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

---

与法拉第一模一样,爱迪生谱写的也是逆天改命的剧本。他生于偏远小镇,十岁出头就辍学,只会阅读与书写,不懂高等数学。迫于生计,十二三岁开始打工,先当报童后做电报员,周游各地。月薪起伏不定,约在七十五美元至百美元之间,令他有钱购买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三卷本,打下相关基础。

1869年,正如二十二岁的法拉第猛然扭转人生,二十二岁的爱迪生带着几顿饭钱,怀揣拉斯蒂涅般的野心,买了一张去纽约的单程船票。 因为偶然修好一台发报机,爱迪生得到了一份电报员兼机械师的工作。几个月后,他与两个朋友合伙注册公司,很快挖到第一桶金:金股电报公司的总裁想买爱迪生的某个发明。

发明家狮子大开口,本想报价三五千美元,但又恐价格太高吓跑金主,便让对方开口。总裁思虑再三,报价四万。靠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成千上万次枯燥实验、数十个实体化专利,爱迪生成功地积累下一笔原始资金,豪掷五千多美元在门罗公园小镇上买了两块地,建起一座实验室。1876年,企业主带着全家乔迁新居。和法拉第一样,他同样在而立之年取得重大突破。

1877年,三十岁的爱迪生造出了史上第一台留声机,被媒体誉为“门罗公园的巫师”。 接下来的十年里,新式电话、白炽灯泡、直流电发电机、中心发电站等新奇物件将陆续在门罗公园诞生。 其中最为耀眼的核弹级产品,毫无疑问,肯定是普惠于全人类的电灯。

世人常常误以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但准确地说,他发明的是白炽灯配套的照明系统。此前,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怎样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法拉第的老师、阿尔伯马尔街的明星汉弗莱·戴维早在1810年就研制出弧光灯,他向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众观众展示了电流穿过两根碳棒之间的狭窄缝隙时迸发的闪光。当电流越过缝隙时,每根碳棒的尖端就会烧得发白,只要这两根碳棒之间维持适当的距离,就能保持光亮……戴维在同一时期还阐明了白炽灯的原理,即让电流通过铂丝,使其热到足以发光。这就是爱迪生的灯和之后每枚白炽灯泡的始祖。

然而做出电灯是一码事,让它变得稳定、易用、便宜是另外一码事。弧光灯亮度特别高,所以格外刺眼。把它用于灯塔、探照灯、电影放映是合适的,但用于日常照明,就像面对面直视远光灯,有可能亮瞎双眼。成本也是大问题,从法拉第想出电磁感应原理,到真正实用型发电机出现,大约有三四十年时间,科研开发花费不菲。昂贵的电费加上更加昂贵的发电机,令弧光灯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

1877年,全世界经常使用的弧光灯只有八十盏。1878年夏季,在一次短途旅行中,爱迪生从朋友那里得到发电机和弧光灯,随即开始研究怎样改进它们。他自信地向媒体宣称,将要用一台机器点亮一千盏灯甚至一万盏灯,一台五百马力的电机就足以照亮半个纽约。

研发难度大大超出想象。 当时弧光灯走入死胡同,只能做白炽灯,不过同样需要解决电源、灯泡、灯丝等难题。1879年春,实验室制造出一台巨大的发电机,绰号“长腿玛丽安”,大大提升发电效率。到秋季,工程师们成功地抽出灯泡内绝大部分空气,阻隔氧化反应。最后是灯丝,1879年10月的某个深夜,爱迪生将一根碳化过的棉线放入真空灯泡内,看着电灯足足亮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灯泡破碎,光芒熄灭。

为寻找更好的材料,从马的鬃毛到人的胡须,爱迪生与助手前前后后做过六千多次实验。然而做出可靠、便利、廉价的白炽灯泡是一码事,把它变成照明系统去点亮整个城市,是另外一码事。1880年4月, 工人们在门罗公园街道上挖开无数窄沟,爱迪生计划将四百个电灯安置路边。 本以为铺线工作很快就能完成,谁知道意外频频发生。

绝缘问题最突出,线路经常损坏,不得不一遍遍从地下扒出来检查。很快盛夏来临,酷热难当,直到七月才大约完成了一半的进度。爱迪生时时把控流程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自称经历过大大小小上千个麻烦。等到九月,团队总算磨合到位,绝缘层裏上石蜡、焦油和沥青等混合物,使得线路不惧怕雨水冲刷。

1880年11月1日,门罗公园总算亮起了众人期待已久的灯光。达官贵人坐着火车,纷纷赶来欣赏这个奇观。爱迪生戴着海豹皮帽子,微笑着操纵机器,随手关上约三百个电灯,然后再拨弄一下,数百个电灯瞬间“点燃”,照亮来宾们眼里的惊讶、惊恐与惊艳。爱迪生相信,半年之后,也就是1881年5月1日之前,他就能给纽约曼哈顿供电。

1881年最大的收获,大概是爱迪生带着电笔、微压计、测电器、留声机、扬声电话机、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多封电报的电报机与直流电照明系统等发明,远赴巴黎参加国际电气设备博览会。他的展品足足占据了两个大展厅,功率强大的新式发电机点亮了大约五百个白炽灯。

1881年4月,爱迪生的公司获得市政批文,准许铺线供电。 1882年春末, 在市区忙碌的工程师接到老板指令:给纽约富豪范德比尔特和银行家摩根的豪宅安裝电灯。结果,前者的墙纸被电线烧焦,吓得富豪太太要求赶紧停工;后者更惨,由于电路接触不良引发火灾,把书桌和地毯都烧坏了。好在摩根没有怪罪,依然支持最新的科技进展。

终于,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1882年9月4日下午,爱迪生点亮了曼哈顿下城区不到三平方公里内的无数簇灯光。然而获得订单,给顶级富豪定制高档玩具是一码事,让直流电照明系统彻底打败煤气灯垄断集团,是另外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