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得失

---
a black and gray compass

孙刘两家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溃了曹操主力,虽然出力最多的是孙权,但受益最大的却是刘备。火烧赤壁之后,刘备的军队追杀一阵之后,把曹操撂给了周瑜,掉头南下,过了长江,迅速抢占长江以南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并且在周瑜夺取南郡之后,来到了江陵对岸的油江口。

不能不说,在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过程中,孙权一方在全心全意打曹操,刘备一方却在埋头苦干抢地盘。这与孙刘两家不同的战略方针有关。在曹、刘、孙三家中,孙权是唯一公开宣称对天下没有野心的。荆州对于孙权来说,有更好,没有也无大碍,江东才是根本。但对于刘备来说,荆州关系到生死存亡。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刘表的旧部。刘表死后,一部分追随刘表的次子刘琮投降曹操,并且成为曹操的一方参与了赤壁之战;另一部分则追随了刘表的长子刘琦,参与了抗击曹操的战斗。曹操败了,刘琦死了,刘琮被迁往青州,荆州士民无论是过去追随刘琮的还是追随刘琦的,都把刘备看成是新的依靠对象。

刘备向孙权“借荆州”,而孙权竟然就借给了他。刘备“借”荆州的这个“借”字,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先借油江口。两汉时期,江陵是荆州的政治中心;刘表治襄阳后,江陵是南郡的郡治所在地。长江在江陵东边拐了个弯,不是继续向东而是向南流去,油江口在这一段长江的西边,也可以说是南边,隔着长江,距离江陵仅几十里之遥。 刘备在这里安营扎寨,改油江口为公安县,后来成为江陵的东南屏障。

但刘备并不满足,继续要借。借哪里?借整个南郡,特别是江陵,这是第二步。 说刘备向孙权“借荆州数郡”与事实不符。长沙四郡当时并不归孙权,是夺来的,谈不上“借”。但这段话说出了一个被人们忽略的事实:刘备向周瑜借、向孙权借,公开的理由并不是全为自己借,而是为投靠了自己的荆州“吏士”、荆州民众借,是“为民请命”。

---
line drawing of a dog

在周瑜的眼里,曹操经过赤壁之败,至少短期内没有能力给江东造成大的威胁,刘备才是真正的对头、是竞争对手。所以,他恨不得要把刘备尽快灭了,更不要说把南郡借给刘备。况且,南郡是将士们拼了命从曹仁手上夺来的,自己又是南郡太守,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对得起死去的将土吗?自己又到哪里去?所以,当得知刘备去京口的消息,周瑜立即上书孙权。

当然,滞留刘备,以此要挟关、张,只是周瑜的一厢情愿。第一,刘备未必能留而安之;第二,周瑜未必能战而胜之;第三,孙权未必能纳而用之。孙权否定了周瑜的意见,如果扣押刘备,孙、刘开战,不是给了曹操可乘之机吗?这是孙权的战略眼光。

当孙、刘联手抗击曹操,需要周瑜庙堂策划、疆场决胜的时候,周瑜挺身而出;当不需要周瑜瓦解孙刘联盟的时候,周瑜竟然病逝,年方三十六岁。周瑜的去世,是江东的重大损失。但从个人志向来说,周瑜更似孙策,有孙策一样的雄心壮志,希望把江东的事业做得大大的,最好能够一统天下。但孙权需要的是江东稳定,谁最能帮助孙权稳定?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鲁肃是周瑜的好朋友,为人稳重大气,有预见。 赤壁之战,鲁肃力主联刘抗曹,又建议孙权招来周瑜共商大计。周瑜死前推荐鲁肃为自己的接班人,也许已经感觉到,灭刘不如联刘对大局更为有利。

鲁肃接班后,推动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作为刘备西征巴蜀的基地。条件是,刘备夺取巴蜀之后,得把南郡归还给孙权。只要肯借,什么条件刘备都答应,以后的事情看着办,这就是刘备“枭雄”的本性了。 “刘备借荆州”的真相大抵如此。

民间谚语有“刘备借荆州”的一个歇后语,那倒是千真万确。这个歇后语是“有借无还”。连起来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为什么不还?因为诸葛亮“隆中对”的基本思路,就是占据荆州和益州,和孙权、曹操抗衡。占据荆州是刘备集团的基本方针,不到万不得已,是坚决不还的。

---
a black and gray compass

刘备集团在荆州立足之后,开始实施诸葛亮的第二步计划:夺取益州。当时据有益州的,是刘氏宗亲中的另外一个人物,名叫刘璋。川中的豪强大户,既喜欢刘璋的懦弱,又对川中形势担心,担心刘璋难以保障川中的持续稳定,他们要寻找保护伞,曹操还是刘表?但是,等来的是刘备。

本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由于两个人物的出现,使刘备入川的道路平坦起来。哪两个人物?一位叫张松,是刘璋的“别驾从事”,高级参谋;一位叫法正,“军议校尉”,闲官一个。 张松折服于刘备的“英雄”气势,他极力劝说刘璋离曹操、亲刘备。 公元214年,曹操派兵取汉中,益州震动。张松劝刘璋火速请刘备入川,共同抵抗曹操,并推荐好友法正出使荆州。

法正和张松一样,也是自恃才高,但在益州不得志,决心帮助刘备入主益州。《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有张松和法正为内应提供情报,蜀道不险了。经过一番征战,刘备在公元214年夏天攻占成都,夺取益州。接着,又在公元219年夺取了被曹操占领的汉中,刘备因此也自封为“汉中王”。

---
line drawing of a dog

由于刘备进取益州是和孙权达成默契的,所以东线无战事,刘备遂将诸葛亮及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将领悉行调往西线,全力夺取益州,此后又全力夺取汉中。留在荆州主持事务的是关羽。

关羽有关羽的长处,也有关羽的弱点。什么弱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是“刚而自矜”,同时代吕蒙说是“颇自负,好凌人”。这些弱点,至少导致了三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伤了友军。有记载说,孙权为了加固孙、刘联盟,不仅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这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关羽不但断然拒绝,还辱骂使者,这就太不应该、太伤人了。

第二个错误,伤了兄弟。马超威名卓著,投奔刘备之后,受到极高的礼遇。关羽担心马超的风头盖过自己,写信给诸葛亮,让诸葛亮给一个说法。诸葛亮只好给关羽戴高帽:“马超文武兼备,应该是英布、彭越一类的豪杰,但也只能和张飞放在一个档次,比起您美髯公的超众绝伦,那还是颇有不如。这段话让关羽很高兴,将诸葛亮的信给部属们传阅,但张飞、马超是什么感觉?

第三个错误,伤了属下。麋芳和傅士仁本来是刘备的忠实部将,刘备入川时,二人留在荆州辅佐关羽,麋芳为南郡太守,傅士仁守公安,都在重要的位置。也许是因为能力不强,或者倚老卖老,经常受到关羽的当众斥责,无地自容。 关羽动辄伤及属下,也在给自己挖掘坟墓。

关羽攻打樊城、襄阳,开局倒是比较顺利,关羽亲自围攻由曹仁防守的樊城,另派军队围攻襄阳。当时汉水猛涨,曹操派来的援军为关羽所破,主将于禁被俘投降,樊城岌岌可危。 但襄阳、樊城却是曹操所必救。所以,当曹操方面增援樊城的部队源源不断地派来,襄阳、樊城守军死战不降时,形势开始发生逆转。

而就在关羽准备撤出攻打樊城、襄阳战斗的时候,孙权行动了。孙权一面派人向正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关羽表示祝贺,一面暗中调集军队,向南郡进发。由于买通了麋芳和傅士仁,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公安和江陵。 消息传来,关羽军心涣散。 此时的关羽,纵有当年之勇,也无能为力,只有“败走麦城”、束手就擒,最终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