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国民党对中共的最后一搏(3)

国共谈判南辕北辙(上)

蒋介石不出国则救国无望

3 月 5 日,受桂系影响的南京《救国日报》发表题为《蒋公不出国则救国无望》的社论,卫戍司令张耀明当即派军警把该报主笔龚德柏逮了起来。李宗仁得知龚被捕,也顾不得许多,两次打电话要张耀明放人。张有 CC 派、黄埔系帮腔,硬是顶着不办。

此事气得李宗仁背地里对下属大发脾气,正在南京的白崇禧也七窍生烟,扬言要调四十六军到南京来。程潜也跑到李宗仁的家里,大骂蒋介石无耻已极,主张无论如何也要逼蒋出国,表示不论和战都支持桂系。

其实,劝蒋出国问题,据说最初还是蒋身边的吴忠信提议的,李宗仁自然赞成,但国民党是以党治国,党在国上,蒋辞去总统,仍是国民党总裁,权力和地位实际还在空头的“总统”和政府之上。

没有几个人敢去当这个冤大头。只有当年做过蒋的侍从室一处主任的张治中,才有这个胆量。2 月下旬,张从兰州回南京后,果然自告奋勇,愿意到溪口去做说客。

蒋终于同意由何应钦组阁

为了稳固住自己的脚跟,李宗仁不得不采取两手策略,一面极力拉住国民党内各方势力,以迫使坚决主战的孙科将他擅自撤到广州的行政院回迁南京;一面千方百计还是想要劝蒋出国,以便能够取得实际权力。

7 日午后,作为蒋介石说客的张治中突然打电话来,说何应钦过两天即由奉化返京,蒋已同意由何应钦组阁。搞倒孙科,改换何应钦,也是李宗仁的提议。因为何与白曾长期共事,关系还不错,历史上何也曾与李、白联过手,长期指挥军事的何这时在战与和的问题也更倾向于和。

再加上除蒋之外,也只有何才能镇得住那成千上万的黄埔生。如果何应钦与李、白联手,蒋介石又听劝出洋,李宗仁的整盘棋就活了。虽然劝蒋出国事实上并没有成功,但能拉上何应钦,李还是有些飘飘然,以为拉住何,就掌握住黄埔系,也就拿住军权,纵使党权在蒋手里,也不致翻船。

3 月 8 日,孙科内阁总辞职。12 日,李宗仁宣布任命何应软为行政院长。

李宗仁坚持中共暂缓渡江

3 月 13 日,即李宗仁正式宣布任命何应钦组阁的第二天,他把刘仲华和刘仲容都找了来,要刘仲容转告毛泽东,说他是诚意和平的,希望中共相信他。他希望中共给他一段时间,用政治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要在和谈时或和谈前渡江。

他甚至半威胁半诉苦地说:我很害怕把一个好好的局面搞乱。现在和平民主力量已经有了战胜封建死硬势力的基础,只要不打仗,和平前途绝对可以乐观。相反,如果解放军渡江,那么不要说蒋介石会重新出来,白崇禧也会打的,美国、日本都会放手支持蒋,那样的局面是我所不愿看见的。

刘仲华和刘仲容对中共的了解自然比李宗仁深入得多。他们当即告诉李宗仁,中共无论如何不会承认不渡江这个前提条件,中共已表示广州、昆明、台湾、琼崖都要到,因此绝不能提不过江的问题。况且即使解放军渡江,也只会对宁沪杭一带的蒋系军队形成威慑,只会对你及和平有利。

而李宗仁仍坚持,和谈期间解放军不能渡江。李宗仁在国民党内部还明确表示,反对北平方式,主张划江分治。很明显,李宗仁希望与何应钦联手,通过和谈,造成划江而治的局面。如此举成功,不仅可以保住半壁江山,而且可以使蒋介石很快失去影响力,不再有复出的机会。

毛泽东下令暂缓部队南进渡江的速度

这时中共中央对争取李、白颇具信心,注意到李宗仁对解放军逼近长江一事感到为难,毛泽东十分爽快地下令,前线部队暂停向计划中的花园及其以南之孝感、黄陂、黄安、阳罗、黄冈、麻城、浠水等地前进。他在以军委名义给前线指挥员的电报中称:我们决定联合李、白反对蒋党,李、白对此计划已有初步认识,尚待我们深入工作。

故决定我军到信阳、武胜关附近时,如守敌南撤则不要攻击或追击,让其退至花园及其以南孝感、黄陂、黄安、阳罗、黄冈等地,亦暂时不要去占,待东北主力到达后再通知白崇禧,连同汉口、汉阳等地一齐有秩序地让给我们。

毛泽东这时之所以对争取白崇禧合作如此乐观,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在白崇禧身边做参议的刘仲容来到北平。中共中央早就急欲通过刘仲容来建立与白崇禧的直接电台联系。

30 日下午,也就是毛泽东决定暂停向花园以南推进的当天,刘仲容已经到达北平,并立即被齐燕铭接到至中南海中央统战部李维汉处住下。刘刚刚被安排住下还不到一小时,毛泽东就派人用车把他接到西山双清别墅自己的住处去谈话,两人一直谈到晚上。

国共两党确定谈判人选

在接到 3 月 22 日毛泽东关于加快选派代表开始和谈的电报之后,李宗仁就积极开始与何应软讨论南京和谈人选问题。

最初提出的名单包括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章士钊与莫德惠,何应钦报到溪口,蒋嫌章、莫都是党外代表,故删去莫,增加国民党中委兼立法委员李蒸。后又临时决定增加一军事干部,即前军令部次长刘斐。

3 月 26 日,名单正式确定后,李宗仁通过黄启汉正式通知中共中央,南京方面和谈正式代表已决定为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刘斐、李蒸六人。 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赞同,并提出自己的代表名单,即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林彪、李维汉、聂荣臻。同时通知南京方面,谈判开始时间 4 月 1 日,地点北平,且应以毛泽东主席对时局的声明及其所提八项条件为谈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