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抗日战争》

第二十六章 我们总算赢了(7) 

 

蒋介石政权的政治死敌是日本人扶持的汪精卫伪政权。这个也打着国民党旗号的南京伪政府,令重庆的国民政府十分尴尬。尽管汪精卫的政治影响力很弱,但终究是受到日本强大军力支持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意志薄弱且利欲熏心的国民党军将领投敌叛变。

一九四一年二月,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领所部第一支队司令丁聚堂、第二支队司令颜秀五、第六支队司令陈才福、第七支队司令秦庆霖、第十支队司令范杰,共计三万多官兵投敌,立即被汪精卫编成了“和平建国第一集团军”。三月,国民党军江苏保安第三路总指挥杨仲华投敌,被汪精卫任命为苏皖边区绥靖总司令。四月,国民党军苏北第八十九军副参谋长兼第一一七师参谋长潘干丞、鲁苏联军西北集团军总指挥刘相图先后率部投敌。五月,国民党军游击第六纵队司令男梅轩率部投敌。七月,国民党军江南游击第十八纵队司令周九如率部投敌。十一月,国民党军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六十九军军长毕泽宇和教导师师长文大可在山东韩城率部投敌。

投敌之风最后竟然刮到了空军。九月,国民党军空军第一大队分队长张惕勤,队员汤厚涟和梁文华,驾驶战机在宜昌投敌。进入一九四二年之后,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带着他的新编第六师师长王清瀚暂编第三十九师师长赵云祥、第一八一师师长陈光然、新编第十三旅旅长黄贞泰、特务旅旅长郭俊峰,以及冀察战区游击第一纵队司令丁树本、第二纵队司令夏维礼,警备处处长孙玉田等将领一股脑儿投敌。汪精卫随即将这堆人编成了“和平建国第二方面军”。

与投敌性质稍有差别的是阎锡山。从一九四 0 年开始,阎锡山便秘密派人与日军接触,双方你来我往,反复谈判,年底竟然达成了一个“消除敌对行为,相互提携,共同防共”的协议。阎锡山请求日军让出一部分占领区,特别是盛产粮食的孝义地区;日军答应后真的撤离了。阎锡山立即派他的骑兵第一军进驻孝义。苏德战争爆发后,阎锡山认为德、意、日的势力不可阻挡,于是单独与日军签订了一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阎锡山的晋绥军与日军停战,并与汪精卫的伪政府合作。日本人答应如果合作成功,周锡山可以“先任南京政府副主席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将来时机成熟可任华北政务委员长和华北国防军总司令”。

为了支持阎锡山积极投靠日本,日本人甚至承诺为阎锡山部出三十万兵力、十万步枪、八千轻机枪、九百重机枪以及各种弹药和粮食,汪精卫的伪政府也答应每月付给阎锡山军费一千二百万元----这个史称《汾阳协定》的投敌文件,是抗战史上最为怪异的文件。其怪异之处在于,似乎阎锡山不是身处中国,不是中国人,他的山西也不是中国的土地,而是另一个“独立的国家”。蒋介石在重庆获悉后十分震惊,但阎锡山说他的战区条件恶劣,不这样做战区就会自我毁灭,以此逼迫蒋介石给他增加军费和物资供给。同时,阎锡山自以为知道蒋介石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告诉蒋介石,他准备与日本人暂时和谈,然后“先打共产党,后打日本人”。蒋介石派人亲赴山西告诫阎锡山:“你不能投降,如果你投降了,我先打你,后打日本人,再打共产党。”阎锡山愣住了,他从不知道在蒋介石看来决不能投降日本是第一位的。最终,由于阎锡山不断开价且开价太高,还由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后阎锡山心存顾虑,他与日本人的谈判终止了。作为国民党要员的阎锡山的行径,说明了执政的国民党在政治上已混乱到何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而在军事上,国民政府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中央军力量的逐渐衰落。一九二八年,国民党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后,曾大力扩展加强中央军,经过训练方式的改进以及武器装备的更新,中央军尽管数量上尚不如地方军阀部队,但其战斗能力已远比地方部队强得多。但是,经过淞沪会战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会战,中央军不断遭受重大损失,加之日军占领沿海港口所造成的武器进口困难,中央军的作战实力大为减弱。

和平时期,中央军完全依靠政府供养;而战争时期,中央军须在驻扎地学会生存,然而他们的生存技能比地方部队要差得多,这也是军官贪污腐化和部队军纪败坏的原因之一。一九四二年初,蒋介石指挥的军队多达数百万,但由于吃空饷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际兵力要少很多,且补充兵员十分困难。虽然国民政府颁布过战时征兵法规,但任何法规只要到了地方就会在执行上走样。地方征兵制度中充斥的腐败和不公引起民众强烈的抵抗情绪,这使得征兵变得非常棘手。

国民政府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经济的濒临崩溃。随着东南沿海主要城市和港口的相继沦陷,中国自十九世纪末艰辛起步的单薄的工业化成果化为泡影。日军占领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后,之所以在兵力匮乏的情况下坚持驻军,主要是为掠夺中国的资源以供日本国内之需。日本掠夺中国的资源,无论手段还是数量,都达到了骇人的程度。在华北和东北,日本人设立的各种“开发公司”,完全控制了资源开发以及工农业生产和销售,大量的煤炭、矿石和稀有金属矿产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仅一九四 0 年,日本人就从华北运走煤炭四百五十万吨、铁矿石三十万吨、棉花四十二万担。日本还利用中国的工农业产品为其出口创汇,他们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农副产品,然后向全世界贩卖,一九四 O 年,这种交易给日本带来了一亿三千万日元以上的外汇收人。

日本军队实行“以战养战”的方式,残酷地掠夺占领地的粮食和各种战略物资,其中华东等地盛产的各种稀有金属更是支持日本军火工业的主要原料的来源。钨、铅、锑、锡、铁、金等各种矿石以及石油、油页岩、大理石、石膏等等,日本人都疯狂攫取,使得每一处中国占领区都犹如日本工业的原料仓库。抗战爆发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工矿企业搬迁到内地,但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加上日军连续不断的轰炸和封锁,国民政府所能控制的工业生产几乎倒退到了清末的水平,甚至还不如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连一部汽车都不能制造的中国,面对能够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以及航空母舰的日本,其国力和军力的悬殊可想而知。

    一九四二年的中国应该怎样生存下去?就在世界性反法西斯联盟组建的同时,日军横扫东南亚。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一个小时,日军登上了英属马来亚地区。十日,日军轰炸了关岛附近海面上的英军特混舰队,在近两小时的疯狂攻击中,英国海军舰队主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却敌”号巡洋舰被击沉。还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那天,日军对菲律宾美军机场和海军基地实施突袭,瞬间便摧毁了美军停在机场上的半数以上的重型轰炸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战斗机。接着,日军先遣队开始登陆作战,至二十二日,第十四军主力全部登陆成功。同时,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成功登陆。一九四二年一月二日,日军攻占马尼拉,麦克阿瑟不得不命令他的美军官兵撤往马尼拉湾以北的巴丹。

接着,日军又攻占英国远东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英军总司令帕西瓦尔中将及七万官兵投降。日军朝着缅甸席卷而去,那里与中国的云南省接?,日军就要抄中国的后路了。

    然而,就在日本突然向美国发起攻击,肆意扩大侵略战争的同一天,他的盟友德国已经开始仓皇撒退了。自希特勒命令进攻莫斯科以来,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苏联首都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十月十五日,苏联政府迁往莫斯科以东约一千公里的古比雪夫,德军的坦克部队已经能看见了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了。但是,十二月四日,莫斯科保卫战在最后时刻出现了转机---莫斯科地区突降大雪,降雪竟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积雪刚刚融化,更猛烈的风雪再次来临。德军的汽车、火炮、坦克以及没有有效御寒装备的官兵完全处于被冻僵的状态。就在这时,朱可夫指挥苏军对德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反包围。八日,在疲惫、伤亡、严寒和后勤供给匮乏的情况下,希特勒终于决定停止莫斯科方向的进攻,部队从前线撤退。

    即使从莫斯科战场传来的消息犹如噩梦,希特勒还是排除了德国陆军和外交当局几乎一致的反对,于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一日正式对美、英宣战。当天,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不单独与战争对手媾和的协定。曾经把德军不败当作打赢世界战争的基础的日本,从今以后除了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外,已经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了。”

    一九四一年底至一九四二年初,中国人先是被美国卷入战争的消息惊喜,然后又被日军在东南亚的所向披靡震惊。悲喜交加中,流传在中国大地上关于战争的消息五花八门,有人说美国的飞机把日本东京炸烂了,日本很快就要投降了;有人说正相反,美国和英国都已经向日本投降了,中国也会因此打不下去的。传言满地飞的原因,是中国民众对自己的政府乃至对整个世界的不信任。中国人心无所依。

    无论如何,战争怎样才能像丘吉尔预言的那样“我们总算赢了”呢?与中国人的预料相反,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更为凶猛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