“巴格拉基昂”行动中苏军声称共击毙德军38.1万人,另俘虏15.8万人,击毁或缴获坦克2000辆,大炮10000门,以及各类机动车57000辆。英美联军在法莱斯口袋取得重大胜利,但“巴格拉基昂”行动取得了十倍于彼的重大胜利,然而此次行动在西方除专门研究军史的专家之外几乎不为人所知。
1944年7月14日,苏军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发起袭击,于27日攻占了利沃夫。普里皮亚特沼泽的南北夹击意味着红军可以穿越波兰的战前边界,收复考纳斯、明斯克等地,到了8月红军已渡过了布格河。就在这时,苏军在华沙城外的维斯瓦河停止前进。人们常常以为苏军8月7日在维斯瓦洒滞留是完全出于政治原因,让德军镇压华沙起义。红军的到来激起了反共的华沙波兰救国军,他们试图于1944年8月1日,在科莫洛夫斯基将军和克鲁谢尔将军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波兰人想要争取首都的控制权,继而赶走德国人,并在苏联人到来之前恢复国家主权。他们认为苏联人和德国纳粹一样,并非真正希望波兰独立。所以虽然起义在军事上针对的是德军,而在政治上针对的是苏联。那次起义被党卫军用63天的极短时间残酷地镇压了下去。
10月初,起义被彻底镇压下去之后,党卫军才开始撤离华沙,直到1月中旬红军才渡过维斯瓦河接管了这座硝烟弥漫的城市。1944年12月27日,斯大林写信给罗斯福,抱怨说西方盟国事实上正在支持波兰民主派,他说波兰民主派是“针对波兰土地上的苏联军官和士兵的犯罪恐怖网络。波兰移民鼓动的恐怖分子在波兰杀害红军战士和军官,而苏军是前来解放波兰的,他们却与我们进行不法斗争。面对这一局面,我们无法妥协。”将波兰民主派描述为纳粹的同伙反映了斯大林当时对波兰人的心态。
当华沙的波兰人正遭受折磨之时,1944年8月20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开始了将德军清剿出巴尔干的行动,由于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渡过普鲁特河攻击罗马尼亚境内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华西列夫斯基的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希特勒试图竭力控制罗马尼亚境内的油田,失去了这些油田,他的坦克和飞机就要被迫依赖第三帝国境内日益衰退的合成燃油生产,所以他不准第6军后撤,这样第6军的20个师于8月23日陷入第聂伯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巨大包围圈中。同日,罗马尼亚投降,其后迅速倒戈对德宣战。红军俘获了10万德军,到8月31日,红军已进入布加勒斯特。10天推进250英里之后,苏军加快了步伐,在接下来的六天内跨越200英里,抵达南斯拉夫边境,到9月24日,布达佩斯已在攻击距离之内。
保加利亚,在此时之前仅对英法作战,竟然不可思议地作出自杀式的决定:于1944年9月5日对苏联宣战,结果在苏军渡过多瑙河之后24小时之内惨败。罗马尼亚随后于9月8日加入盟国。由此以南,托尔布欣元帅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铁托元帅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帮助下进至贝尔格莱德,并于10月20日占领该城。希特勒坚持让F集团军群尽可能长久地坚守希腊,这就意味着F集团军群无法为守卫南斯拉夫提供任何支援。陆军元帅、德军东南欧最高司令魏克斯被迫借苏军11月24日在多瑙河建立桥头堡,并于圣诞前夜围困布达佩斯之机,经由萨拉热窝向西撤退。匈牙利首都德国守军顽强坚守,1945年2月中旬终因物资极度匮乏而沦陷。围城红军将恼怒发泄在布达佩斯的妇女身上,这里大规模劫掠的场景还要在整个东欧,尤其是德国反复重演。
当俄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进抵波罗的海,占领梅默尔之后,北方集团军群陷入包围,无法从陆路返回东普鲁士。自1944年9月至11月德第16、第17军被迫退至梅默尔和库尔兰之间的波罗的海飞地,但希特勒不允许他们继续撤退,因为他说他需要波罗的海海岸以继续进口瑞典铁矿石,并试验新一代的、无法探测、可无限期下潜的德国潜艇。希特勒现在指望把英美军队阻隔在大陆上,使其孤立无援而赢得战争的胜利。他后来坚持库尔兰桥头阵地必须用整军坚守,这样他的军队就陷入了库尔兰包围圈,红军充满见地地认为库尔兰成了德军帮他们看守的一个巨型战俘营,所以直到战争结束时才迫使其投降。随着1944年的结束,苏军很自然地将这一年称为“十大胜利年”,因为苏军自当年1月解斯大林格勒之围以来连续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