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王树增著 |
|
日军仅用少数兵力就占领了中国北方政治和军事中心平津地区,这使得日本大多数军政要人更加轻视中国的抵抗能力与决心。日本开始制订在整个华北的作战计划,其最终目的是:迅速对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和参战的中国空军以毁灭性打击,从而“根本解决华北问题”。在华北作战结束之前,不与中国方面作外交上的任何交涉,也不允许第三国干涉,要“使南京政府在失败感下不得已而屈服,并由此造成结束战局的机会”。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国驻屯军在结束平津地区的“第一期作战”后,迅速制订出“第二期作战”计划。该计划不但把驻扎在河北的中国军队称为“侵入者”,而且以横扫一切的狂妄声称“所到之处将敌消灭”。 但是,计划还未实施,日军大本营又暂时修改了进攻方向。日军位于平津地区的部队,被命令将主攻方向首先转到沿平绥铁路向西的张家口。其原因是:关东军急切地希望解决“蒙疆问题”,即占领中国的内蒙古、绥远和察哈尔地区,以确保“满洲国”侧后的安全。同时,在华北地区的平汉线、津浦线作战开始前,必须扫除后方的威胁。中国驻屯军第二十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奉命率先向南口地区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目的是夺取八达岭等长城一线的要地为后续开来的第五师团开路。 据此,中国方面决定:“固守南口、万全之线”。中国的平绥铁路,自北平起,经张家口、大同,直到包头,是联系华北北部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平绥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向西北地区的门户。南口附近高山峻岭,关隘重重,内外长城蜿蜒于铁路两侧,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天险。日军企图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中国军队要保卫察哈尔、山西、绥远三省,对于南口的控制都是必须的。 蒋介石要求南口阵地应“深沟宽壕,使敌骑与坦克不能侵入”,让日军的机械化长处“无所用”;同时,特别要求汤恩伯、刘汝明以及傅作义“切实联系”,“死守勿失”。但是,任何事情,只要在中国,都有可能变得万分复杂。首先,要与日军在南口地区打仗了,而这一地区跨越第一、第二两个战区以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参战的部队有西北军、晋军、中央军和其他杂牌军。由于部队组成复杂,各有各的指挥,那么让谁当战场总指挥才能让各路部队都听从军令?从一般常识上看,与西北军、晋军都有渊源的傅作义担任总指挥比较合适,蒋介石也这样认为,但在任命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的时候,蒋介石还是任命了中央军系的汤恩伯。由于汤恩伯指挥不动除中央军以外的任何部队,于是,军情紧急必须制订全面防御计划的时候,只能由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第六十八军军长刘汝明以及第十三军军长高桂滋三个人“协商制定”。为了给地方军阀留有面子,汤恩伯特请刘汝明担任第七集团军前敌副总指挥。可是两天后,当蒋介石命令阎锡山抽调晋军两个师援助平绥线作战时,因担心阎锡山会不买顾祝同的账,其手令中又称以“傅作义为集团军总司令”。平绥线作战的指挥问题,仗还没打已成一笔糊涂账。至于平绥线的作战计划,蒋介石的部署是:汤恩伯负责南口地区的作战,刘汝明负责张家口地区的作战,傅作义负责指挥预备部队。 于是,更大的问题接踵而至:刘汝明拒绝汤恩伯的部队通过他管辖下的张家口。南口本是西北军出身的刘汝明的势力范围,可是,蒋介石的作战部署却将它划在了汤恩伯防守的地段内。这样一来,中央军第十三军就要将刘汝明的部队换防下来,同时接管刘汝明部队的阵地。无论是换防还是接管阵地,第十三军都必须通过刘汝明所管辖的张家口。于是,怪事出现了:满载第十三军官兵的火车停在半路不走了,接着就传来了刘汝明的命令:第十三军去南口可以,但不能从张家口通过—要去南口,无论铁路、公路,都必须经过张家口---这道命令等于让汤恩伯的部队根本无法到达南口!第十三军参谋长吴绍周带着参谋彭静秋赶到张家口与刘汝明接洽。刘汝明说,南口目前问题不大,日军没有大的动向。第十三军副参谋长苟吉堂再去接洽时,刘汝明的回答是:“恐大军过境,日方借以启衅。” 此时,中日华北大战迫在眉睫,可吴绍周在张家口没有看到任何战争准备的迹象。这座城市既没有修建街垒工事,也没有修建任何防空设施,日本人设立的特务机构仍在天主教堂内堂而皇之地办公,各色日本人仍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活动。蒋介石曾在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的四天内,七次直接或间接致电刘汝明,每一次都问及部队是否集结到指定位置,铁路线是否已经炸毁,国防工事构筑到何种程度。然而,无论蒋介石如何心急如焚,刘汝明的张家口仍是一切照旧。 刘汝明拒绝第十三军去南口的真实意图人人心知肚明:他担心蒋介石趁机把他这个杂牌军灭了,然后把属于西北军的地盘抢占了。汤恩伯大为光火,将刘汝明的阻拦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立即把汤恩伯的告状电报转发给了冯玉祥。冯玉祥一出面,刘汝明不能不给老上司面子,只好答应汤恩伯的第十三军从张家口经过,但条件是运兵列车不准在张家口停车。由于刘汝明的阻碍,第十三军的行动被整整耽误了四天,结果自军队出动起便遭到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第十三军两万名官兵的决心很大,由营长以上的军官带头,官兵们普遍写了抗日决心书。然而与之不符的是,尽管是中国陆军的主力部队,第十三军的装备还是差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蒋介石的预期是:第十三军在友军的策应和支援下,尽量延长固守南口一线的时间,迟滞日军攻击张家口和自山西北部攻入华北侧翼的企图。八月六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固守南口半月之久,则各方应援,皆可发兵矣。汤恩伯牢牢记住了蒋介石要求的“固守半月”。也就是说,只要他的第十三军在十五天之内不把南口阵地丢了,哪怕南口一线仅剩下一个山头,出算是完成了任务。然而,当第十三军与日军真正开战后,汤恩伯才知道半月实在是太长了。 从作战部署上看,中国军队第十三军将主要兵力放在了南口的正面防御上,其中以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各团压力最大。攻击南口的中国驻屯军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以单独执行任务的强悍以及攻击意识的凶狠而著称。汤恩伯的第十三军后续部队还在向南口开进,日军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轰炸南口车站附近的中国守军阵地。八月四日上午,日军向南口阵地正面的制高点龙虎台发起攻击。由于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炮火的猛烈轰击,第十三军官兵出现严重伤亡。五日以后,日军的攻击阵容中增加了坦克,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掩护下,日军步兵开始强攻南口一线中国守军阵地。七日,日军采取空军集中掩护,步兵分散成小组向龙虎台顽强推进的战术。因为久攻不下,这一天的黄昏时分,日军使用了毒气弹,龙虎台上的中国守军一个加强排全部中毒阵亡,日军在付出包括一名联队长在内的伤亡后爬上了龙虎台。 师长王促廉亲自率军部补充团的一个营增援南口车站,并命令罗芳?的五二九团二营营长李瑾带领两个连连夜反击龙虎台。李营长和他的夜袭队果真神勇,以伤亡五十余人的代价把龙虎台夺了回来。八日晨,日军的炮火对龙虎台阵地实施了报复性轰击,五二九团指挥部被完全炸塌,指挥部的人被埋在了里面。王促廉师长向汤恩伯报告了这一情况,消息竟然迅速出现在南京和上海的各大报纸上,题目是血淋淋的《罗芳?全团殉国》---罗团长负伤后经救治已然脱险,而报纸显示出的焦灼足见全中国对于南口作战的极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