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缔造台湾繁荣,宋美龄告别人间(上)

蒋经国强势主政,缔造台湾繁荣

(左图: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幼名建丰,号经国。图为1949年元月,蒋介石下野回到奉化时,蒋经国随侍在侧的合影)

1975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因心脏病过世,蒋经国并没有立即接班,而是循“宪法”由当时的“副总统”严家淦继任,但由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直到 1978 年“总统”改选,蒋经国才由“国民大会”选为台湾当局第六任“总统”,并于 5 月 20 日就职。就在蒋经国登上政坛最高峰之际,同年 12 月 15 日,美国总统卡特宣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并宣布 1979 年元旦与台湾“断交”。

台湾地区与美“断交”事出突然,美国驻台“大使”昂格尔直到 15 日凌晨才接获来自华盛顿的指示,要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和美方声明面交蒋经国。当时蒋经国早已就寝,时任蒋经国秘书的宋楚瑜感觉事情不单纯,毅然决然将蒋经国从睡梦中叫醒,此时距离卡特宣读中美建交公报只有几个小时。

岛内形势虽然险峻,但在蒋经国强势主政下,却也克服了重重困难。随着台湾经济发展,台湾人均所得成倍增长:1972 年----石油危机前一年,台湾人均所得是482美元;1988年---蒋经国过世当年,人均所得已达 5829 美元。20世纪80 年代的中国台湾,与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并列“亚洲四小龙”,意指亚洲发展冒险最快的四个区域。

 

右图:蒋经国常喜欢模仿父亲写毛笔字,弟弟蒋纬国站在身后观看,两兄弟关系还是比较融恰的

在蒋经国执掌大权的过程中,他最受人肯定的特色就在于“用人惟才”,不看人的家世背景,所以包括孙运璇、李国鼎等技术官僚都能一一掌管重要工作而出头。除此之外,蒋经国也是率先提倡重用台籍精英的当局高官,在他“吹台青”的政策方向下,包括李登辉在内,一批批高学历、形象清新的台籍青年进入国民党政权机构工作,缓和了岛内的省籍纠纷。省籍平衡原则则更延续到蒋经国执政后期,因此出身农业学者的李登辉才有机会一跃成为蒋经国提拔的“副总统”,并在蒋经国逝世后执掌“大权”。

此外,在蒋介石身后,长年来对国民党当局政策有绝对影响力的宋美龄,也主动让位给执掌大权蒋的经国。1975 年 9 月,宋美龄以身体需要静养为由。乘“中美”号离开台湾赴美国定居,连次年蒋经国“总统”就职大典也未参加,持续住在纽约长岛蝗虫谷的住宅,宋美龄之后虽然也曾多次来往台美之间,却不再过问“大政”。

           1963年9月,蒋经国访美,会见肯尼迪总统
             蒋经国在视察时,乘坐吊篮通过山谷
        金门炮战期间,蒋经国亲临前线为中外记者说明战争进行情形
           国民党去台后起初十多年,屡将对大陆袭扰作为主要手段,图为蒋经国与驻守东沙岛蛙人合影
          蒋介石去世后,副总统严家淦就任总统,但真正的领导中心是蒋经国
            中横公路历时4年完成,其间蒋经国多次前往工地为工程人员打气

 

“我是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以高度弹性的政治智慧,开放“、探亲

(左图:蒋经国就任总统之初,台湾党外势力活动兴起,并爆发“美丽岛事件“。图为美丽岛事件侦察完毕,八人以涉嫌叛乱罪被提起公诉)

在政治、经济稳定后,蒋经国也终于在政治改革上逐渐放手,例如岛内各项公职选举一步步开放,有越来越多台籍精英借选举成为知名人物。

1986 年 9 月 28 日,党外人士在由孔宋家族一手建立的台北圆山饭店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形成对当局的重大挑战。国民党内大佬多以叛国行为视之,健康情形已大不如前的蒋经国却意外在官邸表示“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指示警备总部避免冲突,并由新闻局起草声明,称组织新政党的问题已经在研究中。但小蒋无法预料的是,这个他默许成立的所谓民进党,最后却成为蒋家两代强人反对的“台独”的发起者,这也是后话。

1986 年 10 月 15 日,国民党中常会听取有关取消“戒严令”和“开放”的研究结论。1987 年 7 月正式“解严”,次年元旦解除报禁,虽迟至蒋经国过世后才由“立法院”完成“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但自民进党宣告成立后,宣布成立或筹组的政党已有二十多个,实质上早已解除。

 

右图:晚年的蒋经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台湾的政治与经济的现代化。图为美国人写的《蒋经国传》的封面

除此之外,在两岸交流的推动方面,也仰赖蒋经国的开明作风,逐渐化解了国民党内的强烈反弹。例如 1979 年,在中美建交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举行国共谈判,结束两岸敌对,完成统一大业。叶剑英也在 1981 年 9 月 30 日提出“叶九条”以及“一国两制”的主张,希望尽快推动两岸统一。在和缓气氛下蒋家祖坟不但被修复,廖承志也亲自托人致函蒋经国,希望共弃前嫌,达成国家统一。

在维持台湾军心稳定的考量下,身处国民党当局重要位置的蒋经国当时只能公开拒绝与中共谈判,并提出“不谈判、不妥协、不接触”的“三不政策”,也就是坚持“反共拒谈”的立场,不过这仍指的是官方层级的接触问题。事实上,具有高度政治弹性的蒋经国不但公开强调“我是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还透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他与邓小平之间传话;他还同意技术官僚的看法,为两岸工商投资与交流放行,甚至同意以“中华台北”名义从事国际活动,在两岸进行体育与文艺活动交流。

1987 年 9 月 14 日。主张开放的蒋经国同样抵挡了国民党内的保守力量,决定“基于人道原则。开放大陆来台人民回大陆探亲”。但为了对党内保守人士有所交代,他也安排了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不变,“回大陆探亲纯为民间私人行为”,大胆地一刀将开放探亲视为人道的弹性措施,而非调整大陆政策。这个突破性的决定,终于让中断近 40 年的两岸重新有接触的机会,展开两岸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蒋经国着空降服留影
  蒋经国全家福
   1984年10月,旅美作家江南被枪杀,图为因江南事件被逮捕判刑的陈启礼
   1972年新旧《行政院长》交接典礼,卸任的严家淦与接任的蒋经国分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