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第六章 沙窝会议前后(下)
张国焘向中央摊牌
中央领导人都明白:张国焘之所以反复纠缠政治路线问题,是要在党内树立他的权威。特别是他目前处于人多枪多的优势地位,使中央更为担心。虽然双方在决议中都高唱加强一、四方面军兄弟般的团结,但隔阂和矛盾却越来越深,成为两大山头的对立。当沙窝会议讨论第二项议题---组织问题时,一场权力分配的较量就无法回避了。

主持会议的人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宣布这次会议要吸收四方面军干部参加中央工作。由政治局提议:补选三个中央委员: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补选三个中央候补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中央政治局补选二人:陈昌浩为政治局委员,周纯全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后中共中央的正式历史记载中,都没有承认这次补选。作者注)。

张国焘立即说:“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上可以多提几个人。”毛泽东说:“四方面军的干部有很多好的干部,而我们只提出这几个同志,是很慎重的。本来政治局不能决定中央委员,现在是特别情形下这样做。其他干部更可以吸收到各军事政治领导机关工作。”张国焘态度强硬地说:“本来要提出四方面军九个同志都到政治局,以便提拔工农干部和学习领导工作。”毛泽东委婉地拒绝他的要求,说:“国焘同志的意见是很好的,将来可以多吸收到中央机关及其他部门来。” 张国焘不好再闹,中央对方案又作了调整,陈昌浩和周纯全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和红军总部的人事调整
毛泽东又提议:恢复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由周恩来同志负责。四方面军不变,红军仍然分成两个方面军。对红军指挥机关又做了若干调整,经大家一致通过,红军指挥机构和负责人的情况如下:

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副主任杨尚昆、周纯全。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副主任傅钟。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委周恩来,参谋长周昆,政治部主任朱瑞,副主任罗荣桓。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倪志亮,副参谋长王宏坤,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钟、曾传六。
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北上
在徐向前等人催促下,张国焘总算答应走了。他也认为毛儿盖地域狭小,不宜久留。但他打算和中央分开,免得在一起吵个没完。毛泽东等也十分赞同。按照夏洮战役计划,红军部署又作了一些调整。8月12日,在中央和前敌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右路军的红一、三军团,4军、30军,军委纵队、红军大学陆续开始行动,向班佑、巴西地区进发。

左路军在红军总司令部率领下,红五军团,9、31、32(原红九军团)、33军及军委纵队一部,本应在卓克基一带集结,向阿坝地区前进。可是张国焘迟迟未动。据他说是因为地形道路不熟。总参谋部刘伯承派出侦察部队,费了几天力气才画出比较准确的行军路线图。8月19日,张国焘、朱德率左路军开始行动。
毛泽东的担忧
董振堂的五军团为左路军的先头部队,由查理寺探路向班佑前进。大部队和红军总部依次向阿坝进发,没有一支部队来向右路军靠拢。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阿坝仍须取得,一是财粮策源,必要时可助右路;二是可多辟北进路;三是后方根据。大金川、大藏寺有三四条平行路向阿坝北进,从粮甚多,比芦花、毛儿盖好多了。”

毛泽东看了张国焘的来电,心里突然闪过一阵忧虑:他的五、九军团都跟张国焘走了,还能再回来吗?早知要分开,当时为什么不叫五、九军团迅速向毛儿盖集中,共同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