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90 年 4 月,美国军方在 GPS 卫星上推出了 SA (Selective Availability,选择性可获得)技术,意思就是军方故意让民用 GPS 接收仪收到的信号不那么精准,误差在一百码左右。军方的想法,当然是希望敌人不会借民用接收仪享受美国军方能享受的高精度定位,但他们很快被迫放弃了这一技术。
    

就在 SA 技术推出的同一个月,特林布尔把一千台袖珍装置交付军方。四个月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巧合的是,正好在特林布尔导航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那天。当时军方只有十三部军用的 Manpack 接收仪,要打海湾战争,必须要有更多。从特林布尔买来的一千台是重要的补充,但特林布尔的接收仪是民用的,现在因为 SA 技术而变得不那么精准了。
   

 1990 年 8 月,军方不得不取消 SA 技术,这样特林布尔接收仪就能在海湾战争中派上用场。海湾战争结束后,SA 技术恢复。这一度成为美国要打仗的一个预警信号:在 1994 年对海地军政府发动攻击前,全世界的 GPS 使用者都发现精度突然提高了,因为军方关掉了信号干扰。
    

在海湾战争打响前,军方大批采购民用的特林布尔接收仪,这给特林布尔带来了痛苦:接收仪那时还无法全自动建造,而其中一个部件可用于手机,恰好因为日本手机业的腾飞而突然价格飙涨,以至于他做一台亏一台。特林布尔完全凭着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在维系这个口头订单----是的,连一份正式的合同都没有。到战争开始前,他共交付军方四千台(大部分安装在坦克上)。

据事后统计,海湾战争战场上,五十万军队中共有七千台接收仪。其中只有九百台是军用级别,其余都是民用级别。除了特林布尔的接收仪,还有听说过 GPS 好处的士兵买了其他品牌的民用接收仪,比如一千美元一台的麦哲伦接收仪,虽然精度没有特林布尔接收仪好,但至少能用。有些士兵甚至为此自掏腰包,有的甚至到战地后直接打电话给麦哲伦公司订购,要求送货到海湾。

另一个竞争对手阿什泰克(Ashtech)的产品,在市场上宣传时甚至说比军用级的更精准。人们怀疑,该公司的接收仪至少部分破解了军方信道,这让军方十分不满。军方考虑,既然 GPS 接收仪用的都是军方的卫星信号,那应该都归为军火制造商,所以都应该受到出口管制,这意味着在战争中刚刚帮助了国防部的民用接收仪厂商,要被迫丧失海外市场。
    

为避免这一局面,主要民用生产商对军方做了妥协,软件将限制 GPS 接收仪在移动速度超过每小时一千英里或者高度超过六万英尺的物体上使用,这样军方能感到安全一些。1996 年,民用接收仪市场已经是二十亿美元的规模,而且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在增长。这一年,在克林顿的总统令下,军方终于同意十年内关闭 SA 技术,让民用接收仪可以和军用接收仪享受一样的精度。实际上到 2000 年 5 月 1 日美东时间的午夜,军方已经彻底中止了 SA 技术的干扰。这成为 GPS 市场的进一步催化剂,两周之内,该行业的新军佳明导航(Garmin)的销售激增百分之四十,麦哲伦的销售也创下新高。
    

今天,已经很难估计 GPS 市场的价值,有些人说的数字是三万亿。由于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已经和 GPS 市场密不可分----物联网需要定位,而且需要精确的时间,这都是 GPS 能提供的----而物联网到 2020 年将至少达到一万五千亿的规模。其实现在已经很难估算 GPS 的价值,就像很难估算电话、电力或者氧气的价值一样。
    

GPS 的用途已经扩展到了其他产业。比如 2012 年,以 GPS 为支撑的精准农业技术,全球市场扩大到 2006 年的三倍。在美国,GPS 技术给农民带来二百亿美元的价值----减少的成本投入(比如土壤、化肥等)加上增加的产量。今天,这一数值可能已经增加到了三百三十亿。
    

据估计,到 2020 年,世界上百分之五十的拖拉机将采用 GPS 技术。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亚太地区。2006 年,这一地区基本没有人使用 GPS 精准农业技术,到 2015 年,其市场已经占据全世界百分之十七的份额。在印度,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块两英亩的地,一半用传统的耕牛技术平整,一半用武装了 GPS 的技术平整,结果发现采用 GPS 技术的这一英亩,是耕牛平整地块产量的三倍。

    车载导航系统可以溯源到中国古代的指南车。到二十世纪早期,出现了所谓的琼斯实时地图(Jones Live Map),是一个纸面的圆盘,通过装置连在汽车车轮上,由此来指点前进方向。与其竞争的技术是?德威克道路指南(Chadwick Road Guide),采取的是把圆盘连接在里程表的做法,随着拐弯等动作的迫近,会以不同颜色的警告符号提醒。
   

 1960 年代,工程师们开始尝试各种大规模汽车导航系统。一种方法是在整个导航区域内设置“临近信标”(proximity beacons),不断传输地区编码信号。通用汽车最早尝试这一技术,但最终没有推行。政府部门比较喜欢这个技术,当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交通拥堵,而不是给车导航。比如 1960 年代末的美国联邦高速公路管委会的电子路径导航系统(ERGS, 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用户可以在车载设备上先输入一个目的地的数字代码,到接近路口时,这个代码会被传输到路边的运算单元,分析最好的路径,然后把结果回传给车载设备。
    

1973 年,日本上线了 CACS 系统。该系统在东京西南部百多处主要路口设置了信标,当装置有 CACS 系统的车辆接近时,会把自己的路径告诉信标,并从信标处接获导航信息,以及到下一个链路的所需时间。1970 年代,联邦德国也尝试了相同的系统。
    

到 1980 年代,“临近信标”技术系统已经大部分被废弃,航位推测法(dead reckoning)成为当红技术,这种方法主要利用里程表数据和其他数据。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诺兰·布什内尔(Nolan Bushnell) l,他是一名连续创业者,电子游戏机公司雅达利是他的产品,此后他又创建了?克芝士餐厅连锁。
    

1983 年,他开始新的创业----依塔克(Etak)。这个名字很有深意,因为 Etak 就是古人在太平洋诸岛中寻找路径的导航技术。1985 年,该公司推出了第一代产品。Etak 的创新是把航位推测法与电子地图结合在一起的算法,装备 Etak 系统的车,都有一个特殊的轮胎线圈,提供比里程表更为精确的数据读数,一个罗盘则追踪汽车的方向,采用的地图数据来自美国测绘局
    
      由于这个地图极不精确,Etak 系统用强力的计算机把测绘局的数据库与空拍图片相比对,生成更精准的电子地图数据存储在盒式磁带中。最后,用一个五英寸的屏幕在车内显示简单的移动地图,这已经非常像现代 GPS 的雏形了。考虑到那个年代没有精确定位技术、没有闪存、没有光盘、没有无线网,能完成这一切实在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