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的70个军之:第25-27军

第25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7纵队。该纵队是由新四军第3支队等部发展演变而来的。1938年春,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和闽西游击队一部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司令员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下辖由闽北游击队编成的第5团,闽东游击队和闽西游击队一部编成的第6团,共2500余人。之后,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调至皖南归第3支队指挥,第3支队第6团调至苏南归第1支队建制。1940年,第3支队改称为新四军编第3支队,辖第5团、军部特务团。1941年5月,新四军新编第3支队、无为抗日游击队和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合编为新四军第7师,张鼎丞(未到职),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下辖第19旅和挺进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近2万人撤离皖江地区,由师长谭希林、政治委员曾希圣、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步新、参谋长孙仲德率领开赴鲁南,隶属于津浦前线野战军(后改称山东野战军)。1946年1月,新四军第7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7师。9月,第21旅番号撤销,部队并入第20旅。10月,调整编组,第20旅拆散,补入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第7师师部率第19旅与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合并,仍称第7师。师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师长林维先,参谋长胡定千,政治部主任黄火星。下辖第5、第19旅和特务团(由原淮南军区独立第5团改称)。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7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司令员林维先,政治部主任黄火星。第19、第5旅分别改称第19、第20师,以鲁中军区第4、第6团组建第21师,共2.5万余人。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成钧任军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副军长,邓少东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熊应棠任参谋长。第19师改称第73师,王培臣任师长,萧学林任政治委员;第20师改称第74师,张怀忠任师长,邓清和任政治委员;第21师改称第75师,谢锐任师长,何志远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万余人。

1952年7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第25军军部及第75师师部调归空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第74师调归第24军,第75师各团调归江苏军区,第25军番号撤销。

第26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该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兼任政治委员。随后,第4支队向南北发展抗日武装。12月,该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4支队。

1941年9月,鲁中地区部队编为山东纵队第1、第4旅。1942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成立鲁中军区,王建安任司令员,罗舜初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1945年8月,山东部队整编,第1、第4旅编为第3、第4师。鲁中各军分区及县区武装,组成警备第1、第2、第3、第4旅。11月,第3师、警1旅一部、警3旅大部调往东北,鲁中军区以警2、警3旅一部,组成第9师;其他部队编为警备旅和独立第1、第2旅。

1947年12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纵队下辖3个师和一个炮兵团,鲁中军区第4师改称第22师,第9师改称第23师,鲁中军区警备旅改称第24师。全纵队共3.3万人。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隶属于第3野战军第8兵团。张仁初任军长,王一平任政治委员。陈宏任参谋长,李耀文任政治部主任。第22师改称第76师,高文然任师长,曹普南任政治委员。第23师改称第77师,王建青任师长,董超任政治委员。第24师归建,以其第71团、第72团一部为基础与第69团、军部特务团组成第78师,陈忠梅任师长,张建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2万余人。

1950年1月,第30军第88师该归第26军建制。1950年11月,第26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2年6月,第26军从朝鲜回国,一直担负胶东半岛以及渤海长山列岛的守备任务。

第27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7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几支武装发展起来的。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领导在文登县天福抗日武装起义组成的队伍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春,又有"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等一批抗日武装成立。9月,第3军队和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2月,该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5支队,辖6个团7000余人。1939年秋,第5支队整编为第13,第15两个基干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14团。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称第5旅,同时成立新第5支队,辖第1,第2,第3团。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新第5支队第1,第2分别改称第16,第17团,第3团拆编与第5旅同属胶东军区领导。

1945年10月,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奉命进军东北后,留下的第5师第13团和第14团第一营重新组建第5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46年6月,警4旅改称第6师,9月,组建警备第3旅。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5师,第6师,警备第3旅依次改称第25,第2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共3。1万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参谋长聂风智,政治部主任刘天浩。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隶属第3野战军第9军团。聂风智任军长,刘天浩任政治委员,贺敏学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后詹大南任副军长,李元任参谋长),仲曦动任政治部主任。第25师改称为第79师,萧镜海任师长,谭佑铭任政治委员;第26师改称为第80师,张蛭秀任师长,张少虹任政治委员;第27师改称第81石,孙瑞夫任师长,罗维道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5余人。1950年1月,第30军第90师调归第27军建制。

1950年10月,第27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1月初,第32军第94师调归第27军建制。其时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天浩,副军长詹大男,副政委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辖第79,第80,第81,第94师。第27军于1952年10月回国,归南京军区,驻防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