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岗周边诸墓(张民达、华侨五烈士)


张民达坟场

张民达(1885-1925),梅县桃尧人,通晓多种语言,在吉隆坡等地的审判厅当传译员。经邓泽如介绍,张民达利用假期游日本,晤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讨龙之后,回国随朱执信在澳门谋起事。此后为党奔走,后随许崇智驻漳州,初当营长,粤军回粤后,荐升师长,是孙中山麾下的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

张民达像

1925年4月6日一大早,张民达在桃尧老家举办“搬新屋”典礼。当日,张民达穿着一套中将礼服,脚踏长筒马靴,胸前佩戴各种证章,威仪万千。礼成,张即启程前往18千米以外的松口。在松口乘坐小火轮前往潮州,计划在潮州转乘火车前往汕头。时逢潮汕铁路被水冲毁停驶,张欲由原船下行。但湘子桥挡在了前方。湘子桥中间是一道以梭船为墩的浮桥,小火轮无法从梭船中通过,须换乘小木船。

时值韩江水涨,“船夫不敢冒险渡过湘子桥,张必欲渡过,船夫不得已渡桥,被梭船铁索绊覆。”由于张民达穿着一套中将礼服,脚踏长筒马靴,故落水后无法游泳以求生,遂溺亡。时适潮梅初定,政府未使宣布,且遗骸亦遍寻无踪,以致张民达的下落一度成为悬案。1925年4月17日,上海《申报》报道称:“粤省东北江苦雨成灾,张民达生死未明。”5月21日该报续报道称:“香港电,传张民达非溺毙,现避居南洋,许崇智派员往劝回汕。”

1926年2月20日《广州民国日报》第3版刊登了《韩江下游沙滩发现张民达尸骨》的报道。该报道以事实,终结了所有猜测和传闻。1926年11月27日正午,张民达追悼会在东堤革命纪念堂举行。1926年3月16日,经原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第二团团长叶剑英等呈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明令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张民达的遗骸,随之运抵广州,筹办安葬事宜。

张民达墓

张民达坟场位于鹏鹰冈的西南麓,坐东朝西。北与珠江烈士墓毗连,南与华侨五烈士墓相接。这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庭院式坟场---两柱一门的“张民达先生墓道”石牌坊、墓前的石祭台,以及1926年谭延?为张民达题书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的墓碑,是中式建筑。但风雨亭、“捐躯为国”宣讲台、裙摆式的墓道台阶、半月形石壁墓堂及其4根列柱,则是西式建筑。

张民达墓

在张民达坟场的大庭院中,西侧竖立着一座张民达的及胸雕像,东侧则竖立着一方由邓泽如撰文、邹鲁书丹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追赠陆军上将张君民达碑》。迨张民达坟场建成,东沙马路东侧自驷马冈至鹏鹰冈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以通济舰烈士墓、珠江烈士墓为首,以张民达坟场、华侨五烈士墓为呼应的革命先烈墓葬组群。1931年7月,谢良牧之墓也择地驷马冈,使驷马冈至鹏鹰冈之间的革命先烈墓葬组群,更为壮大。

张民达坟场及雕像
墓碑

笔者在两块踏勘中发现,张民达坟场正对着永福路,张民达坟场西南侧为五烈士墓道及五烈士墓。五烈士墓道的西侧,即云鹤北街,此街为广州动物园的西界。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张民达革命烈士称号。正因为如此,张民达坟场及与其毗连的华侨五烈士墓,虽被纳入广州动物园的范围内,但仍保存至今。1957年建筑广州动物园时,谢良牧的墓地和墓碑,以及与其相邻的通济舰烈士墓、江大舰烈士墓一并被拆除。

华侨五烈士墓

与张民达坟场毗连的是华侨五烈士墓。华侨五烈士墓是爱国华侨谢八尧、邓伯曜、郑行果、谭振雄和范运?5位烈士的合葬墓。

华侨五烈士墓

1922年“六一六”陈炯明部兵变后,革命党人谢八尧秘密联络了华侨中的革命党人邓伯曜、谭振雄、郑行果和范运?等,立誓谋刺陈炯明,为民除害。被陈部侦知,7月16日,5人先后被捕遇害。华侨革命党人殓葬五烈士于白云山,并立“南洋华侨五人墓”之碑石。因恐株连,碑石落款托称“河南公民立石”。

华侨五烈士墓墓碑

1924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政府出资,将南洋华侨五人墓从白云山迁至东沙马路东侧的华侨安集所(华侨义庄)安葬,建墓立碑。墓高4米,周长8米。孙中山先生为之手书碑名---“五烈士之墓”。该碑立于墓之南,《五烈士墓碑记》则立于墓之北。

华侨五烈士墓墓碑

墓旁侧立安葬五烈士时的墓碑,以及胡汉民撰文并手书的五烈士革命事迹的石碑2块。1983年华侨五烈士墓被公布为广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