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秀结束西汉末年以来的战乱、“中兴”汉室,和由刘邦终结“楚汉相争”、建立西汉一样,都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同的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谋士武将,多来自社会底层。 刘秀“复兴汉室”的骨干力量, 主要来自各地豪强富户 。
率先用图谶鼓动刘秀起兵的李通,是南阳宛城的巨富,甚至是宛城“首富“。刘秀的皇后阴丽华,新野的娘家有良田七百顷。刘秀说“娶妻当得阴丽华”,应该不只是看中她的美貌,同时也看中她家的“革命本钱”。追随光武帝征战的二十八功臣,史称“云台二十八将”,最为著名的前七位,只有第二位吴汉“家贫”,其余六位皆出于富豪。
所以,刘秀创建的东汉和刘邦创建的西汉,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西汉颇似“穷人翻身”,东汉则像“富人当家”。 东汉建立后,刘秀用自己的“柔道”,给予功臣们丰厚的利益,让他们看清形势,解甲归田,过太平日子。 但是,光武帝一面要保护功臣及其他豪强地主的利益,一面也要通过董宣等“酷吏”,对违法豪强进行打击。这样,才能建立起东汉王朝权威,同时也是对功臣的保护。
这个不被国人看好的“富人当家”的东汉,竟然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贡献最大的时代之一。 第一,经学四大家。梁启超先生认为,秦汉至明清,中国曾经发生过四次“学术思潮”: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虽然说是“两汉”经学,但被称为经学四大家的“贾马许郑”,全出在东汉。
第二,科技四大家。 第一家,蔡伦。美国学者哈特著《影响世界历史100人》, 将东汉宦官蔡伦排在他的“世界名人榜”第七位 。什么原因?因为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对于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第二家,张衡。 张衡的贡献至少有三:第一,制造出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模仿天体运行的“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候风地动仪”;第二,根据传说,制造出木制指南车、里程车、飞行器,等等;第三,通过对数以千计的恒星、行星的长期观察,发现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借助太阳之光,由此也揭示了月食的真正原因。
第三家,张机。张机字仲景,人们习惯称其为“张仲景”。被称为中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伟大贡献。 张仲景也因此被誉为“医圣“。第四家,华佗。“神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麻醉技术,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实施全身麻醉后做开腹手术的第一人,故被称为“外科圣手”。
东汉, 除了在文化创造上有巨大贡献之外,还是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建立的三个敢于派军队经营西域、深入漠北,并且取得巨大战果的王朝之一。所谓“汉唐雄风”的“汉”,绝不是西汉独占,也应该包括东汉。从这个方面看,东汉是配得上西汉的,甚至可以说是“前后辉映”。
虽然都城搬到了洛阳,但东汉的战略重心仍然是在西北。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汉朝的“生命线”,一旦内部稳定,国力恢复,必然与北匈奴争夺西域。这场战争起于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时期,提出与匈奴决战计划的则是耿秉。 汉明帝即位后,凭借着父亲光武帝时期积累的社会财富,想效法当年的汉武帝,只是发愁没有卫青、霍去病,见了耿秉的“方略”,不禁大喜,立即召见。
明帝还看中了另外一位熟悉边事的将领,名叫窦固。 窦固长期居住在河西,对匈奴及西域各族十分熟悉,而且和耿秉一样,好读书,喜兵法。不仅如此,窦固还是汉明帝的姐夫,有点儿像当年卫青与汉武帝的关系。 耿秉的方略得到包括窦固在内的所有与议将领的赞同,也有人补充,在西部用兵的同时,东部也当用兵,以分散匈奴的注意。庙堂决策既定,立即予以实施。
公元72年冬,汉明帝以耿秉为驸马都尉,“伏波将军”马援的儿子马廖为其副;窦固为奉车都尉,耿?的儿子、耿秉的堂兄弟耿忠为其副;分兵出屯凉州,也就是武威(今属甘肃,兰州西北),部署对匈奴的用兵。第二年即公元73年春,汉军从东到西,兵分四路,出击匈奴。
根据庙堂决策,东边三路是策应西路。窦固、耿忠率领从酒泉、敦煌、张掖各郡调集的军队,与这一带的羌族、南匈奴,组成各族混合部队,为西路军,直取白山,与匈奴“呼衍王”部相遇,“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而还,留兵屯守伊吾卢城(也就是哈密西北诸堡)。实现了庙堂决策的第一步,“击白山,得伊吾”。
公元74年冬,窦固与耿秉合兵,实施庙堂决策的第二步:“破车师,通使乌孙诸国,以断其右臂”。车师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由父子二人统治,有前、后车师之分。 对于汉军的突袭,车师国完全没有准备。车师后王投降了,车师前王也跟着投降。但是,汉军的第二步只实现了一半。因为汉明帝去世、章帝继位,汉军从西域撒回。
到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十岁的儿子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这可以说是东汉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专权的开始。为了树立家族的权威,窦氏家族的小利益和汉朝对匈奴战争的大利益一致了,窦太后让兄长窦宪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征讨匈奴,耿秉照例为副将,率汉、羌及南匈奴组成的混合骑兵五万余人,分三路向北匈奴大举进攻。
第二年秋七月,窦宪、耿秉率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中西部的呼赫山脉)一带,捕捉到了北匈奴主力,据记载斩首一万三千余级,俘获牛马驼羊等百余万头,北匈奴单于逃遁,各“小王率众降者”,前后有八十一部共二十多万人。此后,北匈奴不再成为汉朝的威胁,并且逐渐淡出了汉朝的视野,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西迁。
说到班固,我们自然会想起另外一个人物。班固的弟弟班超。班超和父亲班彪、哥哥班固,人称“三班”。班固因为修《汉书》, 与司马迁并称“马班”。其实,还应该加二“班”:班超的妹妹班昭、儿子班勇。
明帝在位的时候,班固被征往都城洛阳,为校书郎。班超也和母亲一道来到洛阳,以抄录文书为业。 如果安下心来,和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一样,班超也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但他志不在此,抄着写着,烦了,投笔长叹“ 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的想法,至少得去边疆立功吧,怎么能一天到晚抄抄写写呢!”由于不安心工作,班超被免职了,丢了铁饭碗。有一个著名的成语,说班超“投笔从戎”。
公元73年,汉明帝命窦固、耿秉等人分四路北击匈奴,班超开始真正“从戎”,随窦固西路军出征,为“假司马”,带着一支小部队与匈奴一部战于白山以北的蒲类海,多有斩获。窦固本来以为班超和父亲班彪、哥哥班固一样,主要功夫是舞文弄墨, 没想到班超还真有胆略,能打仗。是人才就得用,而且这个时候真需要班超这样的人才,既有文才,又通武略,更有胆量。用班超干什么?用来联络西域各部。
于是,班超仍然以“假司马”的身份,带着三十六位随员及士兵,来到鄯善国。“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塔里木盆地东边的若羌一带,即古“楼兰”国。 鄯善国王见汉使到来热情款待。但几天之后,态度变了。班超悄悄对下属说,你们发现了吗?肯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于是招来鄯善国的侍者,陡然问道:“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侍者被间懵了,只得如实相告,说一百多人的匈奴使团确实到了鄯善几天。敌方百余人,我方几十人。怎么办? 班超把鄯善国的侍者关了起来,将自己的三十六位部属召集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酒足饭饱,拍案而起:诸君和我一道来这边唾异域,为的是立大功、求富贵。现在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第一,逃跑, 逃回去向窦将军报告;第二,等死,等着鄯善把我们交给匈奴处死。但是,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杀了匈奴,让鄯善归附大汉。众人听着班超的动员,热血沸腾,说身居险境,愿与司马同生死。
班超说了八个字:“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带着三十六位勇士,乘夜潜伏到匈奴使者的住处附近顺风纵火,一百多名匈奴使者及随从、卫士,或者被烧死,或者逃出来被杀死,班超一人格杀了三人。第二天,班超请来鄯善国国王,陪同视察现场,整个鄯善国都震惊了。窦固闻报大喜,一面为班超请功,一面请汉明帝派更高级别的使臣出使西域。
班超被封为西域都护、安远侯,经营西域三十年,南疆北疆五十多个“国”归属于汉。后来,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继续经营西域,为加强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了《西域记》,成为《后汉书·南匈奴传》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