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接管了刘氏江山,改国号为“新”,人们称之为“新莽”,或直称“莽朝”。 针对土地兼并及农民沦为奴仆的问题,王莽政府宣布:第一,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名为“王田”,奴仆全部冻结,名为“私属”,不允许自由买卖。第二,男子不到八人的家庭,如果土地占有量在九百亩(一井)以上,多出的土地得分给缺田的亲戚或邻里,实际上是颁布了一个“限田令”。
针对贫者更贫富者更富、富商抬高物价损害民众利益的问题,王莽政府宣布:第一,重新对盐、铁、酒等日用消费品实施官营,控制价格;第二,铸钱业收归国有,统一货币;第三,在长安和各地设置市场管理机构,调整各地物价;第四,扼制高利贷,对民间借贷实施利率封顶。毫无疑问,这些措施都是切中时弊的,如果能够有效推行,既可以实现“耕者有其田”,又可以实现“均贫富” 。
但是,无论是王氏家族还是成千上万的儒士,基本构成就是豪强、富户,我们把你推上台,就是要维护并且扩大既得利益,现在好,反过来拿刀宰割我们,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国家法令要推行,靠的是官员、是军队,但王莽政权的文官武将,主要构成也是豪强、富户,要他们宰割自己,施舍他人,怎么行得通?
颁布的政令行不通,均贫富的事情做不好,不但得罪了富人,也失信于穷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政府开支、灾民赈济,财富从哪里来?还是得靠收税。于是颁布新政,除了商人照常缴纳营业税、农户照常缴纳田地税、人口继续纳丁口税外,还扩大财源:第一,惩罚懒惰。 第二,征收杂税。 虽然没有提高土地税和工商税,也没有增加丁口税,但这张网却把最底层民众的谋生之路全部网住。
更匪夷所思的,为体现《周礼》精神,对全国各地地名、长安宫殿殿名、各级官员官名、周边少数民族族名或国名,进行更名。仅据《汉书·地理志》,所更地名不下七百处。 王莽的一系列新政,人们称其为“王莽改制”。由于处处依据《周礼》“古制”,所以又称“托古改制”。
说来王莽也实在是运气有些背。在他代汉的那些年头,旱灾、水灾蝗灾连续不断。本来,王莽改制就没能缓和反倒激化了社会矛盾,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就更显尖锐了。 这时发生的一件小事,竟然成了大转折。
有位名叫“士”的“大司马”, 应该也是出于王氏家族。“大司马士”奉命到“豫州”即以现在安徽亳州为中心的一带视察灾情,竟然被闹事饥民俘虏。但饥民得知大司马的身份之后,连忙赔礼道歉,并把他护送到县城。这个事情让“大司马士”很有感触,回到长安之后向王莽上书,说明当时的情况 。 “大司马士”还告诉王莽,天下饥民的“行劫”者,大抵都是这种情况。虽然有时聚集人多,乃至成千上万,但没有哪一股饥民存心和朝廷作对。
“大司马士”所说,大致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但王莽可能觉得自己太憋屈,几十年来,克勤克俭,皇后穿粗布衣服,自己的田地分给无地农民,灾荒时期带着百官一道吃素食,可以说是一心一意为天下操劳,小民竟然不明白自己的苦心,遇上小灾小荒,便聚众闹事,太不给面子。 王莽恐怕也是来了脾气、乱了方寸,严厉谴责各级官员,要求他们遇盗并捕,如以饥寒搪塞,听之任之,严惩不贷。
王莽以为下了严旨,地方官就会全力清剿。但恰恰相反,为了不受责罚,大家干脆睁眼闭眼,知情不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付书呆子皇帝,官员有的是办法。结果,饥民由小股成大股,由劫财劫物到攻城略地,官来杀官,兵来杀兵,最终汇聚成两大系统:一以今山东境内饥民为主体,以朱涂眉,号“赤眉“;一以今湖北境内饥民为主体,首聚绿林山 ,号“绿林”。两大系统均聚众数十万,声势浩大。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人心也在悄然生变。王氏代刘,是顺应天意,但灾害越发严重,看来天意并不在王氏啊! 日复一日,“汉室复兴”反倒成了人心所向。 于是,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无论是赤眉还是绿林,都争相寻找刘氏宗亲。赤眉军找到了十几岁的放牛娃刘盆子,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三世孙;绿林军找到了刘玄,说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盆子、刘玄成了赤眉、绿林的象征,日的是向世人表明“血统”的正宗。
公元23年农历二月,绿林将领率先行动,在河南南阳的清水畔设坛,拥立刘玄为皇帝。 此时,绿林已经恢复“汉”朝的国号,已经是“汉”军了。只改了一个年号,为“更始”,所以,刘玄又被称为“更始帝“。这个“更始”是很有深意的,意味着汉朝的重新开始,标志着汉室的开始复兴。
绿林军分兵北上,一路围攻洛阳,一路攻破武关,整个关中震动了。 这个时候,有人出主意,说是上古的时候,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大的社会动乱,可以通过哭声来感动上天,消弭灾难。于是,王莽率领君臣,来到长安城的南郊,向上天陈述自己数十年来如何为国为民,又如何在天下万民的拥戴之下,顺从天意,改朝换代,然后又是如何废寝忘食,为民操劳的。说到伤心处,王莽悲痛欲绝,仰天大哭。
但是,长安城郊的哭声并没有打动上天,也没有感动敌人。公元23年六月,绿林军在昆阳大败莽军;九月初一日,攻入长安。率领残兵败将从昆阳逃回长安的大司徒王邑,率领莽军拼死抵抗,长安一片狼藉。 眼看大势已去,王莽反倒表现得十分镇静 。王莽带着专门研究天象的博士们,共同分析形势,并且宽慰人们,也宽慰自己:“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汉书·王莽传下》)我受上天之命,向人间传播德行,你汉兵奈何得了我吗?
真不愧是儒学专家,这句话也是有出处的。当年孔子带着弟子们到宋国,在树下讲学。宋国的司马桓由对孔子不满,命人把树砍掉。弟子们劝孔子赶快离开。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一句:“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上天让我来传播德行,桓魈能把我怎样?
王莽在众人的保护下,逃往汉武帝时期所建的建章宫,逃上了太液池的渐台。希望太液池水可以延缓绿林军。跟随王莽逃到渐台的有一千多人,多为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等亲近官员及学者。他们在昆阳之战的败将王邑的组织下,拼死抵抗,最终和王莽一起被杀。 代汉而立的“新”朝历时十五年,连同它的创始人王莽一样, 在动荡中寿终正寝。
推翻了新莽,更始皇帝刘玄飘飘然了,开始寻找做皇帝的感觉。先是到洛阳,然后移驾长安,住进了长乐宫,过上了皇帝瘾,“汉室复兴”了。 赤眉听说绿林军立了刘姓皇帝,又在昆阳大败莽军主力,又敬又畏 。刘玄抵达洛阳时,赤眉军派出二十多位将领,都是头面人物,面见刘玄,表示从来就是大汉的子民,愿意归附更始帝。刘玄大喜,热情款待,封官许愿。但见到刘玄以后,赤眉领袖们却失望了,就凭这刘玄,什么东西,他能“复兴汉室”?
为了表明“正统”,赤眉军也一直在寻找刘氏宗室,而且前前后后搜罗了七十多位。在对刘玄失望之后,他们决定立自己的皇帝,由赤眉来实现“复兴汉室”的伟业。于是,把这七十多位刘氏宗室排列名次,看看谁的血统更近,最后选中了三位,刘盆子在其中。 那么,三个刘氏宗室该怎么选呢? 两个字:抓阄。于是,选择吉日,在“郑北”,也就是郑县之北立坛, 公开抓阄,谁抓到阄,谁就是真命天子。
结果,刘盆子抓到了有“大将军”三字的签。于是众将领一齐跪拜,口呼“万岁”。刚从野外找来的刘盆子登坛,头发蓬乱,光着双脚,见那些平日趾高气扬、杀人不眨眼的大人物向自己下跪,顿时吓得手足无措,直想哭,可是竟然哭不出来。两个月后,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盆子取代刘玄做了“大汉天子”,汉室继续“复兴”。
虽然名义上汉室是“复兴”,但人们清楚,无论是刘玄还是刘盆子,并不能真正“复兴”汉室。无论是先占长安的绿林,还是后进关中的赤眉,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秩序,各地豪强纷纷自立为王,天下乱得比王莽时更厉害。人们在疑惑,难道这“天意”又揣摩错了?或许应该有另外的刘氏来收拾局面?
绿林军开始也以饥民为主,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各地豪强武装,成分迅速复杂起来。其中有一股豪强武装,来自南阳郡的春陵(今湖北枣阳一带),称“舂陵军”,首领为刘?、刘秀兄弟。刘?可能大家不熟悉,刘秀却是惊天动地,因为他就是东汉的创建者,汉光武帝。刘缤、刘秀和刘玄同辈,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