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抗日战争》

 第二十九章 祖国万岁(3)

 

在此之前,英国人从来没对中国人信守过什么。在中国军队中,孙立人师长是少有的所受教育程度很高、东西文化兼备的强硬派将领。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学的都是土木工程;后又入美国著名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军事,一九二七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后,从国民革命军的一名下士干起,开始了其漫长的军旅生涯。他之所以被财政部部长宋子文选中到税警总团任职,与他所受西方教育的背景有很大关系。在税警总团任团长期间,他创造了一套与其他中国军队完全不同的训练教程,被称为“孙氏操典”,此教程令他的官兵无论文化水准还是军事素质,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都高出一筹。淞沪会战中,他率部作战时险些阵亡,全身负伤达十三处之多。武汉会战中,他荣立战功两次,在中国军队中战绩佼佼。当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八师后,他当之无愧地出任了师长,时年四十一岁。

    十八日晚上,孙立人和史林一起研究第二天的攻击部署。孙立人主张从左翼攻击,因为右翼不但地形暴露,还侧背临河;但史林坚持从右翼进攻,说如果从左翼进攻,包围圈里的英军容易受到炮火打击。最后,孙立人服从了史林的主张,于当晚下达了攻击命令。

十九日凌晨四时三十分,一一三团悄然渡过宾河,于五时三十分准时发动了进攻。在没有任何空军助战,只有英军三门火炮的支援下,中国远征军官兵奋勇冲锋,迅速攻占当面日军阵地。日军拼死反扑,阵地三失三得,双方反复冲杀,战况极其惨烈。孙立人的攻击可谓惊险万分:他指挥的部队充其量只有千人左右,而日军的兵力至少比他多出数倍。日军自始至终都没搞清楚中国军队来了多少人,他们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自然而然地认为如果中国军队没有数倍以上的兵力是不敢发动这样的攻势的。但是这一次例外,这是孙立人的部队。

日军逐渐退了,枪炮声渐远,当中国远征军官兵攻占日军主要据点五 O 一高地后,看见了包围圈里惊恐万状的英军。中国官兵首先把被日军俘虏的五百多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和英军俘虏释放出来,然后安抚了几乎崩溃的七千名英军官兵。中国官兵把缴获的一百多辆汽车和一千多匹军马交还给他们,然后护送他们从左翼撤到宾河北岸。

    孙立人指挥的一一三团共有官兵一千一百二十一人,在此次解救英军的作战中阵亡二百零四人,负伤三百一十八人。“仁安羌大捷”不但轰动全国,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战后,英王乔治六世给孙立人师长颁发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但是,勋章无法补偿数百名中国青年官兵的生命。英国人幸免于难,可对于彬文那会战来讲,英军负责的西线侧翼已经完全垮了。接着,东线侧翼也传来危急的消息。

    日军第十五军命令从东路向北进攻的第五十六师团,须于四月二十日前推进到垒固,然后从垒固出发沿莱卡至腊戍的大道突进。据此,第五十六师团的作战计划是:“首先捕捉前出到垒固以南的暂编第五十五师,然后超越此地北进。接着尽力从东方包围和榜、东枝的敌人,要将敌击退到其退路以外,再进行攻击,继而向腊戍疾进。”

    中国远征军第六军自入缅以来,担任着正面极其宽大的东部防御。在第五军于同古作战时,为掩护战场侧冀的安全,第六军将暂编第五十五师一团推进到同古以东的毛奇和垒固地区。但是,随着同古陷落,由该地经毛奇、垒固、东枝、雷列姆直至滇缅公路上最主要的结点腊戍的通道,等于向日军打开了。

    为了在二十日前抵达垒固,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于六日开始向毛奇发动攻击,远征军的一个连进行顽强抵抗后退守克马俾阵地。为确保彬文那会战的东部侧翼安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命令暂编第五十五师二团推进到垒固,三团在塔泽和东枝构筑工事;第九十三师的二九七团调往东枝以东的和榜,沿着公路部署纵深防御。同时命令第九十三师和第四十九师分别对当面日军实施牵制性攻击。

    四月九日,日军增加兵力后,向克马俾阵地猛攻,中国守军抵抗阻击。战斗到十一日,阵地被日军摧毁,中国官兵退守到土冲河以北。十二日,为了加强垒固防御,暂编第五十五师把三团增援给了二团。但是,部队尚未完成布防,日军就冲到了土冲河边,分成左右两路向中国守军阵地实施围攻。暂编第五十五师一团拼死防守,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日军增援了一个联队后,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再次后撤。日军以坦克和汽车组成快速队向垒固推进,并与正在构筑工事的二团和三团发生激战。日军在正面强攻的同时,抽出一个联队由左翼超越中国守军阵地,直接攻击了距垒固仅十公里的恩奎当。暂编第五十五师开始腹背受敌,与第六军指挥部也失去了联系。二十日,军长甘丽初鉴于局势难以挽回,命令破坏垒固至和榜的公路,然后率军司令部和军直属部队撒往和榜。垒固陷落。

    此时的全局是:英军已退至彬文那右后方约二百公里处,战场的西侧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东侧的日军突进迅速,正从垒固向北急进;中路的日军抵近了彬文那,负责正面阻击的第九十六师陷于苦战。----尽管彬文那会战的部署基本完成,但远征军却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态势中,特别位于中路的第五军很有可能被东西两路日军包抄。

    所谓彬文那会战,断难再按计划实施。为此,林蔚提出两种意见:一是继续贯彻彬文那会战,努力击破日军的一路,破解远征军的危局;二是迅速跳出日军的包围,退到曼德勒东北地区,增加兵力后重新部署作战。史迪威和罗卓英接受了第二种意见,随即发出放弃彬文那会战的命令。

    按照命令,史迪威和罗卓英将远征军第五、第六十六军分散配置在长达三百多公里的彬文那至曼德勒的公路上,既不是攻的阵势,也不是守的部署,于是遭到杜聿明的坚决反对。杜聿明认为,要么在彬文那打下去,要么全面退守东枝和眉谬,绝对不能将兵力分散而被日军各个击破。杜聿明在电话里与罗卓英争吵激烈,最后罗卓英强硬命令杜聿明必须执行。杜聿明勉强向部队下达命令后,亲自赶到飘背面见罗卓英,再次强调:如果放弃彬文那会战,就必须集中兵力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即东枝和眉谬,而不应该再计划曼德勒会战。罗卓英不置可否。

此时,西面的英国人又开始大喊大叫了,声称他们所在的乔克巴党发现了三千多日军,请求中国远征军派部队前来消灭。史迪威和罗卓英相信了英国人的话,当即命令第二 00 师开往仁安羌以北的乔克巴党。但杜聿明派出的搜索队报告:仁安羌方向有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乔克巴党附近没有发现敌情。可史迪威和罗卓英还是认为英国人的情报准确。杜聿明认为,即便仁安羌方向有情况,东枝的安危也比英国人重要,如果这样作战出了问题他不负责任。

罗卓英表情尴尬。史迪威突然冒出一句话:“中国军队吃饭不打仗吗?”杜聿明怒火中烧:“我吃的是中国饭,而不是英国饭!”指挥部里顿时气氛紧张。杜聿明坚持派骑兵再度前往乔克巴党,结果得到的报告是:在乔克巴党,只有大批英军正在新编第三十八师的掩护下撤退,根本没有见到英国人所说的三千多日军。这下,杜聿明决定亲自去眉谬,向中国入缅参谋团陈述,走到半路,消息传来:史迪威和罗卓英改变命令,让第二 O0 师去东枝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