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抗日战争》

 第二十二章  危机四伏的“一刹那”(4)

 

在向八路军进攻的几路国民党军中,身处冀南抗日根据地腹地的石友三部最具特点——他奉的是蒋介石的命令,但配合其作战的却是日军。石友三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一个畸形的另类。冯玉祥护兵出身的石友三,以没有人格反复无常闻名。蒋冯大战时他背叛冯玉祥投靠蒋介石,不久又背叛蒋介石投靠阎锡山;中原大战时他背叛阎锡山投靠张学良,后来又联合粤军起兵反张,结果被张学良和蒋介石的联军打得很惨。后来他投奔宋哲元部,被宋哲元委任为冀北保安司令。全面抗战开始后,为了扩充部队,他向蒋介石表示忠诚。阎锡山开始进攻八路军时,他率部向抗日根据地发动攻击,两个月内杀害二千多名共产党人。

共产党方面获得石友三已秘密投降日军的情报后,朱德和彭德怀专门给重庆呈送了两份缴获的机密文件:一份是石友三策划进攻八路军的会议决议,内容是“奉总裁命令,决定进行肃清共匪的作战,进攻抗日根据地,希望取得国军的支援”。决议还制订了派出间谍抓捕共产党人的办法:“搜劲共匪重要分子,即行枪决”。另一份文件竟然是与日军达成的“联络办法”。重庆方面对这两份文件概不承认。给八路军总部的回复是:这是敌伪的反间,勿信谗言。

八路军决定把石友三这个汉奸连同他的部队消灭掉。石友三名义上是集团军,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人,依附他的杂乱武装也只有四千多人。刘伯承、邓小平的第一二九师集中兵力发动了“讨石战役”。仗还没打,得到消息的石友三就开始率部逃跑。八路军各部队立即穷顷蠢打,石友三部被打得七零八落。八路军正在对之实施合围时,日军出动来接应石友三了。八路军只好先与日军打,打完了再继续追。日军发现无法阻止八路军对石友三的追击,于是调动上千兵力试图抄袭八路军的后路,而在正面一面攻击一面施放毒气。两面受敌的八路军追击部队只好撤退,石友三得以侥幸逃脱。其后,在日军的配合下,石友三又数次向抗日根据地进行骚扰性进攻,直至有一天石友三突然消失得没有了踪影——由于投敌证据确凿,重庆方面以叛国罪将石友三枪毙了。

在一系列反共事件发生之后,朱德代表中共中央给重庆的国民党大员们发出一封长电。电报的抬头十分壮观,几乎囊括了国民政府的所有要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院长孙科、考试院长戴季陶、司法院院长居正、考试院副院长覃振、西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程潜、国民参政会诸位参政员、中央党部各位委员和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而电报的签署者也颇为壮观: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第一二o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委关向应,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委邓小平,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冀中纵队司令员吕正操、政委程子华,山东纵队司令张经武、政委黎玉以及陕甘宁边区留守处主任肖劲光。

国民党方面不是不知道,如果置侵华日军于不顾而专门剿灭共产党武装,后果将是敌后战场的瘫痪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而一旦敌后战场不存在了,日军获得了稳固的后方,其侵华兵力的全部就能用于正面战场,正面战场将会不堪重负乃至崩溃。但是,促使国民党方面这样做下去的原因,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写给蒋介石的报告中阐述得很露骨:一、华北游击战将暂时失效,但不如此,更将长期失效。二、对十八集团军有引起全般破裂之虞,但此时不加制裁,将来羽翼长成,更难收拾。三、此时破裂,十八集团军之力量尚小,在策略上中央尚可作为地方事件,逐次解决,若将来破裂,中央即少回旋余地。四、对于国际观听,固属不好,但制裁有效,亦可使英、法、美对中国减少赤化疑虑,增加信心。五、对苏俄关系,虽云投鼠忌器,但苏联之根本策略,在利用他国之人力物力,以消耗其假想敌国之国力,而便于自国之坐大,对欧洲对远东莫不如此。在远东方面,假使“中共”根本失势,在彼惟有帮助中国中央政府,乃能消耗日本。反之,若“中共”极端得势,则苏联对中国之外交策略,即有不可测度者矣。故中国制裁共党愈有效或十八集团军愈无力,则中国对苏联之外交将愈见顺利,虽实施制裁之初,不免稍稍隔阂,但经过相当时期后,即不难使其谅解。

国共两党的冲突,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如果不是外敌当前,也许将继续兵戎相见。无论如何,强敌入侵国土之时,中国内部的诸多问题,加剧了历史演进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身处乱局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忧患就是国民党方面可能的对日妥协。反复权衡利弊后,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只有用决死的作战才能在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一刹那”,对逐渐弥漫的对日妥协风潮起到警醒、遏制乃至阻止作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兵力有限,武器简陋,没有接济,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前线均处在与日军、伪军或国民党军敌对的境遇里。因此,共’产党方面完全可以预料主动发动大规模攻击的艰难程度,尽管值此抗战历史重要的“一刹那”必须发动这样一场苦战。

这场艰苦的大战,便是“百团大战”。一开始并没有“百团大战”之称,作战计划的名称叫“正太路破袭战”。之所以把作战目标确定在交通线上,八路军的将领们基于这样一个思考:日军在中国的占领区域广阔,从内蒙古的大青山到广西钦州达三千多公里,从东海海岸到湖北宜昌也有一千多公里,为了维护所有的占领区,日军必须依赖交通线的安全和畅通。在华北敌后,八路军与日军的作战,主要围绕着交通线争夺;即使在正面战场,日军发起的大规模战役,也都与打通交通线或占领交通线上的要地有关。日军的机械化程度越高,对交通线的依赖就越大,只有保住交通线,日军才能有效地统辖占领区。如果向日军占领区内的主要交通线全线出击,既可以摧毁日军占领的基础,使其机械化装备瘫痪,还可以就此打通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络,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切割和封锁。

七月二十二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命令》规定了作战意图、战役组织、兵力组成和战役准备要求。着重说明:“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的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八路军总部拟定的战役发起时间为八月十三日以前。

日军察觉到了八路军在集结兵力。不久,日军华北方面军获悉,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致信河北省主席庞炳勋,说八路军要与专门搞磨擦的国民党部队算账。于是日方认为,八路军集结是为了去打庞炳勋。后来日方才知道,这封信是彭德怀让人伪造的,并让八路军作战参谋潘开文在跟随朱德去卫立煌司令部的路上,故意丢在了日军封锁区里的。

八月八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确定了战役部署和作战区域划分:晋察冀军区主力十个团,破袭正太路平定东至石家庄段,重点攻击娘子关;第一二九师主力八个团附属总部的一个炮兵营,破袭正太路平定西至榆次段,重点攻击阳泉;第一二o师主力六个团破袭平遥以北的同蒲路和汾离公路,阻击日军向正太路的增援。其他各路部队对其相关的铁路和公路进行猛烈破袭,并相机收复日伪军的重要据点,阻击日伪军向正太路的增援。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下良、西亨地区集结待命,参战的数万民兵和民工也集结完毕。战役发起时间确定在八月二十日。

八月二十日晚上八时,八路军从南北两面突然间对正太路全线发起了猛烈攻击。正太路横跨太行山脉,全长二百四十九公里,连接着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是华北日军重要的战略交通线和补给线,该线上的阳泉和井陉煤矿则是重要的钢铁能源基地。为了确保这条铁路的安全,日军在沿线大小城镇、车站、桥梁和隧道修筑的坚固据点达五十多个,铁路线两侧二十至三十公里的范围内还修筑有外围据点二十多处,由日军独立混成第四、第八和第九旅团各一部负责守备。突袭正太路的八路军分成左、右和中央三路纵队;同时开始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