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抗日战争》

 第十二章保卫“东方马德里”(5)

 

二十四日,中国军队的各路反击作战进展都不顺利。尽管李汉魂不断地调整部队位置,试图构筑起一条稳固的阵地线,以遏制住日军的攻势,但是二十四日午后,波田支队和第一o六师团主力全部登陆完毕,兵力大增的日军对当面阻击的中国军队发动了猛攻。中国守军第八军伤亡惨重,第七十军与日军苦战到天黑,由于伤亡过重和侧翼被抄连夜撤退。夜色之中,波田支队和第一o六师团从东、南两个方向向九江并行迂回,日本海军第十一战队则沿长江向九江实施正面攻击。

    二十五日,日军向九江发动总攻。凌晨三时,第九战区紧急调动部队以厚九江防御。天亮后,长江上的日军舰船二十多艘和飞机六十余架,猛烈轰击和轰炸九江中国守军阵地以及九江市区。日军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九江码头附近成功登陆,开始攻击中国守军第三师的侧背;接着,日军另一部在九江西北的小池口成功登陆,中国守军预备第九师和第—一九师很快就难以支持。

    九江,江西和湖北的门户,长江上著名的要塞。一旦九江丢失,不但武汉岌岌可危,日军还可以从此迂回长沙和南昌。为了九江的防御,中国最高统帅部在这个方向上部署了十万大军,而攻击九江的仅仅是日军刚成立的一个师团加上一个旅团以及部分的海空军。可是,在日军发动攻击的第三天,当从姑塘登陆的日军与从九江码头登陆的日军会合后,防御九江的十万中国守军抵挡不住了。二十五日晚十时十分,张发奎下达了放弃九江的命令。二十六日早七时,日军进入九江市区。九江的失守对保卫武汉构成巨大威胁。

    中国军队的将领们曾追究九江失守之原因。首先还是武器装备之差距。第四兵团总司令李品仙在致蒋介石的密电中称,小池口以北常家湾之守军报告:“该连在缺堤口一带对敌舰开炮数发,暴露目标后,敌舰二十余只向该连集中猛烈炮火轰击,飞机数十架轮炸缺堤口,小池口附近炸成灰烬,无存身之处,及后撤守小池口队伍死伤惨重。”二是所有部队均为临战仓促布防,且都被投放在沿江沿湖一线。战场瘦有纵深,部队又立足未稳,极易被敌突破,难以展开反击。三是陆地交通线被过早破坏。日军从水路而来,又有强大的空中及江面火力支援,因此陆地交通的断裂反而有碍于中国军队的调动以及军用物资后勤补给的运输。四是部队上级缺乏战斗决心,下级缺乏战斗意志。前者导致部队不能有效执行军令,后者导致官兵战前疏于警戒、战时不能效命。而部队与部队之间,更是全无策应协同的意识与能力。

    尽管日本人的判断是:“目前中国一般政局是逐渐丧失抗战的自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显出“崩溃之虞”;“蒋介石不顾财政、经济  .等内政问题,专心军事”,他的政权正在“走向危机”;至于蒋介石本人,其“健康状况,近来越发不良”,据说“腰间缠着石膏绷带,单独步行困难”。但是,日本人很快就会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一在日军越来越接近武汉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空前团结的中国。

    一九三八年七月六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汉口开幕。“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为广集民意支撑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在战时国防军事最高决策机构国防会议之下,设立国防参议会,邀请全国各党派和各社会阶层人士为参议员以共商国是。东京的日本军政要员惊愕地发现:“在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的抗日意见占支配地位,誓死保卫武汉的主张被采纳。”日本人此言指的是,六月九日,国民政府曾下令汉口的所有机关、大学等移至重庆或昆明,而在这次国民参政会上,共产党人提出的《加强保卫武汉问题案》获得一致通过,并“密送国防最高会议交武汉卫戍司令部采择”。日本方面不但没有看见中国屈服的任何迹象,而且国民参政会发布的《宣言》明确宣告,无论日方如何挑拨国民党人所谓共产党“赤化”的危险,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仍会坚定地站在一起抗击日本侵略。

    随着九江的陷落,日军已进逼武汉。中日在军力上差距明显,空中力量相距犹殊。中日开战以来,中国空军原本不多的战机已损失大半。但是,随着苏联大批援华飞机的抵达,苏联志愿航空队员陆续进人中国战场,中日空中战场再次进入激烈搏斗的阶段。苏联空军援华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无论当时的苏联出于何种目的,在中国基本没有任何外援的艰难时刻,苏联果断派遣空军人员参加对日作战,这无疑是对中国极大的支持。苏联除了援助作战飞机,提供空军后勤保障,培训中国飞行员以及参与空战战术指挥外,大批优秀的苏联飞行员为了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血洒中国蓝天,其英勇‘无畏当为中华民族所铭记。

    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利用中国腹地的机场设施,对中国内地重要城市和战咯要地实施轰炸。随着中国空战中心转向华中和华南,大批苏联飞行员和中国飞行员集中在了以武汉为核心的机场,开始了与日军的新一轮空战。有了苏联飞行员参战的中国空军,不但升空截击日本轰炸机,在徐州会战和沿江作战中,还曾主动出击配合陆军作战。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当日本战机轰炸武汉时,中国空军奋勇迎战,一举击落十二架日机。战斗中,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李桂丹、分队长吕基淳和飞行员巴清正、王怡英勇牺牲。

    武汉上空最为激烈的空战,发生在四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日军出动六十九架战机直扑武汉上空,中国空军起飞迎战,武汉市民不顾防空警报纷纷仰天观战。敌我双方战机穿梭翻腾,天空硝烟弥漫,在短短半个小时的激战中,中国和苏联飞行员以损失战机两架、牺牲五人的代价,击落日本战机竟达二十一架之多,其中战斗机十一架、攻击机下十架,日军飞行员五十人丧生,两人跳伞被活捉。整个武汉欢喜若狂。就是在这次空战中,武汉市民目睹了一个壮烈场面:一架中国战机在负伤之后,向日本战机迎头撞去。——驾机与日军战机同归于尽的中国飞行员名叫陈怀民。

    日军第六师团切身体验到了什么是“火炉”。该师团从桐城南下占领潜山和怀宁后,严酷的暑热令多数官兵头晕目眩,加上疟疾流行,病倒的官兵达两干人以上,于是不得不在原地休息了近一个月。七月二十四日,该师团编入日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奉命向潜山西南方向的太湖、宿松、黄梅一线发起攻击。长江以北地区属于中国第五战区,第四兵团总司令李品仙立即部署中国守军节节阻击,第六师团的先头部队经过三天的作战才占领太湖。当日军继续向西攻击时,中国军队的反击格外猛烈,在太湖以西、大别山以东地区,双方都在不断增加兵力,于酷热之中逐村争夺,战火所及之处一片焦土。八月一日,在二十多架飞机的助攻下,日军进攻黄梅,中国守军刘汝明部第六十八军顽强抵抗三天,官兵伤亡两千人,最终被迫放弃黄梅县城。中国守军随即在长江大堤上人工决口,滚滚长江水淹没了广济、黄梅、宿松、太湖、潜山和怀宁等六县,水淹面积达三千二百平方公里。日军第六师团被长江水所围困,又处在疾病和给养断绝的困境中,只得再次停止进攻,于太湖和黄梅地区休整。

    比第六师团更饱受煎熬的是在九江以南的第一o六师团。日军第一o六师团为新组建部队,在国内征召的是后备役,士兵主要由大阪的商人和职员组成,属日本陆军中战斗力最弱的部队,士兵们不但军事技能差,且必须在军官的督战下才作战。七月二十八日,第-O六师团沿南浔路两侧向沙河镇、南昌铺进攻,企图占领德安,遭到中国守军的阻击。经过七个昼夜的激战,第一o六师团才突破了中国守军的阵地,但即刻又受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在中国军队发起的反击作战中,第一O六师团四个联队共一万六千人,伤亡高达约八千人,其中军官的死伤尤为严重。

    鉴于第-O六师团已无力进攻,且南浔路正面中国守军阻击顽强,冈村宁次决定以第一o一师团在海军的配合下进攻星子。星子是鄱阳湖西岸仅次于湖口的要冲,日本海军方面早有夺取的计划。八月二十日,第一o一师团之第-O-旅团在海军的协助下,突破中国守军第二十五军第五十二师的防线,占领星子。接着,日军开始向西进攻庐山南麓——虽然“师团主力也加入了战斗”,“但战况仍不能急速扭转。

    只有攻击瑞昌的波田支队依旧在强硬作战。九江失陷后,瑞昌成为日军西进武汉的重要关隘。中国第九战区在这个方向上,以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之第二十二、第八十一、第二十师等部队构筑起阻击线,同时命令第三十二军团关麟征部随时准备增援。为了给日军造成更大的困难,第三集团军官兵破坏了青龙寺以东的江堤造成泛滥。但是,令中国守军没想到的是,在青龙寺附近掘开的江堤缺口,恰恰给了波田支队以可乘之机。八月十日,波田支队乘坐多艘舰艇,从青龙寺决堤的缺口处驶入官湖,攻占港口后不断增兵,相继占领了望夫山和平顶山等地。十三日,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调整部署,在瑞昌附近部署了三层防御线,准备作持久抵抗。十五日,波田支队一部在大树下登陆,经过数天的拉锯战,战线的胶着终被打破。二十一日,波田支队与并行进攻的日军第九师团一部发动了全面攻势。中国守军在一道道阻击阵地上顽强作战,日军开始大量使用窒息性毒气,中国守军的阵地不断因官兵中毒而被突破。二十四日下午一时,瑞昌陷落。

    武汉近在眼前。就在此时,在中、苏、朝边界,图们江边一个名叫张鼓峰的地方,日军与苏军发生了军事冲突。日苏在张鼓峰发生的军事冲突,令东京的要员们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日军在中国已推进至江南,如果日苏之间再爆发战争,日本将无法南北应付。于是,日本政府立即与苏联政府展开谈判,并于八月十日午夜签订了一份“停战协定”。

    “张鼓峰事件”后,侵华日军对攻占武汉更加急不可耐。为了说服东京大本营,他们提出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令大本营无法拒绝的理由:只要占领了中国的武汉,国民党和共产党就会分裂,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会瓦解——日本人依据什么逻辑得出这样一个古怪的结论?只是,这一结论反映出萦绕在日本人心头的两个最令他们惧怕的词:一个是“共产党”,另一个就是“持久战”。前者是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最强硬的精神对手,而后者直指他们发动的这场规模巨大的侵略战争的死穴:如果被中国拖入长久的战争,对日本来讲是一场无法摆脱的灾难。

    一九三八年,在中国难耐的暑热中,日本人最惧怕的两个词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希图一旦占领武汉国共就会分裂,一旦国共分裂中国就会屈服,一旦中国屈服战争就会结束,一旦战争结束就在中国的国土上为天皇修建一座皇宫的日本人此时并不知道,一部深刻影响了抗战进程乃至战争结局的历史性著述即将在中国出版。著述名为《论持久战》,作者是共产党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