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

一、 内举外举

当时北方的三大国,秦国在渭水流域谋发展,逐步向北、向西、向南开拓,但东阻于晋,黄河成为晋、秦两国势力范围的天然结合部 。齐国在黄河下游谋发展,也在不断吞并周边小国,包括当年齐桓公避难的莒国在内的一些小国和部族,成了齐的一部分。黄河流域的“超级大国”仍然是晋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南部,以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大抵上是晋国的势力范围。

晋国不但势力范围大,而且人才济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人才堆积,所以时不时发生争斗。叔向正是其中一场内乱的幸免者。事情发生在子产在郑国推行新政之前,包括叔向同父异母弟在内的不少贵族卷入到了这场内乱之中,叔向与兄长伯华也受牵连下狱。有好友乐王鲋前来探视,表示将向国君说情,赦免叔向兄弟。哥哥伯华连声称谢,弟弟叔向却毫无反应。

叔向认为,乐王鲋尽管是好友,但也是国君的亲信,但唯国君之命是从,国君正在恼怒之际,他断不敢为自己说情。叔向反而指望祁黄羊为兄弟俩说情。不出叔向所料,当晋国国君问及如何处置叔向兄弟时,叔向兄弟的朋友乐王鲋并没有挺身而出进行辩护。但是,退休之后住在郊外的祁黄羊听说叔向兄弟下狱,立即进京,面见当时晋国的执政范?。

范?听说祁黄羊来访,连忙迎出。祁黄羊开口就问:晋国的灾难到了,你身为执政,知否?范?大吃一惊:愿闻其详。祁黄羊说:国家之固,在有贤者;晋国贤者,无如叔向兄弟,如今蒙冤下狱,危在旦夕。你竟然坐视不救,是何道理?范?闻言,如芒在背,连忙和祁黄羊一道面见晋君,立即释放叔向兄弟以及其他受牵连者。

出狱后,哥哥伯华建议一起去祁黄羊儿子家面谢。祁黄羊退休后住郊外,儿子祁午因为在职而居住在城内,祁黄羊当晚应该住在儿子家。弟弟叔向却摇摇头,没有必要,他不只是救我们,更是救晋国。伯华过意不去,独自来到祁午家。原来祁黄羊见过晋国国君之后,连夜出城了。

二、 冬日夏日

父亲赵衰、儿子赵盾,俩人都是晋国大名鼎鼎的人物。赵衰和晋文公既是朋友又是连襟,他们在翟国避难时娶了两姐妹,在晋文公的流亡政府中,赵衰和狐偃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论功行赏,赵衰不断推荐别人,自己则谦虚地退居二线。赵衰的所作所为,为晋国的霸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自己的家族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赵衰有一个十分争气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赵盾,后来成了晋国的执政,支撑着晋国的霸业。两父子有很大区别:赵衰关键时挺身而出,但在荣誉和地位上总是往后躲,所以虽然有责任感,却又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赵盾则不同,晋国的种种矛盾都在暴露、激化,他是敢于担当的人,又众望所归,所以成为晋国的执政。

有人评价他们父子,说父子二人都是晋国的支柱,都是高高在上的太阳。但此太阳和彼太阳并不相同,老子赵衰是冬天的太阳,是“冬日之日”,儿子赵盾是夏天的太阳,是“夏日之日”。冬日之日使人温暖、使人亲近,夏日之日则令人畏惧、令人远离。尽管都是尽心尽力为国家办事,但父亲赵衰给家族带来的是一团和气的人脉,儿子赵盾给家族带来荣誉的同时,也招致了一些人乃至国君的怨气。

赵盾死后,赵氏家族遭受清算,这也是晋国的一次极其惨烈的内乱或窝里斗,赵氏家族的所有男性都被处死。当然,这场惨剧最后以喜剧的方式谢幕。因为有两位门客,以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为代价,救出了赵氏的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大成人后,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得到晋国许多贵族的同情和支持,赵氏得以复兴。这个故事被司马迁演绎成了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即《赵氏孤儿》。这个孤儿名叫赵武,最后做了晋国的上卿。

三、 公门私门

把刑书铸在铁鼎睥赵鞅就是这位“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人称“赵简子”。赵间子时代的晋国虽然仍是“大国”,形势却和子产主政时期的郑国有些相似,各种矛盾发展得更加尖锐,所以赵简子顾不得叔向在二十多年前向子产提出的警告,把刑书公开铸在铁鼎上,作为警告,作为震慑。

晋国因为“公族”羸弱,难办的是异姓“私门”。到赵简子铸刑鼎时,晋国最大的“私门”是六大家族: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大家族一方面向“公族”争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之间也在相互兼并。智氏联合赵、魏、韩三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了这两个家族的地盘。范氏、中行氏被灭,晋国国君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他想利用自己仅存的一点儿权威,惩罚无法无天的“私门”。但是,既然晋国的大部分地盘都已经归了智、赵、魏、韩四大家族,大部分的军队就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晋国国君只得派出使者,向齐、鲁两国借兵。但消息一传出,四大家族竟然联起手来,向国君发动进攻。

国君怎么办?逃跑!往哪里逃?往齐国逃。但他没有抵达齐国,死在了路上。由于在消灭范氏、中行氏时智氏出力最大,所以分到的地盘也最多,这样,四大家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智氏成了势力最大的家族。于是,智氏决心凭借现有的势力,先向赵、魏、魏三家索取地盘,然后逐一铲除。

四、 分产分地

第一个被智瑶索取地盘的是韩氏,韩氏于是违心地让出了一个“邑”,韩氏的想法是,智瑶既贪心又蛮横,他得了好处,肯定还要向另外两家索地,如果另两家有一家不给,势必发生战争,那里就可以见机行事。没想到的是,另一家魏氏也让出了土地,他们的想法与韩氏相似。智瑶不费一兵一卒,从韩、魏两家得了两个万户“邑”,果然得意,便向三家之中最强的赵氏索取。

赵氏不给,智瑶遂联络韩、魏两家,攻打赵氏,并约定,灭赵之后,三家均分土地。这个时候赵氏的当家人是赵简子的儿子赵无恤。于是,赵无恤退赛晋阳,智、韩、魏三家包围晋阳,形成了相持。智瑶亲自察看地形,准备引汾水灌晋阳。智瑶站在高处,得意扬扬指着晋阳城内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水有这么大的威力,可以灭人之国啊!

但是,智瑶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当天晚上,滚滚汾水直冲智军大营。原来智瑶得意洋洋地总结水可灭人之国的经验时,正暗示韩、魏两家,你们如果不听话,这就是下场!这个警告恰恰坚定了韩、魏两家与赵家联手的决心。赵无恤联络韩、魏两家,乘夜杀死守堤的智军,决水直灌智军军营。智瑶从梦中惊醒,却见四面火光冲天,三家军队排山倒海般杀来,智瑶左冲右突,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456年。赵、韩、魏三家尽灭智氏之族,共分智氏的财产和地盘。虽然晋国的国君仍然在位,但在三家的卵翼之下,已是名存实亡了。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开册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不久,三家干脆把晋国国君废除,分割了晋君已经少得可怜的财产和地盘。延续六百年、称霸二百年的中原“超级大国”晋国轰然坍塌,代之而起的是赵、韩、魏三国。这个事件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家分晋”。

带点儿温文尔雅的春秋时代,随着晋国的坍塌而过去,随着赵、韩、魏三国的诞生,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腥风血雨的战国时代。赵、韩、魏这三个新的诸侯国,和传统的三大诸侯国秦、齐、楚,以及此后一度雄起的燕,并称“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