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非常的世界

第五章 蛙类、蛇类及蜥蜴类1)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

(右图:美洲短吻鳄是一种比哺乳动物更古老但适应环境能力很强的爬行动物)

大家似乎很容易相信这样的观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似乎比哺乳动物要低级一些。事实确实如此,它们虽然对地球的统治开始得早,结束得也早,但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很多两栖动物都是从最早离开水的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的。它们的鱼类祖先鳍部是有骨头的,并将其进化成腿,可能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氧的沼泽环境中,这些鱼类是有肺的。当这些前两栖动物爬上陆地时,就开始了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出现了很多类似鳄鱼这种庞大的物种。当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时,存活的时间正好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三倍。这种进化以恐龙出现为标志达到了鼎盛时期。生命的伟大历程如流星陨落般转瞬即逝,留给后人的仅是化石中的残骸。只有习惯夜间活动的鼠类大小的哺乳动物和恐龙的后代---鸟类才存活下来并繁衍生息。


(左图: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条纹树蛙。这儿空气温润,对于爬行动物来说是个绝妙的栖息地。树蛙背部有伪装色,而腹部却呈明黄色,说明这种蛙类并不可口。)

现代的两栖动物大致可以分为青蛙和蟾蜍,火蜥蜴和类似于蚯蚓的蚓螈。潮湿透气的皮肤使得它们必须时不时地返回水里或潮湿的地方繁殖,但它们又是冷血动物,所以又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热量。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生活在闷湿的热带及温带地区,还有十多种蛙类、蟾蜍及火蜥蜴生活在高纬度的严寒地带,它们的秘诀就是释放葡萄糖和甘油到血液里,这样可以降低冷血液的冰点。在其他地区,冷血的两栖动物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温血动物必须定期补给食物,但冷血动物可以降低甚至是暂停新陈代谢的速度以度过艰难的时刻。这种现象在进入沙漠地带的青蛙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罕有的雨季期之外的时间,这些青蛙就在底下挖洞将自己掩藏在不透气的黏液层,并能维持数年。雨季来临,青蛙爬出洞外,有时数量惊人,它们以极快的速度繁殖着后代。

 

 

 

 

左图:一只来自婆罗洲的飞龙科蜥蜴。和高纬度的爬行动物不同,受炎热气候的影响,很多居住在热带地区的爬行动物常年都很活跃。

爬行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比两栖动物更灵活,也更成功一些。它们的身体进化成各种形状和大小,大到2.7米长的科莫多龙和6米长的咸水鳄,小到长期生活在落叶层不到2厘米处的多米尼共和国的小壁虎。爬行动物大致可能分为鳄目科,蜥蜴、蛇和蚯蚓亚目,乌龟和水龟以及新西兰的古蜥蜴。有些甚至在身体外部长了凸点和棘刺以抵御捕食者。蛇的四肢退化,但却有很多肋骨和毒液。变色龙是最奇怪的爬行动物,它们的皮肤会随着心情和意图而改变,并有着像炸弹一样能快速射出的舌头以及像圆规一样独特的分趾,可以紧紧抓住树枝。现代爬行动物的皮肤是它们制胜的一大法宝,皮肤具有防水性,再加上冷血的特性,使得它们可以在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不敢轻易涉足的最干旱的地方生存。

 

 

 

 

(右图:一条伪装在枝叶间等待猎物出现的越南响尾蛇。响尾蛇捕食的策略就是埋伏,然后伺机抓住猎物并将致命的毒液注射到青蛙、爬行动物和一些小的哺乳动物体内。正是靠着进化的毒液,蛇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捕杀到猎物。)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对外界的攻击并不是毫无抵抗能力。青蛙就可以使它们的身体膨胀并发出尖叫声,有些皮肤能喷出毒液,毒液里包含了一些我们所知道的最有毒的物质。有些蜥蜴能在水面上奔跑以逃脱危险。蛇也可以喷射或吐出一些毒液。青蛙用极复杂的发声方式吸引配偶,它们可以融合彼此的叫声模仿其他生物,甚至发出类似口技艺人的声音。一些青蛙和蜥蜴悉心照顾它们的孩子,丝毫不逊色于哺乳动物。至今大概有4500各哺乳动物,10000种鸟类,但却有13000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个数字并不是辉煌的遗留下来的,而是不断胜出的例证。

巨龙仍存在于世

(左图:林卡岛是马厘岛东部偏远的科莫多群岛的一个小岛。站在岛上就好像你可以在大草原上看到猫科动物捕杀食草动物一样。这里过去有象,现在有鹿、野猪,取代侏儒象的猫科动物以及科莫多龙。)

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统领大多数自然栖息地之前,爬行动物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6500万年。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的大型食肉动物的种类是地球上最少的,巴厘岛东部的5个荒凉的小岛是科莫多龙的栖息地。现今仅存活着几千只科莫多龙,绝大多数都生活在科莫多岛上。科莫多龙有着强大的体魄、明确的目标和精良的装备,这使得它们天生具备好猎手的潜质。科莫多龙能长久地存在也证明其他强大的哺乳动物没法在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生存。属于温血动物的食肉动物需要每隔几天就要进食,它们很快就能捕杀光这儿原本就稀少的猎物。但是属冷血动物的科莫多龙一年只需要进食十来次,这也是它们能在这里存活的原因。

左图:科莫多龙有着强健的肌肉和体魄,这种身形特别适合快速有力地伏击大型猎物。这只科莫多龙满身是泥巴,从泥塘中出来,在那儿攻击并咬了一只凶猛的水牛的后腿。数周后更多的咬伤最终会要了水牛的命。

科莫多龙不单是因为庞大的体形(平均大小和一个成年男子差不多,包括尾巴在内有2.2米;平均体重有80千克)而名声在外,更因为它们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通常它们采取守株待兔的战略捕杀猎物,它们在林间小路旁等待诸如鹿等猎物出现,可以一动不动等上数天。猎物出现时,它们以每小时18千米的极快速度冲向猎物,用它们60个尖锐的锯齿牙狠狠地咬在猎物的喉咙或肚子上,身受重伤的猎物很快被制伏,在捕杀现场就被科莫多龙生吞入腹。同样的惨剧也发生在人类身上,最著名的就是1974年的瑞士男爵瑞德令事件。在科莫多岛上,这个84岁的冒险家脱离大部分想另辟蹊径回到泊在岸边的渔船上,结果却下落不明。虽然派出了100个强健的搜查人员,但只发现了相机的碎片。科莫多龙最擅长捕杀体形较小的猎物,它们也能对付得了比它们大得多的猎物,包括灭绝已久的一种侏儒象、野水牛等。

(右图:科莫多龙开始攻击水牛。)

咬伤处组织的破坏还不足以杀死猎物。近期,人们认为是科莫多龙唾液中的细菌毒死了猎物。就像毒蛇一样,科莫多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毒动物。毒素可以阻止血液凝结,最后使猎物因失血过多而死,同时也会降低猎物的血压导致它们休克。对野水牛这样的大型猎物,持续的咬伤会导致发炎,最终会要了它们的命。科莫多龙能从6千米外的地方发现刚开始腐烂的肉,然后马上找到受伤的猎物。7只或更多只科莫多龙会天天在水坑周围追踪去喝水的野水牛,然后趁着水牛虚弱的时候再咬上几口,饱受创伤的水牛倒下了。最终科莫多龙战胜了水牛,它们就开始生吞活剥还没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水牛。吃饱了的科莫多龙必须在太阳底下躺上几个小时,以此保持身体的温度并快速消化积食,否则食物可能会在体内腐烂。

科莫多龙的交配方式也是异常的惊人和残忍。雄龙之间要通过决斗来得到雌龙。它们会抬起身体,将前肢搭在对方身上,在扭打着要战胜对方的过程中靠尾巴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它们那10厘米长的爪子能刺穿皮肤,并导致伤口流血。然而打败竞争对手只是打了一半的胜仗,因为雌龙很有可能不会接受交配。胜出的雄龙会用轻弹的舌头试探雌龙是否正处在生育期。雄龙也可能会轻抓雌龙的背部或用下巴摩擦雌龙的皮肤来刺激它们。雌龙通常会用牙齿和爪子来反抗想交配的雄龙,而雄龙则用全身的重量和有力的肢体压制住雌龙。让人好奇的是,对有如此激烈交配的动物来说,雌雄科莫多龙之间有着紧密的配偶关系,是为数不多的实行终身配偶的一种蜥蜴。

下图:两只雄科莫多龙通过决斗争取雌龙,整个打斗过程不到10秒钟,以将对手猛击在地为目标。短兵相接的打斗只出现在两只实力相当的雄龙身上,但这样的打斗能持续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