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岗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登封市告成镇八方村东侧的土岗上。1959年,为寻找“夏墟”,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对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的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王城岗遗址,当时称之为“八方遗址”。
考古工作者曾于1977年在此发现龙山文化晚期一座由东、西两城并列组成的小城址。城内发现有以人为牺牲的夯土建筑奠基坑,还发现早期青铜容器残片和有原始文字的陶片。当时发掘者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提出此城有可能是“禹都阳城”之所在。
2002年-2005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题组在该遗址展开调查,又发现了一座带护城壕的龙山文化晚期大城址。这是已知河南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中最大的一座,并发现王城岗龙山文化晚期大城城墙打破西小城墙的地层关系,证明大城和小城并非同时,大城是在小城的废墟上所建。经碳14测定,大城年代的中值为公元前2055年,与距文献推定的夏之始年(公元前2070年)基本相符。
王城岗遗址分前期、后期。前期的遗迹以小城址、奠基坑为代表等;后期的遗迹以大城址(城墙、城壕)、祭祀坑等为代表。经过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确认王城岗遗址为文献记载“禹都阳城”的夏代初期都城,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而早于大城的王城岗龙山文化晚期小城则可能是传为禹父的鲧所建造,从而为夏文化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本人到达王城岗遗址时,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一个项目小组(包括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正在此地进行挖掘工作,有大概几十名工人在现场紧张地工作着。当我进去时,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女生,把我误为某研究院的专家,于是热情地带我在挖掘现场参观。
据介绍,2020年,通过系统的考古钻探,在大城内北部发现有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夯土群,厚度约1米。考古发掘表明,夯土的年代不晚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这是中原地区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所发现的最大的夯土基址之一。现场正在进行分层挖掘,并对各地层的关系进行研究。
王城岗遗址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为主,兼有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商、周时期文化遗存的遗址,各个地层反映了上述时代的遗存。王城岗遗址所处的颍河上游的登封盆地,迄今已发现了12处与其同时期的遗址,构成一个小聚落群,大中小型聚落呈金字塔式分布,其中1万平方米以下的聚落占绝大多数。因此,鹤立鸡群的王城岗遗址属于一定区域内的中心聚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它究竟是多大地域内的中心
专家说,如历史上的夏代是信史,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应该到考古学文化中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中去寻找。王城岗遗址的挖掘,使夏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1977年,考古界在登封召开王城岗发掘现场会,这也是第一次夏文化研讨会。会上绝大多数学者达成了共识,即认为,王城岗小城是禹都阳城,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偏早阶段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偏晚阶段(特别是第三期)是成汤西亳,是早商文化;郑州商城是仲丁?都,二里岗文化是中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