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惨落幕

一、大贤良师

就在东汉统治高层内部你争我斗之时,有一股力量正在社会底层酝酿并兴起。汉顺帝的时候,公元125—144年间,有山东琅邪人宫崇到京师洛阳向朝廷献书。此书名为《太平清领书》,共一百七十卷,书写在白色的绢帛之上,标题皆为红色。 书的主要内容是阴阳五行家关于天下祸福的预言、道家关于去恶扬善的告诫及祛病除灾的“神咒”。 当年刘?、刘秀兄弟就是通过图谶制造舆论、“复兴汉室”的。

利用这本书的人,名字叫张角。张角是钜鹿(今河北平乡)人,应该属“方士”之类的人物。 通过长年行医教化,张角的名气越来越大,追随者也越来越多,于是通过仪式,广收弟子,并且把弟子派往各地,和他一样教化人、治疗人,一样广收弟子。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张角为顶端的松散社会组织,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因为以《太平经》传授弟子,所以这个社会组织称为“太平道”,这可以说是中国“有组织”的宗教的开始。

经过策划,张角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将教众按地区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教众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立“渠帅”,核心成员是张角的心腹弟子。他们广泛散布传言,说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 苍天当然是指东汉政权、东汉皇帝,黄天则指太平道特别是太平道的领袖张角。改朝换代的时间,就在甲子年,也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张角与教众约定,这年的三月初五日,以黄巾裹头,三十六方同时起事。不仅如此,还发展了在宫中服务的一些宦官乃至高级官官为教众,约定届时里应外合,攻占皇宫,杀了皇帝。 张角相信教众的忠诚,也认为自己的计划完美。但实际上,如此大的行动,是无法保密的。果然,教众中有人上书告密,张角在京城的一千多弟子被杀,各地也纷纷捉拿太平道徒。

张角只好火速通知各方,提前起事。张角由“大贤良师”更名为“天公将军”,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由于起事的太平道教众皆以黄巾裹头,以示“黄天当立”,所以被人们称为“黄巾”。当时的统治者称其为“黄巾贼”,我们研究历史的称之为“黄巾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农民起义”,称之为“黄巾起义”。 一时之间,黄河南北,处处黄巾。

二、寻找垫背

面对着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东汉治者需要寻找原因,自然而然把目光对准了宦官。有位名叫张钧的郎中上书,直斥当时权势极大的十二位宦官,由于这十二位宦官都官居“中常侍”,被人们统称为“十常侍”。

当时东汉在位的皇帝是汉灵帝,虽然十二岁继位时经历过外戚专权的煎熬,但后来通过宦官的帮助夺回了政权。作为回报,灵帝给予宦官很大的权力,所以才有“十常侍”的横行。但此时的汉灵帝年近三十,在位已经十七年,政治上正在成熟。他将张钧的上书下发给“十常侍”,让他们自己看看舆论的呼声。

民众运动和社会舆论往往可以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砝码。平日骄横的“十常侍”们见形势不对,赶忙自行摘除官帽、官靴,集体向皇帝叩首请罪,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任何处罚,自己去监狱服刑,并且打算捐出家产,作为朝廷平叛的军费。灵帝要的就是他们服软,这就叫作统治术。但他的统治又离不开宦官, 所以在“十常侍”们捐出一些家产资助军费后,并没有真的处罚他们,而是令其照常上班、照常办事 。

让宦官和文官相互制衡,是中国历代有头脑的帝王的基本手段。 夺回被外戚窃据的权力需要靠宦官,但对付揭竿而起的黄巾军,还是得靠文官。 在汉灵帝的旗帜之下,东汉统治集团的各个小团体暂时缓和了相互之间的争斗,宦官和外戚携起手来,被禁铜的“党人”除了死去的之外,被放了出来,戴罪立功、报效朝廷。

当东汉国家的军事机器启动之后,张角领导的黄巾军的弱点立即暴露出来。虽然说是“有组织”,其实十分松散,三十六方之间并无真正的联系和配合,张角兄弟能够指挥的教众,只是钜鹿所在的涿郡。在东汉军队的打击下,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不久战死。

三、杀尽宦官

由于上述的原因,收拾乱局本来不易,更要命的是,公元189年,也就是黄巾起义的第六年,正在成长、正在成熟的汉灵帝,在这个紧要关头病死了,时年三十四岁。 灵帝虽然本人极度荒淫,但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却比较清醒。何皇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辩;王美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协。根据《后汉书·何进传》的说法,虽然何皇后之子刘辩比王美人之子刘协年长八岁,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立为太子,但灵帝认为皇后的儿子刘辩为人轻佻,不宜君临天下,倒是王美人的儿子刘协,少年老成,处事稳重,所以一直打算立刘协为太子。

但是因为与何皇后感情深厚,皇后的哥哥何进又为大将军,大权在握,所以一直迟疑不决,未立太子。临死之前灵帝将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希望蹇硕帮他完成未了心愿,立刘协为帝。 蹇硕倒是忠心耿耿,打算杀了何进,立刘协为帝。但由于消息泄露,没有成功。刘辩继承了皇位,蹇硕被何进所杀。何进兄弟大权在握,而且笼络了大批出身豪门的官员,包括袁绍、袁术兄弟等。

一方面,以袁绍兄弟为代表的官员,不断鼓动何进杀尽包括“十常侍”在内的所有有身份的宦官 ;另一方面,何太后坚决反对何进对所有宦官下手,因为他们家族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是在一些宦官的帮助下才得到的,并且还需要他们的帮助。进退两难之际,有人为何进出主意,调动有势力的地方武装军队进京对太后施压,让其下决心铲除宦官。

何进犹豫,想等太后下决心,但宦官们当机立断,杀了何进。 里边宦官们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外边已经是司隶校尉的袁绍带着军队攻打皇宫。 当天晚上洛阳的两千多宦官,不分老幼,全部被杀,张让等人投河自杀。 自汉和帝开始的前后长达百年养成的宦官势力,被袁绍全部摧毁;正在建立起权威试图专权的外戚,也被宦官所杀。

四、董卓进京

袁绍等人指挥京城的卫戍部队,在杀光全部宦官的同时,也使得东汉的小皇帝和太后没有任何保护,赤裸面对天下。 袁绍等人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局面,董卓进京了。汉桓帝的时候,董卓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到洛阳服役,为“羽林郎”。 董卓从这个时候开始,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并有了带兵的经历 。到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已经是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进入了高级官员序列,并以“中郎将”的职务参与了镇压黄巾军的战争。

这个时候,董卓的军事实力令朝野瞩目,甚至可以说对其他军事力量具有压倒性优势。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支军队,如果朝廷能够控制得住,绝对是一支铁军,如果控制不住,必然成为叛军。所以,当何进在袁绍等人的推动下,以皇帝名义召董卓进京时,引起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他们担心,一旦董卓进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之抗衡,那将是一场灾难。

这场灾难果然降临了。董卓进京之后,废何太后的儿子少帝刘辩,另立王美人之子刘协为帝,这就是我们知道的汉献帝。随后逼死何太后母子。 为了获得舆论的支持,董卓干了一件十分漂亮的事情,为全体被禁锢的“党人”平反,死了的追赠爵位、任用子孙,又征用了一批有名望的士大夫,包括著名的文学家蔡邕等,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但是,董卓只有操纵朝政的想法,却没有治理国家的概念,所以,军队进了洛阳,烧、杀、淫、掠,局面完全失控,人心完全丧失。同时,以袁绍为代表的东汉官员,大多出身于世族豪门,视董卓为“草莽”,纷纷起兵,并且以袁绍为首,结成“盟军”,“讨伐”董卓。虽然“盟军”无法战胜董卓,董卓也无法消灭“盟军”。

公元189年农历九月,董卓进洛阳,半年之后,公元190年农历二月,董卓将洛阳的子女玉帛洗劫一空,开挖东汉诸帝陵寝,尽掠其金银珍宝,随后一场大火,把洛阳城烧毁,裹肋汉献帝,驱赶着文武百官和洛阳百姓,迁往长安。刘秀“复兴”的汉室,在经过一百六十年的风雨之后,事实上已经凄惨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