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夹在欧洲和中东之间,一直面对着来自东方的巨大压力。波斯帝国衰落后,7世纪初,一支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兴起,依靠着伊斯兰教的力量,他们席卷整个中东,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一样,同样发源于古老的犹太教,但这两支宗教从一开始就势同水火。耶稣原本是犹太人,出生于地中海东岸的伯利恒(耶路撒冷南),当时这个地方属于罗马帝国。为了反抗罗马政府的残暴统治,耶稣在原始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基督教。
穆罕默德出生于阿拉伯半岛红海东岸的麦加城,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源,都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穆罕默德出生时,半岛上有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教派林立,部族之间经常为了各自利益自相残杀,于是穆罕默德决心创立一个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这就是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能迅速团结那么多人,是因为他们更讲平等,穆罕默德称自己只是个先知,是凡人,不是神,耶稣也一样。这让把耶稣奉为神灵的基督教难以接受,于是矛盾开始激发。当阿拉伯人北上攻占耶路撒冷的时候,罗马教廷为夺回圣城,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在第四次东征时,十字军甚至洗劫了盟友东罗马帝国。
当阿拉伯人在中东开始衰落时,一支突厥人填补了权力的真空。突厥人发源于阿尔泰山,被唐朝击败后本迁,其中一支以塞尔柱部落为首的突厥了进入了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作为统治的条件,塞尔柱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人把重心放在中东,于是一个叫花刺子模的国家在中亚兴起。花刺子模不断西进,最终占领伊朗高原,突厥人被挤压到小亚细亚半岛上。14世纪,蒙古人西征,横扫一切,但很快就衰落了。又一个叫奥斯曼的突厥部落兴起,统一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个突厥部落,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在阿拉伯帝国最强大的时候,不仅包括阿拉伯半岛,从伊朗高原,到地中海东岸,再到地中海南岸的北非,甚至欧洲伊比利半岛的南部,也都是它的势力范围。虽然阿拉伯帝国最终崩溃,但这些地方经过穆斯林几百年的统治,已经被伊斯兰化了。
而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于是生活在东罗马帝国的人开始紧张了,大批的东罗马人带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西欧人顿时眼前一亮,许多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拂柳,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1500年前希腊人播下的科学种子,终于要生根发芽了。
但光有种子不行,还需要传播种子的工具,好在这也不是问题。12世纪,阿拉伯人把中国人的造纸术传到了欧洲,让欧洲的教育普及有了可能。在此之前,欧洲人使用的是羊皮纸,价格极其昂贵,只有教会才用得起,欧洲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大多都是文盲。
13世纪,阿拉伯人又把中国印刷术传到了欧洲。阿拉伯人无意之中做的两件事,仿佛是专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的。几乎是在同时,中国的指南针也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航海时代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文艺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4世纪开始,一直到16世纪,前后持续约三百年,原因就是宗教势力的反扑。科学带有天生的客观性,和宗教具有与生俱来的矛盾。罗马教廷当然不会坐视,把一切不符合宗教利益的行为都视为异端邪说,有的人甚至因此而死,比如布鲁诺。
正因为文艺复兴,欧洲人打开了眼界,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这么落后,而东方早已把他们远远地抛在身后,尤其是传说中的中国,按《马可 波罗游记》里的说法,那里就是遍地黄金,富得流油。
得益于古希腊的文化基因,欧洲人天生具有海洋商业文明的嗅觉,商业文明的特点就是哪里有钱就往哪里跑,既然东方富有,那就去东方寻找财富。只是,由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横亘在中间,欧洲人既去不了印度,更去不了中国。
近传统的路线,欧洲人去往东方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陆路,走地中海东岸,过两河流域,越伊朗高原,再经过中亚,然后可以到达中国;另一条路,从埃及,过红海,入印度洋,走海路。
这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是土库曼人建立的黑羊王朝,从广义上讲,土库曼也是突厥的一支,迁到这里的原因和奥斯曼一样,连信仰也一样,都是伊斯兰教。而这时统治伊朗高原到中亚地区的是帖木儿帝国,同样信仰伊斯兰教。帖木儿帝国是在伊儿汗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由蒙古人控制的帝国,帖木儿虽是蒙古人,但早已被伊斯兰化。
所以,选择陆路,对欧洲来说无异于送死。与此同时,从地中海东岸到北非,包括埃及,经过阿拉伯人几百年的统治,也都阿拉伯化了,或者说伊斯兰化了,在他们眼里,信仰基督教的欧洲是异教徒,是要被消灭的对象。15世纪初,奥斯曼越过爱琴海,攻占了巴尔干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东罗马帝国被包裹,原本是欧洲人内海的地中海大部分已经成了穆斯林的天下。
无论从信仰还是经济上,欧洲人都需要突围,而那些原先在地中海混得风生水起的海洋国家如威尼斯、热那亚等,一时难以舍弃传统的利益,反而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在地中海没有传统的利益,率先发起向大洋寻找新航路的运动。
伊比利亚半岛资源贫乏,不适合农业种植。最先吹起大航海时代号角的是葡萄牙人,相对于西班牙来说,葡萄牙国土更小,资源更少,更迫切需要到海外寻求财富。1415年8月下旬,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亲率19000陆军、1700海军和200艘战舰,攻克了北非摩尔人的重要据点休达。
休达对欧洲人来说极其重要,因为它直接控制着地中海连接大西洋的出入口—直布罗陀海峡。此时欧洲的传统大国还大多在地中海沿岸,休达在摩尔人手中,等于欧洲人被困死在地中海,现在葡萄牙人把亮相枷锁打开,欧洲人的视线就不再局限于地中海了,而是转向大西洋。
在这次战斗中,若奥一世的儿子—21岁的王子亨利也参加了。亨利见多识广,20岁时就遍游欧洲,拜见过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奥斯曼帝国皇帝苏丹穆拉德二世和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还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波希米亚镇压胡斯派的战争。
两年后,摩尔人反攻休达,亨利率兵救援。赶走摩尔人后,亨利王子在休达停留了3个月。他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有一条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二十天的行程就可以到达土地肥沃的“绿色国家”(即今几内亚、冈比亚、塞内加尔等国家),从那里可以获得非洲的胡椒、黄金和象牙。
葡萄牙人对从陆路穿过沙漠没有经验,于是亨利王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海路到达“绿色国家”。就这样,一个改变欧洲人命运的大航海时代在亨利王子的带领下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