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三户

一、国家机器

陈胜虽然佣工出身,但在垄耕之时就已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胸怀和气度。大泽乡起义之后,四方响应。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以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为都城,派兵遣将,攻城略地,兵锋直指关中,成为大大小小反秦“义军”的领袖和“共主”。也就在这个时候,无论是陈胜的义军,还是秦朝的君臣,都犯了一些错误。

就义军而言,由于西周分封制以来上千年的惯性,被秦所灭的各国贵族、各国民众,还有着一定的故国“情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复国”。陈胜派去攻城略地的将领,不少也想过过称王称霸的瘾。所以,陈胜派去攻略“赵”地者,在当地旧贵族和“父老”的鼓动下,自立为赵王。而赵王派去攻略“燕”地者,也在当地旧贵族和“父老”的鼓动下,自立为燕王。齐、魏、韩皆如此。

一时之间,楚国、魏国、赵国、齐国、燕国、韩国都公开打出了复国的旗号,都拥立了国王、设置了将相,都有各自的地盘,俨然旧时七国景象。这些自封为王的都希望保存实力,都希望在自己的地盘上巩固统治、扩大利益,都不愿全力西进向秦朝核心地区发动攻击。这就使得陈胜派遣的西进部队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也给了秦朝组织军队进行反扑的时间。

就秦朝而言,无论是秦二世胡亥,还是掌管国家事务的丞相李斯、掌管宫中事务的郎中令赵高,开始的时候并不十分在意发生在大泽乡、发生在各地的暴动。 直到陈胜派出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距离咸阳不远的戏水,二世和助手们才大吃一惊,感到形势的危急,但此时已是遍地烽火。当然,仍然有人不把这些“乱民”放在眼里。谁?此人名叫章邯。

章邯是秦朝三公九卿中九卿中的一位,官居“少府”,当时正在监修骊山陵墓,有记载说,在这里修陵墓的刑徒达七十万,多为“丁壮”,其中不乏亡命之徒。 章邯建议暂缓陵墓修建、赦免骊山刑徒,将丁壮组织起来,配给兵器,这将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又自告奋勇,愿意率领这支部队,平息“暴乱”。秦二世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糊涂,当即采纳章邯的建议,并且大赦天下,希望挽回局面。

这就是国家机器的优势,一旦纠正了错误、认准了目标,战争机器可以高速运转,战局也就急转直下。 章邯率军沿着当年秦武王打通三川郡的路线东进,从戏水到荥阳,从荥阳到陈县,横扫黄河南岸的楚地义军。兵临戏水的义军主力被击溃,主将自杀;代表陈胜在荥阳节制诸军的吴广,被部将所杀。 陈胜亲自出城监战,但是,章邯率领的由刑徒组织的秦军锐不可当。陈胜战败之后,向东撤退,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被下属杀害。此时,距离大泽乡起义不到半年时间。

从楚国灭亡之日起,就流行着一个传言,说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就这句话,引无数学者竟折腰。他们不断考证、不断推测,这三户到底是哪三户? 我们就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传言,“首义”的陈胜可以算第一户。另外两户,一户姓项,前后两位户主,一位叫项梁,一位叫项羽。还有一户姓刘,户主是刘季。

二、沛公刘季

项氏为楚国贵族,本来应该姓熊,因为封在项地,遂以“项”为姓,世代皆出名将。楚亡之后,项氏在项梁的带领下迁徙到吴,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当时是会稽郡的郡治所在。 陈胜起义之后,会稽郡的郡守准备依靠项氏家族的势力,起兵反秦以保护乃至扩大自身利益,但被项羽所杀。项梁带着项羽,组织项氏子弟、招募江东豪杰,得精兵八千,沿着当年吴王夫差争霸中原的路线北上,来到泗水流域的下邳、薛县、藤县一带,也就是现在江苏的西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军队扩充到了十多万人,成为这一地区势力最大的武装。这是一户,项氏。

再说刘氏。 刘季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人称“刘季”。战国中后期,随着秦国势力的东进,楚国的西部受到挤压,遂向东推进,不但把越国吞并,刘氏家族所在的丰县、沛县一带,以及项梁活动的泗水流域的许多地区,也成了楚国的地盘,所以刘氏也成了“楚人”。

正是因为刘季谋得了亭长职位, 并且喜欢交朋结友,上下其手也就在所难免,所以结识了众多可以称兄道弟乃至关键时刻可以卖命的朋友。 眼见天下大乱,刘季也拉起了一支百十人的队伍,成为当时无数揭竿而起的义军中的一支。和会稽郡郡守一样,沛县县令眼看反秦大潮已经形成,也想反戈一击。 县令征求两位助手的意见,该怎么办?这两位助手当时是默默无闻,到后来也是大名鼎鼎,因为一位名叫萧何,另一位名叫曹参。

萧何、曹参给县令出主意,说刘季已经拉起了队伍,不如把他请回来,共同举事 。县令一听,好主意。 然而,事到临头,县令后悔了。萧何、曹参都是当地人,请刘季的樊哙及刘季也都是本地人,这伙人说不定本来就是一伙的,他们合伙算计自己?县令越想越后怕,下令关闭城门,不让刘季进城。 萧何、曹参恐县令加害,连夜出逃,投奔刘季。沛县的民众在“父老”的领导下, 杀了县令,大开城门,迎接刘季,并请刘季做沛县县令。

当然,刘季这个时候的力量还不够,不便称王,有人出主意,降一等,称“公”,叫“沛公”。于是,有了“沛公刘季”。地位提高了,再叫刘季有些不雅,加上离开家乡,向外谋发展,把“季“字改为“邦”字,以示胸怀大志。刘季这个名字逐渐被淡忘,人们所知道的,不再是沛公刘季了,而是沛公刘邦。时间不长,刘邦集结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听说项梁叔侄到了薛县,遂赶来相会。

三、破釜沉舟

这个时候,陈胜被杀的事情传开了。有人发表意见,说陈胜首义,功不可没。但打着“张楚”的旗号却自己称王,大不应该。所以,还是得寻找到楚王的后代,以示“公心”。于是,由项梁牵头,召集活动在泗水流域的楚地义军,公推死在秦国的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也叫“楚怀王”。这位“楚怀王”成为陈胜死后各地义军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但真正主事的还是项梁。

义军由于有了新的领导集团, 开始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但秦朝上上下下又开始犯错误了。庙堂之上,李斯与赵高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李斯被杀,赵高做了丞相,把秦二世玩弄于股掌之中,于是有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指鹿为马”。 人们开始唯赵高马首是瞻,二世成了傀儡,人心涣散,颠覆了秦朝 。

而在前线,章邯也开始犯错误。陈胜死后,章邯继续寻找楚地义军主力作战,在定陶袭击项梁楚军,项梁战死。项梁是当时最著名的义军将领,项梁既死,章邯认为楚地的义军无所作为了,率军渡过黄河,与王离等人率领的从边境调来的秦军,共同扫荡黄河以北的义军,并把目标锁定在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 邯郸攻破后,赵王带着残余部队,向北逃到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一带)。章邯和王离率军追击,把钜鹿城团团围住。

“唇亡齿寒”,各地义军终于认识到,这个章邯才是真正的死敌,不能让他各个击破,所以纷纷增援钜鹿。但是,因为忌惮秦军,援军都远远驻扎,不敢贸然进攻。楚怀王派来的楚军在一位名叫宋义的将领的率领下更是远远停留在安阳一带,连续四十六日,不敢推进。这个态势又给章邯带来了错觉,以为义军怯战,却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有不怕死的。这个不怕死的就是项梁的侄子项羽。项羽怀着为叔父报仇的怒火,杀了滞留不前的主帅宋义,带领同样充满仇恨的楚军,直扑钜鹿。

项羽率军赶赴前线,立即改变了双方的态势。 楚军乘船渡过漳水,上岸之后,项羽命令把船只凿沉、把灶具砸碎,每人带三天干粮,以示有我无敌的决心,从而给后人留下了“破釜沉舟”的壮怀激烈的场面。公元前207年年初,数万楚军在呐喊声中向秦军发起猛烈攻击。 三天之内,楚军九战九捷秦军节节败退。被围在钜鹿城里的赵军,以及本来作壁上观的增援义军,也一齐对秦军发起攻击。秦军主将王离被俘虏,章邯虽然身经百战,但兵败如山倒,只得固守待援。

秦朝继续犯错误。当权的赵高既不给前线增派援兵,也不接见章邯的使者,却强调秦国的法律,兵败者斩。 此时的秦军,尚有二十万,如果上下一心,胜负还真难说,但章邯看不到出路。在义军的强大压力之下,章邯决定率军投降,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二十万秦军将士求一条生路。但事实证明,章邯这一次犯下了更大的错误。

一口气接受二十万“虎狼之秦”的秦军投降,这是史无前例的。如果秦军诈降,降后叛乱,怎么收拾?项羽决定,采用当年秦将白起的办法,两个字:“击坑”,连砍带埋。白起在长平一举坑杀投降的赵兵数十万,邯郸城内一夜三惊。楚军也如法炮制。

四、约法三章

项梁死后,楚怀王和众将约定,分路向西攻击秦军,有先入关中、推翻暴秦者,即王关中。但怀王分派给项羽的任务,是跟随宋义迎击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分派给刘邦的任务,则是作为主将领兵直扑关中。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血战之际,“沛公”刘邦正在西进途中。相比钜鹿之战的惨烈,刘邦西进似乎过于轻松,其实不然。《史记》记项羽击杀主帅夺军权、破釜沉舟战钜鹿,用了五百多字,但记刘邦的西进,却用了七百多字,可见过程的艰辛。

和项羽用强攻打阵地战、攻坚战不同,刘邦打的是游击战、运动战 。其间有三个环节意义重大。第一个环节,取陈留之粮。 率领大军夺了陈留,获得大量钱粮,不仅充实了军饷,而且招兵买马,军力大大加强。第二个环节,封南阳之将。刘邦本来想从函谷关直取咸阳。但在夺取陈留之后,先攻开封,再攻洛阳,皆因城固无功。怎么办? 刘邦掉转兵锋,向南直取南阳。 因为有人给刘邦出主意,进关中并非函谷关一条路,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从南边的武关。但往武关必须先打南阳。谁出的主意?张良。 第三个环节,受子婴之降。此时的秦朝发生了更大的变故,秦二世为赵高所杀,赵高立秦国一位公子子婴为帝,却为子婴所杀。 子婴见大势已去,虔诚地向刘邦请降,刘邦也用隆重的礼节受降 。曾经令人生畏的秦朝,竟然这样说亡就亡了。时间是公元前207年年底、公元前206年年初。

刘邦进到咸阳,恍如隔世,世道沧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真成了和始皇帝一样的大丈夫!曾经的亭长在秦朝的皇宫流连忘返。但这时,有人在张良的带领下,冲着刘邦大吼“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资治通鉴·汉纪》)这是谁?樊哙。在樊哙、张良的劝说下,刘邦居然就搬出了皇宫。

不仅如此,还把军队撤出咸阳,以免扰民。随即召见关中父老,废除秦朝所有的严刑峻法,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关中民众其实也是“苦其主久矣”,争先恐后犒劳楚军,刘邦一概谢绝。什么叫作得人心者得天下?被秦国、秦朝统治了几百年的关中父老竟然唯恐来自“楚地”的沛公不王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