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坚如祠

过了红花冈,再往北就是史坚如祠了。史坚如祠既是东沙马路的一个转折点---东沙马路自此拐向东、东北方向,也是离开广东省城,进入东北郊的第一个地标。

史坚如(1879年6月24日—1900年11月9日),出身士族,原籍浙江绍兴山阴。1900年春夏之交,北方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孙中山决定兴中会在广东举义,派郑士良入惠州发动,邓荫南、崔通约、史坚如等在广州响应。10月3日,郑士良发动三合会党在惠州三洲田起义,史坚如为配合惠州起义,计划用炸药炸毁广东巡抚部院,炸死广东巡抚兼署理两广总督德寿。黎明时分,炸药爆炸,炸崩抚署后墙,但“德寿”未死。后遭史坚如七叔告密,史坚如被拿获,于1900年11月9日上午9时就义。

史坚如像

史坚如被斩决后,介勇一方面将其首级送往后楼房街事发地“枭首示众”,另一方面则把史坚如的遗体丢弃到省城东郊的“臭冈”。臭冈位于东明寺以南约150米处(其顶部位于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圆丘墓冢处)。东明寺的寺僧探知被斩者为谋炸德寿的史坚如,住持老和尚则率众徒弟为史坚如收尸,秘密安葬之。

臭冈顶部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圆丘墓冢处

1912年4月,史坚如的好友胡汉民回粤复任广东都督。其间,胡曾积极谋划建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并找兴中会同人,寻找史坚如的埋骨之处。直到1913年2月初,此事才有突破。这时,东明寺的老和尚还健在,便把当时的情况和盘托出,同时,自愿将该寺捐出。胡汉民遂手书祠名,改东明寺为“史坚如先生祠”。

胡汉民手书的“史坚如先生祠”

1912年4月25日中午,孙中山回到广州。仅3天之后,即召开史坚如追悼大会。孙中山得悉史坚如归葬地找到后,便要集资为史坚如造像。1913年2月6日,远在上海的孙中山,用英文预为史坚如石像题词,其译文如下:纪念史坚如。1879年7月16日出生于番禺,1900年11月27日在广东省城被处决。这个雕像,是他的同胞为恒久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国的共和而殉难所立。

孙中山英文题词

以上英文碑文,刻于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中的“史坚如先生祠”内的史坚如石像基座的背面。石像基座正面则有如下中文碑文:史坚如像。君番禺人,生前清己卯五月五日,以庚子秋起义于广州,不克,九月十八日死之。越十有二载,辛亥革命告成,同人追维先烈,造像刻石,以垂不朽。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孙文等公建。

对照中英碑文,有两处明显的差异。一是史坚如的就义日期,英文记为“1900年11月27日”,而中文则记为庚子“九月十八日”,即1900年11月9日。二是落款日期,英文的落款日期为“1913年2月6日”,中文则为“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即1913年7月。

从英文碑文对史坚如就义日期的误记可见,英文碑文是1913年2月6日孙文出访日本前在上海所题。事实上,当年史坚如遇难时,兴中会同人均不在现场,无人确知史坚如就义的时间、地点,以及埋骨之处。孙文也是直至1913年7月,才确知史坚如烈士的牺牲时间。于是才有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年七月”的中文题词。

孙中山中文题词

率先为史坚如造像的是驻粤滇军,且造的是一尊铜像。1917年6月17日,广东省在讨伐龙济光的出征大会上,“粤人主张以朱省长为讨逆军统帅,李烈钧为参谋长,率兵三万,征讨逆督,今日举行第一革命烈士史坚如铜像开幕之礼,演说者皆表示,复古党不除,则史烈士事业终须继续进行之意”。换言之,史坚如铜像造成于1917年6月。可惜除了这则短消息以外,史坚如铜像没有留下任何照片,铜像后来更不知所踪。

据岭南农科大学的《农事月刊》记载,史坚如石像,造就于1924年5月,最早立于史坚如的母校---岭南学校的怀士堂内。1924年,国民党特备资聘请李福耀工程师,用汉白玉雕制了一座带西式基座的史坚如石像。1924年5月20日早8时,岭南农科大学全体员生,齐集怀士堂前的怀士园国旗下,举行史坚如先生石像揭幕仪式。同年12月28日,胡汉民在第一公园(前抚台衙门,今人民公园)中,竖立了一块《史坚如烈士纪念碑》。这块纪念碑早已不存,幸而《胡汉民先生文集》有载。

立于广州第一公园内的史坚如纪念碑

史坚如石像曾经经历过两次迁移。第一次发生在1925年12月前;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

由于史坚如祠地处荒郊,祠内除一座小小的史坚如墓以外,别无他物,粤人便直呼其为“史坚如墓”。 1924年5月20日早8时,在岭南农科大学齐集怀士堂内揭幕的史坚如先生石像,于1925年12月前迁移至史坚如祠内。 当局把埋葬在原东明寺佛龛下的史坚如烈士的遗骸,执殓进一个“金塔”内封装好,然后原地埋下,并在其上方安装从怀士堂迁移过来的史坚如石像基座及史坚如石像。此后的53年(1925-1978年),虽历经风雨、祠园毁弃,但史坚如石像及其基座下方的“金塔”,仍然保存完好。

1928年9月以后,革命纪念会接管史坚如祠,加以修葺,并于1929年初对外开放。上海《良友画报》遂于1929年2月,以《史坚如烈士》为题,刊登了“史坚如烈士之供状”“史坚如手模”和“史坚如烈士石像”三张照片。这是史坚如石像的照片首次问世。从照片上看,史坚如墓地相当开阔,墓地底边遍植灌木;灌木之后是高大的乔木。史坚如祠的大门及相关祠宇,应该在史坚如石像的前方。

史坚如左掌模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史坚如祠便日渐荒凉,直至荒废。1947年,英国的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利用前英国基督教华南传道福音会的圣三一学校所遗校舍,在史坚如祠西侧开办了一所“华音医院”。1951年,广州市卫生局接管了华英医院,改作广州市传染病院,即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据广州老市民回忆,20世纪50-60年代初,史坚如祠已无上盖,无四壁;“祠”内已成一片菜地,唯剩史坚如石像立于菜地当中。

1963年3月1日,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史坚如墓”(即“史坚如祠”)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广州市组织力量,把史坚如石像,以及石像基座下方装敛史坚如烈士骨骸的“金塔”,参照原样迁至黄花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内的史坚如祠

如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内,那座独立的红门白墙的祠园,就是史坚如祠。1913年胡汉民为之题书的“史坚如先生祠”石匾,则平立于祠门的门额上,史坚如石像则屹立于祠园正中的红色铁花护栏内。

史坚如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