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非常的世界

第九章 聪明的灵长类动物4)

 

专破坚果的红脸猴子

(右图:一只雄性赤秃头头领凶神恶煞地挥舞着双臂,毛发直竖,更显体型硕大,这一切让那些小猴子明白了它在猴群中的无上地位。)

在秘鲁东北部的雅瓦里河流域,猴子的种类很多。从迷你的侏儒狨猴,到身材瘦长的黑蜘蛛猴,有记载的就有 13 种。长相最为奇怪的是一种叫作秘鲁赤秃猴的猴子,它属于亚马孙流域发现的四种秃猴属中的一种。赤秃猴生活在棕榈树密布的沼泽地和洪水季节性泛滥的瓦尔泽森林,都是亚马孙雨林最为潮湿、最不易到达的地方。通常会有多达 200 只猴子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赤秃猴群的核心包括:雌性赤秃猴,一只雄性赤秃猴及他带领的幼猴,还有成群跟随着的幼猴和接近成年尚未交配的猴子。领头猴总是想拉帮结派,为了耍威风,它会在高处摇晃树枝,或者用脚倒挂树枝,这样毛发便竖起来,身体就显得大了一号。正因为如此,领头猴和小雄猴之间冲突不断。


(左图:树冠上,小猴子们正在打扮自己的母亲。和雄猴一样,雌猴也能用有力的颌骨和门牙来撬开坚硬的坚果并取出里面的种子。)

赤秃猴专吃富含脂肪的种子。五月份到九月份它们钟爱赤湖果成熟肥大的黄色果肉,等这些都吃没了,它们会到森林深处,爬到树顶寻找大粒种果实。一月到四月间,瓦尔泽洪水泛滥,趁着果子没有成熟落水之前,猴子们会去搜寻各种果实种子。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大部分果实都有十分坚硬的果壳来保护成熟的种子。赤秃猴的大犬牙和扩张的颞肌使得它们的下颌非常有力,即使是撬开最坚硬的果壳也不在话下,而长长的门牙则是取出种子的得力工具。其他大多数的猴子则撬不开未成熟的果实,这使得赤秃猴有了很大优势。


(左图:一只雄性赤秃猴正在摘取赤湖果。)

相对于其他猴子爱群聚的成熟果实盛产区而言,赤秃猴爱吃的果实分布更分散,所以赤秃猴群每天要跑很远的路程才能找到这些高质量的种子。森林的底部经常洪水泛滥,而且荆棘丛生,水蟒游走于周围,所以赤秃猴大部分时间更愿意待在树林的中上部。待在高处固然有好处,但是这样却使到处活动都有了难度,尤其是它们短胖的尾巴不好把握平衡。通常它们靠巧妙的飞跃、不断地来回摇晃树枝来获取弹跳的动力,有时它们在树冠间弹跳的距离能达到 6 米。赤秃猴也会经常和其他猴子联合起来,防范捕食者,比如卷尾猴、松鼠猴、绒毛猴、角雕、豹猫和白头鼬。因为食物链的层次不同,需要的食物不同,所以它们在瓦尔泽森林中能够和平共存。

破坚果

(右图:卷尾猴与其用作工具的石块。)

成长总是很艰难,这对于生活在巴西中部雨林的长须卷尾猴来说尤其如此。想要得到稳定的食物源,它们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博阿维斯塔谷中,那些有点教堂风格的砂岩峭壁下,林地里遍布着桌子大小且顶部相对光滑的石块。石块虽说不上平坦,但却只是有些微小的、浅浅的小坑,像极了微微握起呈杯状的双手。这些砂岩正好像石砧一样,上面有打磨光滑的石质完全不同的石块。这些石砧上的石块是被长须卷尾猴拿来做锤子用的。这些峭壁位于被青葱树林覆盖的青青山谷中,正好为卷尾猴提供了夜里栖身的安全之所。虽然这里也有食物,但是距离最丰富的食源还有很远,那里有大量的棕榈坚果。棕榈坚果仁。营养丰富,但是要把它取出来却需要很多的规划、协作和努力。

左图:检查坚果是否成熟,并收集坚果带到石砧所在地。

首先,要摘取棕榈果。棕榈果虽易生长却熟得缓慢,不过成年长须卷尾猴有办法应付,它们用手指轻叩来判断果子是否熟透,然后把熟透的果子从树上拧下来。之后它们攀到树顶上---那里对猴子来说更安全,它们会用牙齿把纤维状的外壳剔掉。然后,令人惊奇的是,它们把坚果丢弃了。很有可能卷尾猴认为那些坚果还不够成熟,需要在阳光下暴晒数日才能食用。地上散落的坚果是它们之前从棕榈树上打落的,长须卷尾猴一路顺着捡这些坚果,拿起两个敲打,或者放到地上敲敲来判断坚果是否成熟。遇到成熟的坚果,卷尾猴就把它夹在一只胳膊下,这样开始了返回峭壁下的石砧的漫漫长路。

 

(右图:撬坚果。)

接下来在石砧上要做的就是把坚果撬开。这些石锤很有可能是砾岩层上脱落的石块,顺着峡谷的沟壑被冲刷,然后被卷尾猴捡起为其所用。有些石锤是利用变质的砂岩制造的,质地最硬的要数硅岩石锤了。这些石锤通常体积大,重量大致相当于成年长须卷尾猴体重的1/3到1/2之间。卷尾猴要把坚果放进石砧上的小坑里。如果位置不当,坚果就会蹦进灌木丛里。位置得当的话就能得到果仁。但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成年猴也很难一次就撬开如此硬的坚果。通常敲一下检查一下,然后翻过来再放进去,再敲,如此反复。这期间卷尾猴紧紧握住锤子,同时不断灵活地变换坚果的位置。每次敲打的力度变化幅度很大,这也跟猴子的体形和力量不同有关。有时候只需要用肩膀和胳膊把锤子举起就足够了。有些坚果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卷尾猴站得笔直,把锤子高高举过头顶,然后砸下来。考虑到石锤的重量,这个动作绝对需要相当大的力气。

 

(左图:撬坚果学习。石砧旁一只未成熟的卷尾猴正在向经验丰富的成年猴学习要撬开坚果怎样做最好)

坚果被敲碎的声音可以传播得相当远,食肉动物必定很留意这种声音。因此,铁砧石经常位于树底下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话,一旦遇到危险,就有一条易逃生的路线。无疑,年轻的卷尾猴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它们紧跟着成年猴,观察它们的每一个动作:从选择坚果,去坚果壳,到选择自然成熟的坚果以及最后怎样用锤子。之后这些猴子花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亲身练习。它们的尝试经常很搞笑,小猴子常常一下敲一堆坚果,像极了小孩子敲一堆积木。或者它们很小心地把坚果放在石砧上,然后徒劳地用另一只坚果来敲打。尽管如此,渐渐地它们会向成年猴学习,不断改进技术,然后开始正确运用工具。这种非凡的使用工具的技术一定是千百年来代代传下来的。如同所有灵长类动物使用工具一样,卷尾猴给我们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人类自身进化的方法。

黑猩猩群落的文化、手艺和装备

(右图:几内亚东南部的波叟村的黑猩猩。)

除人类之外,使用工具最娴熟的动物要数黑猩猩了。在几内亚东南部的波叟村,迄今已有关于黑猩猩的 24 种工具使用方法记录,其应用范围从敲打、探测到提取、铺开。而用杵捣和捞海藻这两种行为只在这里的黑猩猩群中有记载。当地的玛农很敬重波叟的黑猩猩,认为它们是其祖先的化身,住在神圣的蒙干森林里,俯瞰着整个村庄。黑猩猩食用 200 多种植物---大约是现有品种的百分之三十一---加上果实作为主食,不过它们也吃树叶、树心、种子、花朵、树根和树皮。它们也用虫子、鸟蛋、蜂蜜作为补充,偶尔还有肉食。当这些自然食物稀少时,它们会跑到果园和田野偷橘子、芒果、水薯、玉米、木瓜和香蕉,还会靠油棕榈为生。通常,它们都是一起分享食物,这种做法在其他黑猩猩群落中是很少见的。

 

左图:一只波叟黑猩猩正在操练锤子和石砧,用它们米敲开油棕榈坚果。要撬开这种坚果需要很好的手艺和眼手协作能力。

食物来源如此之多,多种工具就应运而生了,尤其是在野果匮乏的时候工具更显得尤为重要。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对波叟地区的黑猩猩群开始进行研究到现在,人们发现最精细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它们利用石锤和石砧敲开油棕榈坚果的过程。油棕榈坚果仁富含能量、蛋白质、钙、磷、脂肪酸和维生素 A, 而坚硬的外壳,又使它们很难吃到这种食物,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眼手协作能力。这个过程涉及三个可移动物体----坚果、锤子和石砧,它们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摆放,有时候石砧板下面还要放块石头来保持稳定。技术熟练的成年黑猩猩一分钟能敲开 3~4 个坚果。5~11 岁的黑猩猩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黑猩猩都这样,大概是因为有学习的关键期---在 7 岁前如果不开始学习撬坚果,小黑猩猩可能就不会获得这一技能了。

(右图:在几内亚的西非黑猩猩会四处寻找一种细长灌木的直状嫩枝,这是它们捕食带有侵略性的行军蚁的理想工具。)

波叟地区的黑猩猩赖以生存的不仅仅有油棕榈坚果,它们还食用其茎秆、花朵和棕榈心。获取树心需要使用工具。黑猩猩先是爬上油棕榈树冠,拨开树叶,用力拔出树冠中心的叶子以到达其生长点。然后把其中一个叶干弄成杵的形状使劲敲打树冠,然后凿出柔软多汁、富含维生素 B 的棕榈树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雨季,另一种只在波叟地区才有的使用工具行为---捞海藻,也是如此。首先黑猩猩选择一根植物茎秆,然后剔除叶子把它当作钓竿使用,从水池中捞取海藻。它们会用嫩枝来捅蚂蚁。黑猩猩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根柔韧的茎秆或细棒,轻微地来回扫动以刺激蚂蚁出来进攻,然后把爬满蚂蚁的树枝从嘴里扯出来,或者迅速地用手捋嫩枝,然后把蚂蚁送到嘴里。细棍子也能被用来从枯朽的木头中捅出蜜蜂。它们对植物的其他利用包括把叶子折成杯状用来喝水。当地面潮湿而黑猩猩又在 打盹的时候,它们会把叶子铺成舒适的垫子来睡觉。这些发明作为波叟黑猩猩文化的一部分被代代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