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第14章 在道孚、炉霍、甘孜的日子(上)
再翻雪山到甘孜
按照《康道炉战役计划》,从1936年2月下旬起,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向道孚、炉霍、甘孜进军。这是一次空前艰苦的行军,一路上红军要翻越两座在雪山---夹金山和折多山。算起来朱德、刘伯承等原一方面军的同志已经是第三次经过夹金山,四方面军的同志们也是第二次了。

这次是冬季行军,天寒地冻,比前两次困难得多。红军指战员显示了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又有了一定的经验,一天就翻过去了。下山时连人带马,一齐往下滑,滚得如同雪球一般。折多山位于丹巴至道孚的路上,海拔50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时常发生。刘伯承、李先念率领红30军在前边开路,为后续部队提供了经验。红军头天下午出发,在半山腰过夜。夜间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第二天天一亮,红军就向山顶进发,终于在中午前翻过山顶。折多山又被红军征服了。

3月15日,红军总部抵达道孚,尔后又进驻炉霍。川军的李抱冰部也是草包,一战即溃。30军先头部队占领了川西重镇甘孜。蒋介石封的“西康宣慰使”诺那活佛望风而逃,在瞻化被当地土司俘虏,交给了追击的红4军。这样,到3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丹巴,西至甘孜,南至瞻化,北至金川的广大地区。甘孜、道孚、炉霍一带是以前红军没有到过的地区,经济状况比懋功、大小金川稍好一些,红军在这里得到了一个休整的机会。
林育英强令四方面军南下
四方面军本来不打算在这里久住,只想筹足粮食即刻北上。这时消息传来:二、六军团已经转战到滇西地区,准备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合。朱德建议:四方面军在现地休整,等待二、六军团的到来,大家一致同意。不料4月1日,林育英突然来电强令四方面军南下。电报说:甲、将二、六军团引入西康的计划,坚决不能同意。乙、二、六军团在云贵之间创立根据地,是完全正确的。丙、四方面军既已失去北出陕甘机会,应争取先机南出。勿使川敌在打箭炉以南,造成困难局面,失去南下机会,务乞考虑。

林育英的电报使四方面军领导人感到难以理解。南下明明已经失败了,中央却命令四方面军再次南下,这岂不是要断送四方面军吗?这可能是中央判断张国焘要带领二、四方面军逃亡西昌,其实谁也没有这个想法。权衡之下,朱德下了决心,不改变行动计划,四方面军还是原地休整,筹备物质,等二方面军来会合,共同北上。这样,四方面军在道孚、炉霍地区住了三个多月,在长征中是一段较长的平列时期。
刘伯承批判余天安
在鄂豫皖和通南巴时期,张国焘大搞肃反,杀掉了一大批干部。红四方面军中的知识分子和黄埔军校出身的干部,几乎被他杀光了。他借口提拔工农干部,搞任人唯亲。这样搞的结果,四方面军干部多数文化水平很低,像李先念这样党性强、又能打仗的工农干部简直是凤毛麟角。多数都是打仗勇敢,但作风粗鲁,政治素养差。此时发生的余天安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余天安,湖北黄安人。1933年由团长直升为军长。他参加过多次战斗,打仗不怕死,但也不讲究战术,就是硬拼。四方面军的同志说,这个人本质是不错,但没什么头脑。南下指挥31军打了败仗,1935年11月被张国焘撤职,送到红军大学学习,任高级指挥科科长。红军大学的总教官刘伯承,是一位原则性很强,军事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人,同时又以作风严谨、治军有方,在红军中享有盛誉。鉴于南下失利的教训,张国焘希望刘伯承把军事正规化的知识传授给四方面军的干部们。谁知余天云偏不信这一套,进了红军大学不久,便公开顶撞刘伯承。张国焘听到的反映是“刘伯承的正规战术思想,终于与游击观念发生冲突,红军学校的学生余天云,是游击观念最强的一个。”这种争执发展成为违反学校纪律的事件,余天云被判处短期禁闭。

刘伯承从余天云的傲慢、愚昧行为,看到了流氓无产者习气在四方面军干部中的流毒之深,也感到了对他们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教育的必要性。所以,刘伯承要拿余天云开刀。他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1935年12月16日的四方面军政治刊物《红炉》第1期上。文章标题是:《余天云的思想行动表现在哪里,我们怎样去继续开展反他的斗争?》刘伯承指出:余天云的错误思想行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反对党的领导和教育。他说:“只要打得仗就够了,还说什么政治工作政治生活?”第二,是随意杀人打人骂人的现象。第三是贪污盗夺行为。第四,是破坏组织的行动和缺乏组织的观念。第五,是虚诈保守、忌妒狭隘自私的现象。

刘伯承的文章发表后,引起四方面军干部的强烈反响。绝大多数人拥护刘伯承,声讨余天云。张国焘也亲自到红军大学讲话,他告诉同志们不应自满于游击战术,应严肃地学习正规战术,并号召大家,包括他自己,都向刘伯承学习。斗争的结果,红军大学的学习空气浓厚起来。正气压倒了邪气。但是余天云一直情绪消沉。1936年4月,红军学校向党坝丹巴转移。在途经大金川时,余天云突然从高崖上一跃而下,跳河自杀了。
整顿干部思想
余天云之死震动全军。张国焘第一次承认“四方面军的干部,军阀习气相当严重”。余天云之死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如果放弃政治思想工作,部队就要出大乱子,什么样的事故都可能发生。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对全军政治工作进行了检查,将一度松懈的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在占领了道孚、炉霍后,张国焘于1936年4月1日下达指示,其中的《战斗准备时期的政治保证计划》要求部队“组织各级的军政学习小组,目前研究材料以少数民族工作、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紧急任务、骑兵战术、南下战役的经验,以及西北和西康政治经济情况等问题为主。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同时下达的《政治保证计划》将张国焘的指示具体落实。四方面军原来很薄弱的政治思想工作,从此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于加强部队的革命性和思想上的统一,无疑是有好处的。这也是余天云事件由坏事变好事的转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