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年底,当哥伦布准备从西印度群岛回国时,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病逝,新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继位。曼努埃尔一世继位后,立即把开辟新航路的事提上日程。哥伦布给葡萄牙人的刺激很大,本来葡萄牙是第一个冲出欧洲前往远洋探险的国家,而且葡萄牙人也知道,绕过好望角后,船队已经在印度洋上,离印度也就不远了,谁知让西班牙人抢了先,在欧洲大出风头。
所以这一次,葡萄牙人的目标是,尽快往东开辟一条到达印度的新航线。按葡萄牙临阵换将的传统,这次换达.伽马挂帅。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奉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从里斯本启航,前往东印度。
船队先在迪亚士的陪同下到达圣乔治,然后迪亚士留在当地,因为他要担任圣乔治的总督,这次是来赴任的。在迪亚士的建议下,同时也是受哥伦布远航的启发,葡萄牙的船队这次不再贴着海岸线前行,而是在目的地在大西洋上走直线,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
按迪亚士的建议,达.伽马从里斯本出发,直接到达非洲最西端的佛得角,从佛得角到达圣乔治后,就直接往好望角出发。11月上旬,船队到达好望角以北的圣赫勒拿湾,靠岸登陆,与那里的科伊桑人发生冲突,达.伽马中箭受伤。
然后,船队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在好望角东部的摩塞尔湾停泊,与当地科伊桑人进行了货物交换,还好这次没发生大的意外。11月25日,达.伽马在摩塞尔湾竖立纪念石柱,象征着对这一带的占领。
但这个时候发生了点小意外,补给船在航行过程中受损,葡萄牙人把船员转移出来后,就把补给船烧了。在15世纪的远洋航行中,水手们最怕的就是两种情况,一是补给断了,二是患坏血病。
所以,在补给断绝、不幸染上疾病后,船员们的情绪就很不稳定。不久之后,达.伽马的船上就发生了以囚犯为首的叛乱。叛乱者企图夺船回国,但被达.伽马给迅速镇压下去了。接着,船队继续往东,越过了大鱼河口。大鱼河口是上次迪亚士到达的最远点。
12月25日,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非洲的东南角,今纳塔尔地区海岸一带,然后沿海岸继续向前探索。1498年1月,船队到达札沃拉河,在这里他们与当地土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了交换。因为这一带产铜,于是他们把这条河命名为铜河。
随后,1月25日,他们发现了一条很大的河,这就是奎利曼河(今赞比西河),于是在这里修整,和土著做易物交换。在这次交换中,他们从这些班图人手中得到了一些亚洲产的东西,于是达伽马认为他们离印度不远了。
在奎利曼河河口立完石柱后,达伽马率领船队继续沿非洲大陆背上。3月2日,他们来到了南纬15度的莫桑比克港。到了莫桑比克,达伽马惊奇地发现,这里出现了穆斯林!其实不只是莫桑比克,整个东非沿岸都有穆斯林的身影。
10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凭借着三角帆船已经把足迹深入到了东非沿岸,并在马坦杜河口建立了穆斯林贸易城,这就是基卢瓦。14世纪,基卢瓦逐步控制了沿海的索法拉、莫桑比克、蒙巴萨、马林迪、摩加迪沙等众多的港口贸易城市,成为一个穆斯林城邦联盟。
莫桑比克显然不是久留之地。3月29日,达伽马一行扬帆北上。在蒙巴萨,达伽马一行依然遭到穆斯林的敌视和攻击。在蒙巴萨的附近,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并不大,却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山,这是因为它坐落在东非高原的缘故。
4月13日,船队离开蒙巴萨,14日进入马林迪。在这里,他们遇到一些印度人。从印度人的口中,他们才知道印度的确切方位。更幸运的是,当地的苏丹和穆斯林对葡萄牙人比较友好。在苏丹的帮助下,达伽马请到了一位阿曼籍的引水员。
达伽马一行在马林迪待了整整10天,因为他有一个重大的计划。按照葡萄牙人一贯的航海方式,都是沿着海岸线走。这次出航虽然比以前有所突破,那也是在迪亚士的指引下,而且是在已知的海域,在未知的海域离岸远航,葡萄牙人还没有真正尝试过。
虽然离岸风险较大,但达伽马感觉到,非洲的东海岸都是穆斯林,现往前就是阿拉伯海,是阿拉伯人的传统势力范围,那里几乎人人都是穆斯林,更是危险重重。所以,达伽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横跨印度洋,直达印度。
在当地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口中得知,从马林迪可以利用西南季风到达印度后,达伽马在马林待了10天。原因不仅是要把这些情况了解清楚,而且跨大洋航行,几十天不靠岸,也需要准备足够多的补给。当一切准备妥当后,达伽马准备起航了。
4月24日,达伽马的船队从南纬4度的马林迪拔锚起航。在阿曼引水员的领航下,顺着西南季风,朝东北方向驶去,开始了横渡印度洋的航行,目标是印度西岸的卡利卡特。这段航程历时24天,行程3000多公里,最终于5月18日到达印度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