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抗日战争》

 第二十章  用最大的韧力和敌人拼下去(6)

 

此时的昆仑关已经岌岌可危。二十四日,连日鏖战的一团已损失很大,兵力仅存两个营。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命令二团接替一团,继续对罗塘实施攻击。荣誉第一师将炮兵观察所推进到从日军手里夺取的第一线高地上,然后集中起所有的重炮及十三毫米以上的火炮猛轰罗塘高地,团长汪波命令一营官兵组成突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罗塘高地发起冲锋。

    此时,向昆仑关增援的中村支队经过拼死突击终于抵达九塘。但是,刚刚抵达九塘的中村正雄再次中弹,这一次子弹贯穿了他的腹部。卫生队在九塘附近的一间民房内为他实施紧急手术,手术刚开始,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就落了下来。炮弹是荣誉第一师三团打来的。第三团奉命迂回九塘,团长郑庭笈发现九塘公路边的草地上有日军军官在集合讲话,于是命令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向日军开火。炮弹落在正在实施手术的民房屋顶上一“执)9进行手术的军医马上以胳臂和身子盖住打开的腹部……到翌二十五日五时十八分,中村少将终于死去。”

    就在日军因中村正雄的死茫然无措时,昆仑关上空出现了中国战机。中国战机刚一出现的时候,日军以为是自己的飞机来空投了,急忙在地面上铺设对空联络板,但即刻数架中国轰炸机俯冲而下,由于有对空联络板的指引,投下的炸弹全部命中目标,日军伤亡惨重。中国空军尽管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援地面作战,但还是尽力派出战机飞到昆仑关上空轰炸和扫射。

    十二月二十五日夜,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第二中队在中队长足立半一的率领下,终于冲进昆仑关日军固守的阵地,并带来了机枪子弹六万发、步枪子弹四万发,几近绝望的三木部队犹如绝境逢生。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由于连战数天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昆仑关第一线的战斗趋于缓和。但是,日军依旧在向昆仑关顽强地增援:由南宁向昆仑关增援的台湾混成旅团第二联队,突破中国军队第九十九军第九十二师的阻击,两千名日军进至昆仑关后,向四一一高地发起猛烈反击并夺取了该高地;另一部日军也突破了新编第二十二师的阻击,开始向六塘、七塘与八塘之间渗入;第四十二联队长坂部队用了六天的时间推进到九塘。

    面对严重的情况,白崇禧的桂林行营变更了部署。根据桂林行营的部署,为进一步收缩兵力,集中攻击昆仑关四周重要据点,杜聿明也调整了部署:将六塘和八塘附近的新编第二十二师等部队调回,充当第五军的总预备队;命令新增援上来的第一五九师接替第二oo师在六五三、六oo等高地的防务;命令第二oo师配属军补充第一团、山炮一连、战车一连和新编第二十二师的追击炮连,在罗塘南端同兴北侧至界首北侧一线展开,并逐次向昆仑关四周各要点实施攻击;荣誉第一师占领仙女山和老毛岭一线,策应第二o o师的进攻,同时严令荣誉第一师务必把四一一高地攻下来并固守。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笼罩着悲观情绪的广州第二十一军司令部里,大本营参谋次长泽田茂中将一行因担心第五师团而来访。”接着,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命令:第五师团从昆仑关撤退,将兵力收缩到三塘与四塘之间。全线采取守势。但是,第五师团师团长今村均对这个命令予以“断然拒绝”。日军第二十一军在地图上划出的撤退线,位于三塘与四塘之间。今村均的决定是亲自率队反击。

    二十九日,杜聿明的第五军以全力向昆仑关发起猛攻,荣誉第一师一团攻击四一一高地,曾几度冲上主峰,又被日军反击下来,双方在主峰两侧反复肉搏,形成拉锯状态。昆仑关东北的界首高地,是支撑昆仑关主阵地的重要据点,山势陡峭,高地的东西两侧都可俯瞰昆仑关,拿不下来中国军队就无法立足。戴安澜指挥的第二oo师在争夺界首高地的战斗中受挫,杜聿明命令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将三团郑庭笈部调归戴安澜指挥。说拿不下界首高地军法论处。郑团长在接受任务后表示:如果还拿不下高地,不用军长杀头,我自己自杀。

    荣誉第一师三团官兵冒着日军的火力网向陡峭的山头顽强攻击,数批爆破日军火力点的爆破手相继阵亡,该团九个步兵连中的七名连长伤亡。天色暗下来时,郑庭笈团长组织起一支敢死队,敢死队分组悄悄向山上爬,埋伏在日军阵地的面前,当主力部队重新组织进攻时,敢死队队员一跃而起跳进日军的战壕,残酷的肉搏战持续了三小时,主力.终于冲上了高地。界首高地的日军守军由第四十二联队第五、第七两个中队的官兵混杂而成,但加起来兵力不足一个混成小队。这些日军在这里死守了十二天,全部战死后,高地终被中国军队占领。

    界首高地的失去,使昆仑关的日军失去了支撑屏障。-三十日,杜聿明命令新编第二十二师超越第二o o师,向昆仑关主阵地冲击。三十一日,新编第二十二师官兵冲上昆仑关,日军残敌退往九塘。

    此时,日军与荣誉第一师一团在昆仑关西南面的四一一高地的拉锯战仍在继续。昆仑关失守后,日军为掩护撤退,协同航空兵向四一一高地实施猛烈反攻。荣誉第一师一团死守高地和附近的几个山头不退,残酷的拉锯战中,一连连长张咸顺、三连连长刘世昌和六连连长溶开先后阵亡,五连连长王延安双腿被打断身负重伤。士兵伤亡更为惨重,每个连队已经不足二十人。当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再次猛攻四一一高地时,师长郑洞国把全师最后的预备队——二团一部——派了上去。此时的二团,苦战通宵后仅存官兵不足三百人。日军调来毒气部队,中国官兵中毒者甚多,二团团长请求撤退,郑洞国严厉地说丢了阵地就砍他的头。郑洞国把荣誉第一师师部特务连和传令兵、伙夫等勤杂人员集中起来,共有一百八十多人,组成了最后的突击队。这支杂牌突击队绕到日军阵地的背后,突然大喊着发起冲锋,二团团长也同时率领残存的官兵奋力冲锋,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彻底崩溃,仓皇奔逃,四一一高地最终得以稳固。

    昆仑关一战,是抗战中国首次赢得的对日攻坚作战的胜利。为此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五军负伤官兵一万一千一百人,阵亡官兵约五千六百人,失踪(生死不明)士兵约八百人;第六十六军及第九十九军负伤官兵约六干二百人,阵亡官兵五千零七十九人,失踪士兵约五百六十人。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也遭受了沉重打击,仅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一九四o年一月六日,在九塘附近的作战中,日军参战二千八百五十一人,死伤一千一百三十一人。伤亡率已高达百分之四十。中国军队攻占昆仑关后,在九塘与八塘之间与日军形成对峙。

    此时,日本第二十一军正以第十八、第一o四师团在广东北部作战,目标是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韶关。由于广西的第五师团吃紧,安藤利吉决定把兵力集中到广西方向。中国军队攻占昆仑关不久,一九四o年一月十三日前后,日军第十八师团和近卫旅团分别抵达南宁以南以及七塘附近,这使得日军在桂南的兵力达到七万人之多。日军制订了反攻昆仑关的计划:以第五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向昆仑关反攻;第十/\师团和近卫旅团迂回宾阳,切断昆仑关一带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和退路。

    中国方面仍旧在准备攻占南宁,为此调集的部队达十五万人。二十六日,日军开始反攻。此时,中国军队调集的后续部队还有八个师尚未到达指定地点。在日军强大的攻击面前,中国军队陷入混乱。二月二日南宁以东的宾阳陷落,三日日军再占昆仑关,八日南宁以北的武鸣陷落。尽管日军兵力强大,但战线太长,后方空虚,自九日开始不得不尽量收缩。中国军队跟踪推进,又把昆仑关夺了回来,并与日军在七塘与八塘之间再次形成对峙。为了巩固南宁,二月九日,日军大本营撤销了陆军第二十一军编制,组成华南方面军,统辖两广南部的日军。日军第五师团、近卫旅团和台湾混成旅团被混编成第二十二军,负责防护南宁。

    桂南会战开始之时,中国方面没能预料日军在钦州湾登陆,导致那里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会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援军一个月后才陆续抵达战场,导致南宁轻易落入日军之手,随后中国军队为夺取昆仑关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是中国最高统帅部在战略上的一大失误。战后,蒋介石承担了责任。

    南宁丢失之后,中国方面调集了多达十五个师,特别是把唯一的机械化军投入作战,并把残破的空军也拉进了会战,足见其夺回南宁的决心之大。二十多天的昆仑关攻坚战,中国军队官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以极大的牺牲重创了日军第五师团,其胜利的意义绝不仅在于攻占要点,而在于在精神上挫伤了日军的士气,也让日军大本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仍有着坚强的抗战意志和足以对抗日军的作战力量。但是,中国方面反攻南宁的作战计划没能实现。特别是在日军第二十一军把广东方面的部队调至广西大举反攻昆仑关时,中国方面对此估计不足,没有命令广东的部队乘机猛击日军侧后,这不但再次暴露出中国最高统帅部在战略全局谋划上的弱点,也再次暴露出中国军队相互没有协同只会各自为战乃至只求自保的顽疾。

    实际上,日军大举反攻的行动,都集中在昆仑关以东,高峰隘以西地区兵力空虚,如果中国第四战区乘虚大胆直趋南宁,不但可以迅速消减日军对昆仑关的反攻,如果行动果敢坚决还可以造成重占南宁之势。可惜,第四战区将领不敢大胆作战,反应消极迟缓,致使战机令人遗憾地错失了。另外,日军迂回昆仑关侧后宾阳的行动,无论桂林行营还是第四战区都没有料到,致使日军突击部队如入无人之境,造成了正面部队虽仍在抵抗日军的进攻但后路已断,结果全盘陷入混乱。蒋介石对此极度不满,随即宣布了一系列处分名单: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以督率部队不力降级;前来第四战区指导作战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以指导无方降级;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押法办;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第三十六军军长姚纯、第六十六军军长陈骥和第九十九军军长傅仲芳,以及第三十六军参谋长郭肃、第四十九师师长李精一、第一六o师师长宋士台等撤职查办。这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在历次会战中高级将领被处分人数最多的一次。

    一九三九年年底,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从国内的来访者那里听到了一些日本国内的情况,令他“很不愉快”。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告诉中国军队的将领们,“横行无忌”的日军已到“不能安寝之时”,中国的抗战一定要“持久到世界大战结束,公理正气伸张之日,才能获得最后胜利”。一九三九年即将过去,尽管战争还要持续相当漫长的时间,乃至要持续到世界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但抗战中国仍然要“用最大的韧力,和敌人拼下去”,直至获得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