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亚历山大著)

  第11章 大溃退 第12章 幸运一次,失败多次

 

第11章 大溃退

随着乌山的陷落,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上下一个必然的防御点就是南边大约16公里的平泽。该城与东边19公里处的安城构成了一条潜在的防线。7月3日,第24师师长迪安将军就已到达大田。第二天晚上,该师第一批部队的2000人马,即第34步兵团的两个营,开始乘火车从釜山向北进军。迪安将军希望用这个团在平(泽)安(城)一线挡住北朝鲜人。

然而,北朝鲜人的主要进攻是直接沿乌(山)平(泽)公路展开的。迪安期望用一个营单独来拖住敌人,这一要求已显过分,更不用说将敌人拦住了。第1营缺少大炮、坦克和反坦克武器,面对数以千计的北朝鲜人及坦克,他们不可能坚持很长时间。迪安将军派到前方集结地的代表是第24师的炮兵指挥员巴思准将。巴思将军改变了第1营的作战任务:他告诉营长不是要在阵地上坚守,而是要坚持到敌人即将包围他们时,再一步步撤到后方阵地,拖住敌人以争取时间。

黎明时分,第1营遇到了北朝鲜人,几辆坦克和两队步兵。营长立即下令用迫击炮轰击。第一发炮弹落地后,北朝鲜人迅速散了开来,但仍在继续前进。此时,可看到13辆坦克,一辆接着一辆停在公路上。这时他们开始转动炮筒,对准公路西南一座山岳的A连阵地射击起来,分散开来的北朝鲜步兵也在稳步地向前推进。山岳上A连的两个排整整花了15分钟才组织起像样的火力。许多步兵看上去都惊呆了,他们简直不能相信北朝鲜人在向他们射击,该连的训练状态真让人震惊。北朝鲜步兵开始包围A连的阵地,并且朝着路东大约七百米的一座山岳上的B连阵地运动。营长命令A连撤离山岳,退到他的指挥所来,同时通知B连也撤下来。

A连的撤退已经乱了套。有些士兵撤离山岳时没有携带武器和弹药,而当敌人的一挺机关枪向两个班的士兵扫射时,他们惊慌失措,竟相朝后方跑去。他们的恐慌传染了其他士兵,一些人竟一直跑回到了平泽城。直到那时,当初的恐惧才基本消失。连队指挥官到达平泽后,立即开始组织士兵向南进军。部队离开之前,营里的一个爆破组将平泽正北边一条小河上的桥梁炸掉了。这一阻碍北朝鲜人前进的行动将在四天之后产生前所未闻的后果。到了下午3点左右,该营开始陆续抵达天安,A连于傍晚时分最后一批来到。与此同时,驻扎在安城的第34团第3营也撤到了天安。

迪安将军对第34团的仓促退却大为恼火,他们对平泽以南这第一座现有的阵地根本没有竭力防守,而在那里本来是有可能阻挡住T34坦克的。当天晚上,迪安曾想命令第34团立即回到北边去,可是由于担心夜间遭到伏击,又重新做了考虑。他转而指挥一个连于次日早上向北开拔,去跟北朝鲜人交手。与此同时,迪安将军已决定派遣一整营的兵力向前推进。到7月7日下午5点钟,第34团的第3营在新任团长马丁上校的命令下,进入了天安西北的弧形防御阵地。天将破晓时,有五六辆T34坦克进入城内,朝着坦克手们看见的所有车辆开枪射击,并朝可能住有美国人的房屋轰击。在接下来的街头战斗中,马丁上校被打死,他当时对准一辆坦克打了一枚反坦克火箭弹,那辆坦克同时也向他开了火。马丁死后成了朝鲜战争中第一位获得“优异服务十字勋章”的军人。北朝鲜军队及其坦克在天安城内造成了严重破坏。第3营只有175人脱身,三分之二的人被打死或投降。

第12章 幸运一次,失败多次

现在唯一能够阻挡住北朝鲜人的防线就是锦江了。这是一条穿越埋葬西南部的主要河流。它从天安南边流过,距天安的最近点约有四十公里,在重要的大田通信中心前边形成了一道潜在的屏障。锦江一线的防守比较麻烦,不仅因为朝鲜南部的疆土在天安处向西边伸展开去,可以进行充分的侧翼运动,而且因为两条通往大田的道路都要通过锦江,这就要投入大量的美国军力来防守这两个渡口。

此时此刻,驻日美军司令官、第8集团军长沃克中将已飞抵大田,告诉迪安将军说他很快就会得到更多的援助:和8集团军司令部本身和增派战斗部队一道,正在向朝鲜开拔。沃克将军同时强调,迪守必须设法用他的第24师应付局面,这支队伍仍在一小队一小队地向前艰难地挺进。幸运的是,几支美军炮兵队伍正朝这里开来,其中包括一些155毫米榴弹炮,这便大大增强了火力。另一个工兵战斗营也已抵达,并被立即派到通往锦江的两条道路上去设置路障。所幸的是天气晴朗,空军可以对敌人的坦克和运动中的北朝鲜部队进行攻击。空军的打击力量在7月10日那天取得了辉煌战果。当天的空中打击摧毁了北朝鲜38辆坦克、7台半履带式车辆和117辆卡车。

更为重要的是,T34坦克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于当天破灭。美国的军需供应部门仍未搞到充足的反坦克炮弹、反坦克地雷、坦克或大型火箭炮,但美国的制空权却改变了这一均势。高速飞行的飞机,即便发现了坦克,也并不能够总是用127毫米口径火箭弹、500升凝固汽油桶或炸弹击中单独一辆坦克或车辆。况且,坦克还可以在夜间行动,避开空中打击。但是,北朝鲜人却再也无法将T34坦克集结起来,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南运动了。北朝鲜军队的力量和效率大减。然而,单凭空中力量不能够阻挡住敌人的飞速前进。要挡住敌人,必须依靠地面部队。接下来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刚刚到达。缺乏经验的第21团。

在全义对坦克进行成功打击之后的第二天,即7月10日,早上黎明时分,地面上一场大雾从稻田升起,向部署在通往全义南边的公路和铁路两侧山丘上的美国部队卷去。美国人透过浓雾听见了北朝鲜人的说话声。15分钟之后响起了一声哨子,紧接着便枪声大作。然后,敌人的迫击炮开始向山岭上轰击;又过了一会儿,位于山岭左边的A连的一个排,遭到了来自岭后一座高地上北朝鲜人的猛烈攻击。美军107毫米迫击炮挡住了北朝鲜人直接朝山岭推进,他们却从该营的右翼绕过,向位于山岭后边的重型迫击炮发动了攻击。大约在同一时刻,坦克穿过全义,沿着公路越过了该营设在山岳两边的阵地,一起向迫击炮进攻。参加这次短暂战斗的第1营损失了五分之一的人马。作为预备队的第3营向北朝鲜人发动反攻,但没有成功。

史密斯上校率领的第21团第1营,那天夜里在乌致院以北三公里处公路和铁路两侧的阻击阵地上,忐忑不安地休息了一个晚上:他们知道北朝鲜人正在到来。7月12日上午9点30分,北朝鲜约有一个营的兵力向第1营的左翼发动进攻。之后不久,大约两千名敌人在炮火的支援下发起了总攻。史密斯上校让这个营一次撤下一个连,并叫士兵往卡车跟前运动。北朝鲜人并没有紧追上来。到夜幕降临时,第21团正在大坪里的另一阻击阵地处渡过锦江。用官方陆军史学家的话说:“兵员不足,仅有两个营建制的第21团,将北朝鲜两个精锐之师拖了3天之久。”

美国人一周以来一直沿着首大公路撤退,最后来到了锦江休整。与此同时,余下的韩国部队也穿越朝鲜的其余地域,向南撤退了差不多同样远的距离。在东部,北朝鲜第7师在春川战斗之后沿着朝鲜中心走廊向洪川运动,继而又开往原州。韩国第6师在他们的前面缓慢地向后退去。北朝鲜第15师跟在第7师后面也来到原州。第15师改变行军方向,向西南进发。在该师的后面跟着来了北朝鲜的第13师。曾经参加过攻打首尔战斗的北朝鲜第1师向东南运动,增援第7师,力图把南朝鲜军队赶出中部走廊。在忠州,第1师在一个坦克团的支援下,掉头向南挺进,把韩国第6师逼到了闻庆。闻庆是一要地,因为它是太白山脉伸向西南的高大支脉上的一个关隘。该支脉的另一关隘位于闻庆东北大约二十公里处的丹阳。沿此支脉挡住北朝鲜人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北朝鲜军队就可长驱直入洛东江地域,推进到闻庆东南65公里处的大邱。大邱位于韩国军队和美军的后方,也是一个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失去大邱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适当的、可以建立环行防线的地方。

美国的注意力自然是集中在锦江一线,抵御两个北朝鲜师。虽然如此,但大批的北朝鲜军队,6个师却开往东边,为一场潜在的、席卷洛东江流域北部的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准备,其目的不是要攻下大邱,就是要长驱直入,直取釜山。第7支北朝鲜师已陈兵定州,既可与其他部队会聚一起,参与进攻防守锦江的美国部队,亦可开往大邱,支援在那个方向发起的进攻。对于南朝鲜人和美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北朝鲜在中线上的战略过于简单化。虽然北朝鲜人最初在力量和武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他们却从整个中部走廊全部推进。这一战略虽然将美国和韩国军队封锁在一个严密的作战圈内,但却将美韩军队一步步逼回到了他们的给养供应地,使他们得以集中力量进行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