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君臣

一、 后继无人

在齐国主政四十年后,管仲年近八十。当管仲垂垂老矣将要离开齐桓公而去的时候,齐桓公才陡然恐慌起来,靠山要倒了,怎么办?齐桓公来到管仲病榻前,请教后事,就是希望管仲推荐接班人。但管仲没吭声,因为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也许他一直想培养接班人,但因为自己太能干,竟然没有发现一个人具备能够和自己一样统揽全局的潜质。

等了半天,在齐桓公摧促下,管仲自言自语说了几个名字,说完又自己否定了。齐桓公只好把自己喜欢的三个人提出来。哪三位?易牙、竖刁、公子开方。易牙是厨师,能够烹调美味佳肴,为了让齐桓公尝鲜,竟然把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不明就里,连声说味道真是太好了。吃完之后,易牙流着眼泪告诉齐桓公,您吃的是我儿子。齐桓公大吃一惊,易牙继续流泪,只要您快乐,儿子烹了、吃了也是值得的。桓公大为感动,连称:“ 易牙爱我!”

竖刁是宦官,是为了进宫侍候齐桓公不惜自宫的。进宫以后,对于齐桓公的起居饮食关怀备至,又把宫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竖刁十分诚恳地对桓公说,只要您过得好,我这个爹妈给的皮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公子开方本是卫国的太子,卫国也是齐桓公母亲的祖国。因为仰慕齐桓公的伟大,卫公子开方放弃了国君的继承权,来到齐国,为齐桓公服务,一干就是十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桓公问他:你难道不想念父母吗?开方动情地说:为了服务于您,一切都可以丢弃。齐桓公对竖刁和开方也是大为感动,连称:“竖刁、开方爱我!“

管仲默默地听着,苦笑着摇头。齐桓公奇怪了,他们如此忠心耿耿,怎么不可以?管仲告诉齐桓公一个极其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道理:人莫爱于子、莫爱于身、莫爱于父母,这是最基本的人性,是人的天良所在。但是,如果有人连儿子都可以杀、连自己都可以残、连父母都可以抛弃,那叫什么?叫灭绝人性。我有一口气在,这三人不敢为非作歹;如果我不在了,这三人就极其危险了。所以,不仅不可以重用,还必须驱逐,以免他日为祸。

管仲年近八十,齐桓公也年过花甲或年近古稀,同样需要安排接班人,却没有安排。管仲死后两年,齐桓公一病不起,由于事前没有安排好接班人并且进行扶植,结果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攻杀。易牙、竖刁、开方也各有支持者,加入到争夺之中。齐国再一次陷入内乱之中。一代伟人,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竟然病在宫中无人过问,活活饿死、病死。死后十多天,尸体腐烂,臭味散发,才被人们发现。这一年是公元前643年。

二、 左右为难

继齐桓公之后及时产生、及时上位的春秋第二位霸主,是晋国,是晋文公。但在齐国进入再一次的内乱时,晋国也同样要经受磨难。晋国在晋献公的领导下,在和戎、狄及其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崛起。它攻灭了骊戎、赤狄,以及霍、虞、虢等国,成了黄河中游的大国。然而,晋献公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也有着他的弱点,那就是好“色”。在灭骊戎的时候,俘虏了两个小姑娘,虽然都未成年,却天生丽质,尤其是姐姐,人称骊姬,献公更是宠爱有加。

几年后,骊姬为献公生了一子,取名叫奚齐。随着奚齐的日渐长大,献公怎么年怎么爱,便想把国君的位置传给这个小儿子奚齐。但是,这个时候献公已经有多个儿子,其中三个还表现出过人的才干,一个叫申生,是正妃所生,是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另外两个是庶子,一个叫重耳,一个叫夷吾。这该怎么办?

这时,有人给献公出了一个恶毒的主意:您想立奚齐为太子,让他接班,就必须把他三个哥哥杀了。但晋献公犹豫了,他左右为难,毕竟都是亲生骨肉,立一个难道就定要杀一批吗?下不了手啊!但有人会让他下得了手,谁?第一个就是骊姬。从留下来的记载看,枕边风虽然不是好风,但十分强劲。此外,还有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支持骊姬的献公亲信们。最后,献公一咬牙,下手吧。但是,这边派人去杀,那边已经有有通风报信。

结果,太子申生自杀了,说身体是父亲给的,什么时候要取就取吧。而他的两个兄弟,重耳和夷吾逃跑了。

三、 难兄难弟

晋献公死了,小儿子奚齐继位。但是,晋国不久就发生了政变,以功臣里克为首的一些贵族联手杀死了骊姬和她刚刚即位的儿子奚齐。下一步怎么办?太子申生已死,公子重耳、夷吾俱有贤名,但重耳是哥哥,贵族们认为应该请他回来做国君。这个时候重耳在翟国,位置在现在河南省的洛阳以东,因为公子重耳的母亲是“翟女”,所以大难当头,他逃到姥姥家寻保护。

由于重耳平日礼贤下士,广交各方朋友,所以有一批人追随到翟,其中包括以道德著称的赵衰,以智谋著称的狐偃,以勇力著称的魏?,等等,几乎可以成立一个临时性的流亡政府。尽管贵族们希望重耳回来做国君,但重耳有助手们商议,国内情况不是很明朗,还是静观其变,暂时不?这浑水。

重耳不买账,贵族们转而请夷吾。这个时候夷吾在哪里?在梁国,位置在现在河南省的洛阳以西,也有一批追随者。夷吾在梁国时时关注本国的政局,听说机会来了,重耳竟然放弃,夷吾大喜过望。于是,夷吾一面派人前往秦国搬兵,许诺一旦继位,将以河西五城酬谢;一面派人随使者回国,许诺赐给国内的支持者们大片的土地。

既然重耳放弃机会,夷吾便把握机会,捷足先登,在泰国的支持下,做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惠公。既然得到秦国的帮助,又许诺给秦国五城之地,做了国君之后得兑现。但惠公却背约了。他派人给秦国国君送去书信,说本来是要兑现诺言的,但和臣子们一商议,遇到了阻力,大家说晋国的一城一池,都是先君留下的,我没有尺寸功劳,没有权利随意赠予他人。既然对外斯诺给秦国的城池不给,对内给支持者土地的许诺肯定也兑现不了。不仅不给,干脆把为首的里克杀了,对内对外都不讲信用。

几年后,晋国大灾,秦国丰收,没办法,晋惠公只好向秦国请求帮助。秦国不计前嫌,运来了大量的粮食进行赈济。但第二年,秦国大灾,晋国丰收,秦国向晋国求助,晋惠公不但不给,还想借秦国灾荒的机会,和秦国打一仗。结果打输了,惠公被俘虏。从秦国放回来后,晋惠公十分没有面子,再看看那些臣子们,表面上恭敬,但好像总是在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晋惠公想,他们肯定在等着公子重耳。

不能让他们三心二意。还有,自己得罪了秦国,背了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名声,诸侯们也开始念叨重耳的好处。重耳的存在就是祸害,顾不得兄弟之情了,必须除去。于是,晋惠公派出死士,要行刺重耳。

四、 实话实说

得到惠公派人前来行刺的消息,赵衰等人立即动员重耳离开翟国,去齐国。赵衰说,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今闻管仲已死,齐国正是用人之际。一行人来到齐国,齐桓公果然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还把一位宗室的女儿嫁给重耳。但很快他们就失望了。不久齐桓公去世,齐国陷于内乱之中,待在齐国也就没有意义了。然而,此时重耳已经年届六十,年轻时候的锐气早已磨灭,而且新婚妻子齐女年轻美貌,而且对自己体贴入微。重耳不想再奔波了。

但赵衰、狐偃等人不甘心,他们密谋,无论如何也要让重耳离开齐国。于是有了一个戏剧性的过程。赵衰等人的密谋被齐女的侍婢听到了,回家告诉了齐女。没想到这位齐女是个奇女子,她把告密的侍女杀了;又和赵衰、狐偃等共谋,自己把重耳灌醉,用车运同临淄,赵衰等人把行李装上车,在郊外等候。等到重耳酒醒,临淄早已看不到了。

齐国是回不去了,重耳只得听任这帮人摆布,重新开始了流浪生活,各处游食。先到曹国,再到宋国、郑国,最后来到楚国,在“华夏”诸国的眼中,这是一个“蛮夷”之国。但楚国上上下下,用接待友邦国君一样的礼节接待重耳一行。此时的楚国不但是南方大国,而且国君自称为“王”,在称号上和周天子分庭抗礼。当时在位的楚成王,虽然傲视周天子,对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却是礼遇有加。

重耳有些受宠若惊了。一天游猎,重耳再一次表示谢意。楚成王笑了,真的谢?重耳说,我这个人一贯都是实话实说。成王说,那好,问一个问题,公子实话实说。如果你能够回到晋国,并成为国君,你怎么谢我?重耳认真地想了想,又是实话实说:“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说是如果万不得已,两国不幸兵锋相见,那么,晋国愿退避三舍。 没想到,这句话倒成了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