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

一、 赵国处境

此时,东方诸国反秦“统一战线”难以形成。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赵国竟然通过一场“另类改革”独立扛起了抗秦的大旗。说赵国的改革是“另类”改革,是因为它和我们曾经说到过的齐国管仲、郑国子产、魏国李悝、秦国商鞅的改革都不一样。这些改革都是从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着手,赵国的改革几乎是单纯的军事改革,而且是学习游牧民族即“胡人”的改革,以骑兵为主要兵种、以弓箭为主要兵器,所以叫“胡服骑射”。

主持这场改革的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继位时年仅十五岁 。赵国所处的地区,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杂居、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接壤的地区,所以,农业和畜牧业应该是这个国家的双重元素,在“三晋”之中,和以农业为主的韩国、魏国不大一样。由于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杂处,所以在经济上,赵国越来越农业化,这是增加人口、扩大财富的需要;但在军事上,赵国却是在效法游牧民族,这是和各国展开军备竞赛的需要。

赵武灵王继位时,魏、齐、秦、韩、燕诸国都已称“王”,但武灵王认为以赵国的实力,称王名不副实,没有高调的资本,就只能低调,所以仍然称“侯”,甚至一度在国内降格称“君”。但在与秦国、齐国、魏国乃至中山国战争中的连连败北,却激发了武灵王的斗志,决心改变这一局面。如何改变?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四个字:“胡服骑射”。

二、胡服骑射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武灵王即位的第十九年前后。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武灵王与重臣肥义密议多天,形成了实施“胡服骑射“的基本思路。为了检验骑兵的功效,武灵王亲自率领一支由赵国现有骑兵组成的小分队,从南到北穿过中山国,进入赵国北方重镇代(今山西大同);再由代向北行至“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进入楼烦活动区,渡过黄河,登上黄土高原,南眺秦、韩。一路之上,武灵王应该多次和中山、楼烦乃至燕国的军队遭遇,均化险为夷。这使武灵王信心大增。

回到赵都,武灵召见众臣,提出将在赵国以“胡服骑射”训练军队、引导民众的计划。 所谓“胡服”,就是改用胡人服饰,短衣窄袖、长裤皮靴、束腰戴冠。所谓“骑射”,就是训练士兵马上冲杀、马上射箭。同时,招募胡人为教官并充实军队。赵国本来就是胡汉杂处、胡汉相邻,所以这支部队,也是多民族健儿组成的部队。

经过改造和训练,赵军既有车战、步战的传统,又有骑战、野战的技术,驰骋疆场,所向无敌,灭中山,驱林胡、势力直抵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九原(今内蒙古包头)、榆中(今陕西榆林),又在河套一带修筑“赵长城”,大大扩充了赵国的地盘,获得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赵国成为与秦、齐并立的战国中的强国,并且在齐国衰弱之后成为唯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东方强国。

不仅如此,为了有一天能够在和秦国的决战中占得先机,武灵王甚至以赵国使臣随从的身份到秦国,考察秦国的山川险隘,观察秦王的言谈举止,令秦人大为忌惮。

三、二元政治

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激发了武灵王更大的政治抱负,当然也可以说是军事野心。他希望用自已亲手创建的这支无往不胜的骑兵,创造出更大的辉煌,乃至把赵国打造成当时世界第一强国。 为此,他做出了一个丝毫不亚于燕王哙“禅让”的惊世骇俗的壮举。什么“壮举”?两个字:让位。但他的这个让位不是禅让给外姓“贤人“,而是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让儿子提前接班做国君,自己做太上皇,称为“主父”。他要创建儿子主内、老子主外的二元化政治结构的国家制度。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99年,也就是武灵王在位的第二十七年。 联系到上一讲我们说到的燕王哙,联系到燕王哙的禅让,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不能不感叹当年“燕赵奇侠之士”的伟大抱负和丰富想象。燕王哙的行为是为了实践自己效法古代圣贤的伟大理想,赵武灵王的举动,则是为了不停顿地实践自己的伟大抱负。但十分不幸的是,他们的理想和抱负都以悲剧而告终,成为后人的笑柄。

问题出在武灵王的一次出巡,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美貌少女。武灵王醒来后特别兴奋,也也有些惆怅。兴奋的是梦中有此艳遇,惆怅的是竟然还能记住美人唱的歌词,但怎么就无缘相见呢?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武灵王多次在酒后向侍臣说起此事,言语之间,惆怅多于兴奋。有位名叫吴广的臣子,女儿十分美貌,多才多艺,尚未许配与人,便让夫人把女儿献给国君。武灵王一见,大吃一惊,此女几乎就是梦中人啊!而且也姓嬴,这不是奇缘吗?

由于是吴广的女儿,所以人们称这女子为“吴娃”。武灵王对吴娃倍加呵护,并且还立其为后。吴娃为武灵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何”。 武灵王爱吴娃爱到极致,于是也把这种爱倾注在他们共同的儿子何的身上。被感情冲昏头脑的武灵王在吴娃的推动下,做出了一个废长立幼的荒唐决定:废太子章,立幼子何。 公元前299年农历五月,武灵王大会群臣,宣布传位于太子何,自号“主父”。

四、玩火自焚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武灵王仍然不失为伟大的君主,而且是一位能够打破常规、走出新路、创立国家二元化政治体制的伟大君主。但是,十分不幸的是,武灵王自己又在破坏这个正在初见成效的二元化政治体制,昏招频频,最终酿成悲剧。因为虽然二元化是他的理想,但骨子里面仍然是一元化,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赵国老大,赵国的一切事情仍然应该由自己掌控。悲剧即由此而生。

惠文王三年,武灵王因为灭了中山而大办庆功宴,趁着高兴,封太子章即韩女的儿子为安阳君,并且让一位名叫田不礼的大臣为其相。这样,在赵国,在主父武灵王及惠文王之外,出现了第三股势力,安阳君的势力。太子章无论从相貌还是性格,都和父亲武灵王有些相似,而且从小追随父亲开边拓土,有一批拥戴者。武灵王废长立幼,太子章已经不满,如今给了他一个身份,而且有一块地盘、一帮势力,这就成了极其不安定因素。

这一情况引起了惠文王集团的高度警惕。 第二年,惠文王四年,群臣朝见,武灵王在一旁观察儿子的听政能力,也观察大臣们见儿子的表现。只见小儿子正襟危坐,王气十足,泰然自若地接受群臣的参见。这很好,有王者之气,像自己。再看大儿子,杂在众臣一起,向小儿子参拜,神情 垂头丧气。武灵王觉得于心不忍, 于是想做出一些弥补。

武灵王再出错招,拟把赵国一分为二,把现在山西的北部也就是大同一带另外建一个“代”国,由大儿子做代王。 接着而来的是一场内乱。武灵王带着两个儿子出巡,来到沙丘。这个沙丘在今天河北广宗县西北,距离赵国都城邯郸约两百里。 太子章命人以武灵王的名义给惠文王送信,说是主父召见。惠文王准备停当,就要去武灵王的行宫。

但肥义时刻保持警惕,他一面火速让人给李兑送信,以防万一,一面让一位名叫高信的将领保护惠文王,自己先行考察,一旦有变,让高信坚守待援。结果,肥义被杀,太子章领兵围攻惠文王的行宫。但李兑和公子成早有准备,调动军队,围攻太子章。田不礼被杀,太子章逃入武灵王的行宫。李兑、公子成一不做、二不休,领兵攻武灵王的行宫。

这个时候,任凭武灵王有天大本事,也无法扭转局面,不但废太子被杀,武灵王自己也被困在宫中,最终与伟大的齐桓公一样,活活饿死。武灵王的伟大政治理想不但没有得到实现,相反,造成了父子、兄弟反目,酿成悲剧 。只不过幸亏惠文王和公子成、李兑等及时平定叛乱,赵国没有大损;虽然是最终饿死,但他的“胡服骑射”,不但遗惠赵国,并余泽各国,他安排的接班人惠文王,至少也可以算得上是“守成令主”,赵国继续在强大的道路上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