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抗日战争》

 第二十八章 为自己国家的命运而战(4)

 

一九四二年三月八日上午,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步兵第二一五联队未经战斗进入仰光。日军在码头上发现了大批英国人没有来得及销毁的威士忌酒。消息传到了位于曼谷的南方军司令部,司令部立即驰电第三十三师团要求他们送一车洋酒来。第三十三师团的官兵尽情痛饮,醉酒不醒,导致军事行动停止了一天----正是有了这一天,亚历山大率领的英军才得以侥幸北逃----英国的威士忌挽救了英国人。

仰光的陷落,对于中国来讲犹如晴天霹雳。中国即刻失去了囤积在仰光港的大批军用物资,接受西方援助的途径也从远端的港口被堵死了。更严重的是,缅甸南部大门洞开,日军可以顺着数条河谷向北直冲中缅边界,不但滇缅公路将被切断,日军还可直接冲进中国的云南,而云南在中国抗战中枢重庆的背后。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方面之所以对与云南交界的缅甸格外关注,除了保护滇缅公路这条能够支撑中国得到外援的生命线以及防止日军从云南打进中国来抄重庆的后路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

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唯一支援中国的是苏联,但出于反苏反共的立场,蒋介石始终对苏联怀有戒心。在接受苏联援助的同时,由于东南沿海对外通道已被日军封锁,蒋介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营滇缅公路方面,极力弱化苏联的援助而倒向美国。尤其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无暇顾及中国,保持从云南至印度洋的通道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云南不是蒋介石统辖的地盘,长期以来他与云南军阀龙云之间恩怨重重。云南的政治事务,蒋介石不能过问;经济上,直到一九四一年云南依旧流通着龙云发行的“滇币”;而在军事上滇军也自成体系,蒋介石的中央军未经许可不能入滇。

但是,要保卫滇缅公路,中央军必须进入。一九四 0 年九月间,蒋介石开始调动部队集结于云南四周:滇黔边境的第六军、滇川和滇康边境的第七十一军、滇桂边境的第五十四军以及待命川黔境内的第二、第六十六军等。直到一九四一年,出于对抗战大局的考虑,龙云终于同意中央军进入云南。

早在一九四 0 年十月,英国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重新开放滇缅公路时,中英双方就开始酝酿建立军事同盟。一九四一年二月,英方邀请“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和马来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考察。考察团根据搜集的资料,制定了中国、英国和缅甸共同防御计划,编写出长达三十万字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报告书得出这样一个判断:日军如果切断滇缅公路,将不是在中国境内发生,而是日军整个战略的一部分,即全面侵占马来亚和缅甸,达到既占领英国殖民地又封锁中国的双重目的。

毫无疑问,考察团之所以得出这一判断,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英军毫无抵抗力,因此报告书中对防御计划的拟订可谓含糊其辞。然而,英国人并不这样认为。在英国人看来,日本没有实力与大英帝国较量,如果日本人要截断滇缅公路,只能在中缅或中老边境方向发难,日本人是不敢深入缅甸境内的。那么,中国军队可以在中缅、中老边境陈兵防御,但不得进入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缅甸。----英国人自欺欺人的傲慢导致了军事上的严重误判,并由此贻误了中国军队入缅布防的最佳时机。

英国人拒绝中国军队入缅之际,珍珠港事件爆发了。当日,蒋介石分别召见美、英、苏大使,建议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表示中国军队可以配合盟军作战。对于英国武官丹尼斯,蒋介石特别强调了中英两国共同保卫缅甸的重要性,同时询问英国到底需要多少中国军队入缅增援。丹尼斯说可能需要一个团或两个团。蒋介石说中国可以提供更多的兵力,比如三个师或六个师。是日,丹尼斯正式请求中国军队入缅布防。

    蒋介石对英国提供军事援助,立即遭到苏联的强烈反对。十二月十四日,斯大林致电蒋介石,敦促中国不要派遣军队进入缅甸和泰国,理由是中国很可能会被英美出卖。但是,蒋介石拒绝了斯大林的建议。----“他完全清楚缅甸是中国和西方联系的唯一命脉。一旦缅甸失守,中国就只能全盘依赖苏联,而蒋介石担心这可能正是斯大林的真实意图。”

十六日,中国驻缅军事代表团进入缅甸,在腊戍与英军驻缅总司令胡敦会谈,提出了英军主力和中国即将入缅的第五、第六军联合起来,在勃固、毛淡棉地区与日军进行决战的建议,但遭到胡敦的拒绝。虽然如此,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为使抗战中国继续得到外援,蒋介石还是命令杜聿明的第五军开赴大理、保山地区集结,准备入缅作战,限一月十八日集结完毕;同时命令甘丽初的第六军向芒市地区集结后推进至中缅边境,限一月二十二日集结完毕。

二十三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蒋介石在会前着重强调:“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如中国失败,则英国之印度必危而不保。”蒋介石意在提醒英国人,缅甸失守必会危及中国,一日中国的抗战难以支撑,英国人的印度也难以自保。会议期间,中方特地向英方代表、印缅战区总司令韦维尔表示,中国可派出八万人的部队进入缅甸协助英军作战。但是,韦维尔一口拒绝了,说他的部队只需要物资和空军支援,其他一概不需要。蒋介石大怒。

英国人根本顶不住日军的进攻。一旦英军垮了,滇缅公路危在旦夕,重庆也将面临危险。英国人傲慢的拒绝实在令人难以理喻。蒋介石立即命令准备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停止在边境线上。英国人不愿中国插手缅甸事务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一旦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作战,本来就反感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人就不会再让英国人返回缅甸了,而“大量的中国移民就会尾随而至”。

同时,英国人更不愿中国由此在国际声望上压过英国。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英国对美国如此重视中国感到极度失落,丘吉尔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表示:“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 他们认为同中国保持联系和使滇缅公路畅通,是全世界取得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我可以用二个词概括我这次在美国所学到的东西的话,那就是‘中国’一词。”----这对于大英帝国来讲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

对于英国人拒绝中国军队入缅的另一种分析是:懦弱的英国人怕由此激怒日本人。面对日军陈兵泰缅边境,英国人始终认为日本不会冒险招惹大英帝国。如果日军只进攻中国云南,而不攻击英国殖民地,英国就保持中立;哪怕在日本人的刀锋之下,只要能把殖民地保住,中国是否亡国与大英帝国有什么关系?近代以来,列强无不期望中国永远积贫积弱,这样他们才能进行肆意的侵占和掠夺。同时,只要不触及自身利益,他们可以放任任何对中国的欺辱,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出卖中国的利益。

就在韦维尔拒绝中国军队入缅的那天,罗斯福总统致电蒋介石建议组成中国战区,指挥中、泰、越地区的盟军作战,并推举蒋介石为战区最高统帅。美国《纽约时报》对此评论道:“中国战场之重要,在一个月以前,殊难使多数美国人士了解中国战局与美国具有直接之关系;现则尽人皆知,中国之战事,即为我等之战事,中国对日本施用之压力愈大,则我麦克阿瑟将军愈有战胜之机会。.... ”一月二日,蒋介石复电表示同意,并建议由美国派出战区参谋长。蒋介石也知道,缅甸并不在划定的中国战区内,他没有在缅甸境内指挥盟军的权力,或者说是英国人不归中国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