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的70个军之:54、55、58军

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从未组建过56军、57军及59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


  解放军第54军,于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奉命组建。
  1952年10月,第四野战军奉命整编,将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第135师和第44军第130、第131师第391团合编组成第54军,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原第44军第130师,蒋润观任师长,姚国民任政治委员;原第45军第134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4师,张晓冰任师长、蓝文兆任政治委员;原第135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5师,任思忠任师长,韦统泰、陈德志任副师长。45军和44军合并后, 撤销哪一个军的番号呢?因两军都是功勋卓著的部队,相执不下,最后有周恩来作主,原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两军的尾数“5”与“4”编为第54军,
  该军组成后,即奉中央军委命令,准备入朝作战。经过两个月的抗美援朝动员教育和出征准备,于1953年1月21日,由广东惠阳北上,2月上旬,第130师进驻朝鲜铁山半岛,担负抗敌登陆作战任务;军部和第134、第135师进驻辽东半岛,担负守卫海防和作战训练任务。5月2日,军部率第134、第135师入朝,5月中旬各部先后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第39军防务,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6月下旬,奉命由西海岸开赴金城前线,配属第20兵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7月13日,战役开始,除第134师集结于洗浦里,为兵团预备队外,第130师配属第68军向梨实洞、北亭岭之敌发起攻击,第135师配属第67军由庆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攻击。当日第130师即攻占424.4高地及866阵地;第135师攻占了梨船洞、芦洞里等地。尔后,各部即转入防御作战。在阵地防御作战中,第404团第1营第3连2排长麻俊坤在自己3次负伤、双腿被打断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趴在阵地上指挥,连续打退敌10余次进攻,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第3营第7连第3排长王占山在坚守阵地战斗中,指挥机智灵活,连续打退敌40余次攻击,出色地完成了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的任务,战后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停战以后,该军即在西起桥田里,东至北汉江地段担负三八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美军和李承晚伪军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1954年4月中旬,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将金城池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至元山北玉坪里、文川、龙潭里、高原、永兴地区,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
  1955年3月,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调防上端洞、宣川、古邑、定州、下端地区,守备西海岸。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军涌现出“国际一等功巨连”等先进集体和麻俊坤等许多英模人物。 1958年5月和7月,该军奉命分批回国。
  解放后,该军参加了西藏平叛、抗美援越、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越自卫还击战等作战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功勋。回国后,第54军马不停蹄立即奔赴西北、西南地区参加肃匪作战,1959年开赴西藏,参加平叛作战。在1962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作战中,第130师在军部指挥下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4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过“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以歼灭性打击,威名声震印度军界。至今印度陆军军官学校模拟实战考试时,假想敌的规模不管是军或师或旅,番号总是取“54”,第54军成了印度阿三的死敌了。

在八十年代的裁军中,第43军随武汉军区一起撤销,主力第127师专隶第54集团军。所以,组成今天第54集团军的各师,尽是原林彪第四野战军属下的精锐部队:127师(43军、原四野6纵),130师(44军、原四野7纵),162师(45军、原四野8纵135师)。原属54军的第134师转制为武警部队。
在八十年代的裁军整编中,原第55军撤销,主力162师并入135师,为了照顾被裁部队的情绪,改用162师的番号。整编后的第54集团军被列为甲类集团军,全军实行四个师的编制,属于全军战略预备部队。

属下的127师和162师装备的都是我军一流的机械化装备,130师是混成师,都部署于京广陇海线上,与第15空降军毗邻,战时可以实施快速投送,是我军最靠近台海前线的战略预备队。第54集团军还辖有军属直升机大队、电子对抗大队、特种兵大队、第?坦克师、防空导炮旅、地炮旅等技术兵种,全集团军8万9千人,镇守中原,向北增援北京,南可驰援南京、广州战区,是担负战略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集团军的主要作战和保障部队只要6小时即可动员完毕,投送至北京或台海前线只需15小时。

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开着新型步兵轮式装甲车组成的车辆第六方队,就是第54集团军第127师的官兵。这种轮式装甲车(WZ551型)不仅具备高速的机动性能,还有较强的装甲防护能力,“三防”和夜视功能完备,能在恶劣环境下作战;对空可打击来袭的低空目标,强大的火力使它成为一座快速移动的“钢铁堡垒”,还能涉水作战。有了这样的武器,第54军的野战能力将获得质的提高。

在国庆阅兵式之后没多久,第54集团军的数万官兵又在中原大地摆开战场,练武习艺,演练攻台的各种战法,将士们充满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当年孙中山的铁甲卫队正等待着祖国的命令:清理国民党门户,消灭背叛中山先生的民族败类,消灭台独,解放全中国!

第54集团军现属济南军区,政委刘永治,军部驻河南新乡。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55 军


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

第144师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军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成立时,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33师,归第11纵队建制,纵队副司令周仁杰兼任师长,陈文彪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8年10月,参加冀东及北宁线作战。同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4师,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渡江、赣南追击等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北及赣西南广大地区。9月,该师兼宁都军分区,张书祥兼任司令员,李庭序、钟文法分别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担任宁都、雩都、兴国、石城、广昌、会昌、寻邬、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务。

第145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员,下辖3个大队。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哈东军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董浩然任政治委员,并将原辖之3个大队改编为第1、第2、第3团。担任哈东地区的警戒和松江地区的剿匪任务。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奉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1、3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4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温玉成任师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季攻势。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成立时,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34师,归第12纵队建制。10月,参加解放东北最后一战。11月28日,第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第34师改编为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参加了天津战役。1949年4月,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1月,兼管平乐军分区,执行剿匪任务。

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前身均系1949年11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11月28日,将起义军中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9师,周笃恭任师长,王恨任政治委员。改编后,经过一年的教育和整训,使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1951年1月,进入广西,参加栓林、柳州、南宁地区的剿匪作战。 1952年3月15日,中南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将原第21兵团兵团部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并将原辖之第214、第217师改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另以第48军军邹及所属第144师,第49军所辖第145师和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组成新的第21兵团。第48军军部改组为第21兵团兵团部,第48军番号撤销。陈明仁任司令员,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欧致富任第一副司令员,钟文法任第二副司令员,高起任参谋长。原第48军第144师仍为第144师;原第21兵团第215师仍为第215师; 原第49军第145师与第219师合编为第219师,第145师番号撤销。 5月初,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在全军普遍开展了文化教育,该兵团和 各师均组织了专门的文化速成学校,调集大批干部离职学习。同时,在各级机关中成立了文化补习学校,用以提高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部队以营为单位,按照战士的文化程度编成若干级的教学班进行学习,经半年多的文化教育,在全兵团基本上消灭了文盲,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质。

10月8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21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欧致富、魏镇任副军长,高体乾任参谋长,钟文法任政治部主任,张鸣夫任后勤部部长。下辖第144师,张永森任师长;第215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第219师,程启文任师长,高先贵任政治委员。

1953年2月,第55军奉中南军区命令,由广西桂林地区移防至广东湛江地区,担任守卫雷州半岛的任务。“文革”时期,55军在广西的柳州、百色、贵县等地一带驻防;1967年2月第220师(原广州军区边防师。1968年9月归第43军,1969年改称第129师) 改归第55军。“文革”后与41军换防而进入广东,分布在潮安、普宁、惠来、揭阳等地一带。

1979年2月,第55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取得重大战果。全军共歼敌10309人(不含配属单位)。1985年10月31日,第55军番号撤消。163师归42军仍驻守潮州一带。164师移驻广东湛江归41军,165师分出了一部分进入广东的武警部队番号撤消。163师后来成为驻香港部队。164师后来成为海军陆战旅归属于南海舰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冀南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起来的。

1938年4月,冀南军区成立,由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兼。辖第1至第5军分区。12月,东进纵队和冀南军区分开。1940年6月,冀南军区进行整编,辖新编第7、第8、第9旅和第1至第5军分区(后增第6、第7军分区),1942年新编第7、第8、第4、第9旅,机关先后并入第6、第3、第4军分区,所属团归各军分区领导。1943年10月,冀南军区直属八路军总部。1944年5月,冀南军区并入晋冀豫,仍保留番号。1945年6月,成立冀南指挥部。10月,又恢复冀南军区,辖第7至第11军分区和独立第4、第5旅等部队,属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1947年8月,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冀鲁豫军区以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和3个独立团等部队,于9月1日在河南安阳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由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长,张力之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8、第29、第30旅,共1。9万余人。为加强中原作战力量,10月14日。该纵队南下作战,于11月底进入大别山区,与野战军主力会合。

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扩展根据地,配合陈粟大军在外线作战,第10纵队于12月6日从河南个阳以南地区越过平汉铁路,向桐柏地区开进,创建根据地。13日,第10纵队于湖北应山以北浆溪店改编为桐柏军区。军区领导人徐子荣任第一政治委员(未到职)外,其余由第10纵队领导人兼任。下辖第28旅和由第29旅、第30旅组成的第1、第2、第3军分区。14日,各部队向指定区展开,相继解放了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等城,迅速打开了开辟桐柏根据地局面。

1948年1月中旬,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歼灭11个保安团约7000人。给宛(南最简称)西封建地主武装以致命打击。6至6月,桐柏军区改属中原军区建制。先后配合中原野战军主力进行宛西、苑东战役,并再次攻克邓县,使桐柏根据地日趋巩固。7月参加襄樊战役,并以一部进入谷城、南漳、保康地区,开辟汉(水)南根据地,成立第4军分区。此后,桐柏军区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先后配合江汉军区部队进行应城战役、平汉铁路破击战和樊城战役。继又再次解放老河口、襄阳、驻马店等城镇。至此,桐柏解放区与豫西、陕南、江汉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9年2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桐柏军区集中所属3个旅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孔庆德任军长,方正平任政治委员,杨秀昆任副军长,张力之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西三任参谋长。第28旅改编为172师,杨秀坤任师长,李富尧任政治委员;第29旅改编为第173师,李定灼任理由长,吴罡任政治委员;第30旅改编为第174师,何济林任师长,贺亦然任政治委员。该军成立后,随即执行剿灭残匪,清理地方反动武装等任务,并配合江汉军区部队发起花(园)西战役。3月上旬,河南军区成立,桐柏军区撤销。5月,第172师调归湖北军区,另2个师拨归河南军区建制,由军部率领在豫西地区剿匪。9月,军部机关与河南军区机关合并,军的番号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