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先秦时称“蒲”,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更名为蒲坂;唐代时曾建中都,为“六大雄城”之一,称“河中府”;明代时蒲州与并州、平阳并列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33个都市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大历十才子卢纶、耿讳,诗人王维、聂夷中和诗歌评论家司空图,宋代王掘、王屈正、马远等丹青国手等名人故里, 享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诗人之家等称号。
永济县古称蒲坂,是河东地区的交通要道,此地还有一个古渡口遗址,名蒲津渡,此渡口位置险要,历朝历代都会在蒲津渡修建桥梁,以连东西两岸,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史料记载秦公子奔晋,造舟于河的典故。
蒲津渡所在的蒲州城,在唐朝时期是全国的六大雄城之一,它背靠潼关被誉为"关中侧门",是河东地区与河北陆路,进入关中的唯一通道;然而蒲州雄城靠近黄河,战争与水灾一直都是蒲州城最常见的两件事。唐玄宗继位后,对蒲州城颇为重视,他下令在浮桥之上修建更加坚固耐用的铁索桥,为了防止黄河水灾破坏铁索桥,还在蒲津渡铸造了铁牛"镇守"。巨型铁牛起固定索桥作用。
这四尊铁牛大小不一,最大的有72吨重,而最小的只有45吨;据唐代历史资料记载,当初铸造这四尊铁牛之时,共由数万的工匠日夜铸造而成;但宋金两国战争之后,蒲津渡被毁,四尊大铁牛也埋没在了泥土中;明朝曾先后四次,在铁牛的身上重建蒲津渡索桥,但到了清朝为了黄河,决定向西改道,蒲津渡就正式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而那四尊大铁牛也再无人问津,沉没到了水底。
1940年黄河枯水期,铁牛角冲破淤泥外露,划伤了不少过往船只,于是几年后,当地人就将大铁牛深陷在了黄河底部的淤泥中;一直到1988年,四尊大铁牛才被考古队挖出,尘封水底的大铁牛,在被清理完毕后,丝毫没有氧化生锈的痕迹,崭新如初日的异象,令无数考古专家啧啧称奇。
1999年9月至2000年4月,山西省考古所对四尊大铁牛实施“顶升保护”,该工程是原址、原位垂直顶升12.2米。历时6年,耗资1000余万元,2005年元月竣工。2268平方米的遗址复原平台展示当年古渡口的历史风貌。大铁牛继续守护着母亲河,也向游人们重现了大唐王朝的辉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