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第8章 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上)
右路军准备北上
包座战斗结束后,红军北上的道路打通了。大家都盼望左路军早日前来会合,共同北上。那些天,毛泽东每天都要请陈昌浩到中央驻地来商量事情。因为他是政治局委员,也是红四方面军中的决定权的领导人。毛泽东善意做他的工作,想把陈昌浩拉到与中央一致的立场上来。8月24日,徐向前、陈昌浩给张国焘、朱德发出一电,建议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8月29日,陈昌浩又致电张国焘,通报过草地的路线和准备进行包座之战的计划,并再次摧促说:“左路宜很快向此方进,不然前进道路必为敌阻。”

接到徐、陈的电报后,8月30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左路军后方的倪志亮、周纯全,通知他们:“我左路军以集中班佑与右路军靠拢北进之目的。”命令9军为第一梯队,向班佑前进。后方部队的主力为第二梯队,于9月12日到查理寺集中,准备向班佑前进。左路军虽然同意北上,但是毛泽东感到他们行动太慢。按计划要半个月才到班佑,到那时胡宗南又布下新防线了。

9月1日,徐、陈、毛联名致电张国焘,陈述北上建议。电报指出:“目前形势极有利于向前发展。右路须以主力向前推进。以不突出西固、岷州经为度,第一步以一、三两军控制罗达地区,4军、30军主力控制白骨寺地区,其一部控制包座。这样控制了两条平行东向路,并随时可与胡敌五个旅有把握地决战,绝不会被敌截断。候左路到达,即以一支队向南坪方向,又一支队向文县方向佯攻胁敌,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
左路军噶曲河受阻
接到电报,左路军开始行动了。但是很不顺利。据张国焘回忆:“我们在刷金寺停留了两三天,积极查明北进道路。这一带地形,我们是十分陌生的,原有的地图又错误百出,一切须重新考察研究。我们总司令部率部按照计划,由刷金寺向上下包抄前进,不料走了一天之后就遇着大雨。第三天下午,玛楚河上游的一个支流,横阻在我们的面前,它原本不过是一条小河沟,深不过膝,现在河水陡涨,深逾一丈,宽达三百米,我们无法通过。附近百里地区以内,又找不出任何渡河工具,我们无计可施,乃决定回师刷金寺。”

如果说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分裂是必然的,那么这条噶曲河则是促成分裂的一个偶然因素。张国焘的回忆有夸大成分,但也是事实。草地的河流没有固定河道,雨季洪水往往横冲直撞,形成乱流或一片汪洋。朱德、刘伯承和五军团是坚决主张前进的,但是没有一支部队渡过噶曲河,说明当时确有洪水。
张国焘改变主意
张国焘下令返回阿坝。朱德、刘伯承也没办法。因为中央规定:红军总政委有最后决定之权。在调头回去时,张国焘给徐、陈去了一个电报。徐向前、陈昌浩接到电报,大吃一惊。张国焘不但掉头回了阿坝,现在连北进方针也不同意了。徐向前认为张国焘的理由是不成立的。“一是所谓噶曲河涨水,无法徒涉和架桥。其实四方面军有支一百多人的造船队,就地取材,营造简便渡河工具,不成问题。二是所谓粮食缺乏。其实阿坝地带,米粮较毛儿盖地区要多,我们从毛儿盖出发,每人只带了供两三天食用的炒青稞,还不是通过了草地?他们的粮食绝不会比我们少,过草地有什么不行?所以,张国焘这是找借口,与中央的北进方针相抗衡。”

张国焘当然不会因为一条小河过不去而改变战略方针,对全局形势,他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北上是凶多吉少,对于荒凉的陕北地区他更不感兴趣。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留在这里,建立川、康根据地。第二条路就是南下回四川。红四方面军战士中四川人居多,愿意打回老家去。用张国焘自己的话说,是“耍回马枪”。决心已定,张国焘于9月5日10时致电后方的周纯全、倪志亮和王宏坤,告诉他们:“我左路军先头兵团决转移阿坝补粮,改道灭敌。并要他们将这一决定转告徐向前、陈昌浩。
张国焘下达南下命令
收到张国焘返回阿坝的电报,右路军这里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阿昌浩天天跑中央驻地和毛泽东等商量,至少到9月8日上午,陈昌浩的态度还是愿意北上的。据陈昌浩回忆,毛泽东多次找他谈话,对他说:“张国焘带一部队伍另找路,不要紧,让他在那里,我们先走,我们走了他非来不可。”但陈昌浩无论如何不同意,坚持要等左路军来一起走。

此时,陈昌浩也是忧心如焚,再这样争论下去,北上的通路就会被国民党军队堵上,想走也走不了了。8月9日,他和徐向前给张国焘、朱德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电报,提出“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万一左路若无法北进,只有实行下策。如能乘向北调时,松潘、南坪仍为上策。”

此时,张国焘不会再改变决策了,他已经向31军政策詹才芳下达命令:“九十一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策蔡树藩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接到徐、陈来电后,张国焘正式下达了要右路军南下的命令:徐陈: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右路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右路皮衣已备否?即复。 朱张 8日22时。
中央据理力争
中央的北上与张国焘的南下之争,终于发展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看来无法调和了。8日夜间,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会前,毛泽东已经拟好了一份要张国焘执行中央北进指示的电文,会上念了一下,要陈昌浩和徐向前表态。陈昌浩表示,同意电报的内容,建议力争左右两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成,是否可以考虑南下。徐向前表示同意中央的意见,对南下问题考虑不成熟,没有表态。

这天夜里,中央和右路军以七人名义致电左路军:朱张刘(伯承)三同志: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须要我们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弟等仔细考虑的结果认为:一、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为:1、地形利于敌封锁,而不利于我攻击……;2、经济条件,绝不能供养大军……;3、阿坝南至冕宁,均少数民族,有消耗无补充;4、北面被敌封锁,无战略退路。二、因此务望兄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三、目前胡敌不敢动,周、王两部到达需时,北面仍空虚,弟等并拟于右路军抽出一部,先行出动,与二十五、六军配合行动,吸引敌人追随他们,以利我左路军进入甘肃,开展新局面。以上所陈,纯从大局前途及利害关系上着想,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福。 恩来、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泽东、稼蔷 9月8日2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