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

十九世纪之前,人们主要使用木材、蜡烛或油灯照明。当然,确切地说是富人使用木材、蜡烛或油灯照明。 直到1792年,才思敏捷的工程师威廉·默多克发明出首个煤气照明系统,用管子将煤气引导至自家的各个房间,然后点燃它们代替蜡烛。

又便宜又便利的煤气灯逐渐成为不可或缺之物。市政府开始用煤气照亮街道和桥梁。城市通常将煤气储存在巨大的气罐(叫作‘储气罐’)中,并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就像今天的自来水。到1823年,仅伦敦就有四万盏煤气灯,欧洲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

爱迪生尚未点亮纽约城时,煤气公司是优质生产力的代表,因为特许经营权获利颇丰。曼哈顿亮起温暖的、恒久的、充满未来感的灯光后,煤气公司的股票价格便风雨飘摇起来。美国煤气协会主席、辛辛那提煤气公司负责人安德鲁·希肯卢珀眼看着众多媒体交口称赞,简直如芒刺背,如坐针毡。他要回击,掐断对手的“空气与水源”。只不过声势浩大的“煤电之战”来势汹汹,去也匆匆。

电力公司背后站着摩根财阀,不畏惧价格战。发明家也认识很多政界的大人物,不畏惧比拼人脉。希肯卢珀可以打的牌不多,只能靠媒体大肆渲染电力工业的可怕之处,希望唤起大众的恐惧心理,自发抵制爱迪生。

当年很多电线都是沿街挂起。电话、电报、电灯等线路层层叠叠,常常会松脱掉落。赶上雨天,各类电器接口还能迸发出蓝色火花。有关触电身亡的事件时不时登上报纸头条,所以欧洲民众对电力工业的推进一度持保守态度。安全起见,爱迪生选择了成本更高的地下铺线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发生。

数年之后,美国人逐步提高安全性,用户也已习惯更加先进的电灯,希肯卢珀发现无力回天,转而向有关部门请求扩展业务范围:他声称自己经营的是照明生意,所以希望把电灯列为公司的产品之一。先进替代落后,真实替代虚假,促使总体效率的提升是人力难以逆转的历史潮流。 至此,爱迪生终于闯过了产品研发、规模可复制化、冲击垄断市场等重重难关。

就在他以为可以安享直流电照明系统的红利时,大西洋彼岸,特斯拉带着交流电机的构思,怀揣着拉斯蒂涅般的野心,买了一张去纽约的单程船票。 笔触细腻的作家玛格丽特·切尼写道:“特斯拉发现自己不用任何模型、图纸,或者做什么试验,就可以看到要制作的东西,并且能够把脑子里的所有想法真切地画出来…他既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又有后天如此严厉的精神修炼…他眼睛一眨,就能记下整页的打印稿,或者一页纸上无数图形的尺寸以及它们之间的精确关系……”

更有甚者,尼古拉·特斯拉,被公认为交流电、无线电、免费能源、现代物理学、雷达、电脑、无线网络、X光摄影、太阳能、死光飞碟、人造卫星、火星探测、太空旅行、人造闪电、人造地震、人造气象、意念控制、意识显影、空间传送、粒子墙引力墙、人造星球等的首位创造者。特斯拉的确提出过很多科学概念。但提出者与创造者之间,依然存有语义的差别。

其实特斯拉的命运与爱迪生、马可尼遥相呼应。在他鼎盛岁月里,因为正确的路线方向而棋高一着,大约用十年时间,赢下了有线电的战役;之后又因为超前的路线方向屡屡碰壁,大约用十年时间,遗失了无线电的桂冠。

动手能力强是一位工程师的基本操作,想象力丰富则是一位发明家的终极技能。1875年,特斯拉进入理工学校,学习电气工程。老师从巴黎运来一台直流电电机,点燃了年轻学生的好奇心。 他开始考虑怎样改进这台机器。 1882年2月某个寒冷的午后,特斯拉犹如得到神谕般,想出来交流电电机的核心构造。

1882年4月,他来到巴黎,成为爱迪生海外分公司的一员。 1884年6月, 令特斯拉没想到的是,他和偶像的近距离接触不算愉快。爱迪生强调实验和动手能力,笃信天才是百分之一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特斯拉惯于谋定而后动,喜欢从整体设计思路出发。两人有些性情不合。

另外爱迪生的电力帝国建在直流电的地基上,对交流电不屑一顾。所以单论利益角度,两人也并不一致。相传有次公司许诺,做好某个项目就奖励五万美元。特斯拉做完方案后,问老板要奖金,爱迪生以一句“那是个美式玩笑”回绝,特斯拉愤而辞职。 恰逢经济下行,满城尽是失业者,特斯拉找不着新工作,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跳进路边工地当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