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主要的石窟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460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云冈石窟

北魏时期,从道武帝建国,到太武帝结束北方群雄割据的局面,北魏一直推行着掠夺和迁徙政策,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把大量的人口迁徙到那里。这种政策使得平城,也就是今日的大同,从昔日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蓝天白云下的云冈石窟景区

正当佛教在北魏迅猛发展的时候,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诏令灭佛,一时间,许多已经建成的或正在兴建的佛教建筑和设施,都被毁掉,佛教徒或被驱散,或被杀头,或被迫还俗回原籍务农。兴安元年(452年),文成帝拓跋浚继位,宣令复法,各地的各种佛事活动又相继展开。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应运而生。造大像,造石像,为的是保存久远,让不信佛的人难以毁坏。

昙曜五窟之一

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印度的石窟造像之风东渐,经新疆波及河西走廊、关陇,至平城特盛,进而流布中华。云冈石窟的主持昙曜法师建议征集全国的宝像,送到京师,为开凿云冈石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昙曜法师特邀请徐州僧匠北上主持云冈佛事。一批批大德高僧、精工艺匠,共同设计和制作,创造出了云冈石窟这一处旷世无匹的佛国天堂。

昙曜法师

几座有名的石窟: 1、云冈石窟的第20窟,这里有云冈石窟中最大的露天大佛---释迦牟尼像。坐北向南的主尊释迦牟尼佛像,高13.75米,半结跏趺坐,双手作禅定印。头顶高发髻,面相方圆,宽额广颐,眼眉细长,鼻直口方,双耳垂肩,体貌概括抽象,纹饰非常优美。从稍远处看,更是粗犷雄健,法相庄严,气度恢弘。

20窟释迦牟尼佛像

2、第12窟的“音乐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具时代特点的一个石窟。音乐窟前室北壁最上层,雕有14个天宫乐伎,演奏的乐器包括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筝、琴、埙、竖箜篌、义嘴笛、细腰鼓等。神龛下方是16个飞天舞伎,这些飞天舞伎仿佛在乐伎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姿态优雅,运作和谐,体态轻盈,一副已经完全陶醉在佛国乐舞之中的神情。在第12窟的窟顶藻井一圈,雕刻有84个飞天舞伎,它们环绕11朵团莲,舞姿美妙动人。在西壁与窟顶连接处,以近似圆雕的手法雕刻出了六个夜叉乐伎,其中一个乐伎,双手上举,扭腰提胯,神态夸张,造型特异,仿佛正在指挥一场盛大的佛国舞蹈盛会。

12窟音乐窟

3、第6窟。最引人注目的是洞窟四壁保存得比较完整的33个连环画式的高浮雕佛传故事。这里的浮雕全是刻在石洞的四面墙壁上、洞顶上的。第6窟在云冈石窟中是专家们公认的第一伟窟,它不仅修凿得最为富丽堂皇,而且还较真实地反映了北魏王朝的综合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第六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