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从长安往西,沿陇山东麓而上,北出萧关之后,到达一个小盆地,即今固原所在地。从这里沿清水河而上,可以到达黄河,西流黄河之后,就是河西走廊。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出阳关走塔里木盆地南线,一个是出玉门关走塔里木盆地北线。
南线因为途中要穿越与罕走廊,是一条极其艰险的道路,并不常用。所以不加多说,单说北线。从北线前往中亚,其实也有两个选择。一是沿天山南麓,翻过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到达费尔干纳盆地。张骞出使大月氏和汉武帝征讨大宛,所走的正是这条路。
但对于普通的商队而言,这并不是一条理想的路,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要翻越帕米尔高原就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且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道路更是不通。
天山山脉把西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今天称之为南疆和北疆)。天山南部几乎是个完全封闭的单元,而天山北部往西却有很多出口通往哈萨克丘陵以巴尔喀什湖。二者所在区域与东部的阿尔泰山脉相连,有山有水有草场,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所以,汉人要前往中亚,如果不想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话,最好是走天山以北。
事实上汉人在出了玉门关之后,在天山南麓会遇到两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一个是哈密,一个是吐鲁番。在干旱缺水的西域,盆地能蓄积附近山顶融化的雪水,即使这些水在地表停留的时间不长,很快渗入地处,如果善加利用(比如用坎儿井引水),也能造福一方。
天山山脉恰好在吐鲁番盆地的西北处断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又把西域南北两部分连接了起来。从吐鲁番沿着这条裂谷往西北方向前进,入口处是达坂城,出口处是乌鲁木齐。今天的达坂城属于乌鲁木齐的一个区,乌鲁木齐之所以成为新疆的首府,正是因为它扼守着南北两疆的通道。
在准噶尔盆地的西部,有很多出口通往中亚。最好的路线是在过了乌鲁木齐之后,先沿着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北麓走,到达艾比湖之后,折向西南,沿婆罗科努山的山谷到达赛里木湖。在赛里木湖的西南角,又有一条狭小的山谷通向伊犁河谷,这里即是今天的霍尔果斯所在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口岸城市。
进入伊犁河谷,就进入中亚了。从政区上讲,今天常说的中亚指的是中亚五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理上讲,就是西起里海、东到帕米尔高原、北至西伯利亚、南抵伊朗高原这部分。
丝绸之路在中亚的路线,就是沿着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山脚走。过了中亚,就进入了伊朗高原。伊朗高原由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开始,一直向东延伸,除今伊朗外,还包括今阿富汗的绝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海拔在900米-1500米。
伊朗高原名义上是高原,实际是个山间盆地,四周由高山围绕,中间却相对平坦。来自中亚的商队从马什哈德山口进入伊朗高原后,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是经开伯尔山口去往印度,一是经阿巴斯港南下印度洋,还可以往西经小亚细亚半岛前往希腊,最主要的路线当然是经哈马丹到达西亚最富庶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流域,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而成,在今伊拉克境内。这里是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巴比伦文明最终被中断和毁灭,未能像中国一样延续至今。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伊拉克人与古巴比伦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商队到了两河流域,基本就到了终点。从这里溯两河而上,到地中海东岸的安条克,然后通过陆路到达君士坦丁堡和开罗,或者通过水路把货物运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或者希腊的雅典,或者威尼斯,或者罗马,或者热那亚……
这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运来的奢侈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经马六甲,到印度,再到波斯湾,最终在两河流域汇合;或者在通过印度洋的时候,绕过阿拉伯半岛,过亚丁湾,进入红海,到达埃及,最后通过地中海的商船发往欧洲各个港口。
这其中,从中国到东南亚的商船上装载的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但从东南亚到印度的商船上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香料,如豆蔻、丁香、胡椒、肉桂等,没有这些香料,欧洲人一日三餐都难以下咽。
另外,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自欧洲多瑙河下游起,经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哈萨克丘陵、蒙古高原,直达中国东北的松辽平原,是一片呈带状连续的草原,东西绵延近110个经度,这就是地球上最宽广的草原—欧亚大草原,也是欧亚大陆上各个游牧民族主要的活动范围。
在欧亚大草原上,原本部族林立,各立山头,互相征伐不断,当蒙古人第一次把欧亚大草原统一起来的时候,丝绸之路变得畅通无比,欧亚之间的商贸也异常发达,但当蒙古人败落之后,草原又回到了过去互相征伐的状态,丝绸之路也不再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