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分为四层,首层为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部分,二楼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时期部分,三楼为宋金元及明清部分,四楼为院藏明清珍宝展及中原楚国青铜艺术。这里主要介绍新石器时期展厅。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河南的新石器时代主要有三个遗址作为代表,分别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
1、裴李岗时期:定居聚落 (新石器时代早期 )。 裴李岗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新郑市裴李岗而得名,距今9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这一时期的先民已经开始了聚族而居、合族而葬,其代表为贾湖遗址
2、仰韶文化时期:城邑始兴 (新石器时代中期)。 中国现代考古学始于1921年秋安特生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安特生等人通过对比出土的遗物,正式以最早发掘的仰韶村的名字,将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
仰韶文化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石器时代的空白。与当时世界同一时期发现的文化遗址相比,仰韶文化在遗址规模和文化层堆积厚度上都是首屈一指,分布范围更是广大,辐射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3、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城邦林立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中原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