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的70个军之:第67-70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2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15师部分主力部队,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察军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以后随着晋察冀军区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军区所属部队先后几次进行整编。1944年9月,冀察军区成立,辖第1、第11、第12、第13、第19军分区。隶属晋察冀军区。辖区在北平(令北京)、保定、阳高、商都、沽源之间。冀察军区成立后,投入抗日战争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开辟察哈尔,出击北平、察北等地。抗战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保卫人民胜利果实,1945年10月,晋察冀军区所属部队进行扩编,由冀察军区第1、第12、第13军分区部队各一部组成冀察军区刘道生纵队,辖第8、第10旅;由冀察军区第1、第12、第13、第19军分区组成冀察军区郭天民纵队,辖第6、第7、第9旅和骑兵旅。冀察军区刘、郭纵队合称为冀察纵队,郭天民任司令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易耀彩任参谋长,下辖第6、第7、第8、第9、第10旅和骑兵旅,共2.5万余人。纵队组成后,同月,参加绥远战役,攻克隆盛庄、武川等城镇

   1946年3月,冀察纵队进行整编,撤销第9、第10旅和骑兵旅番号,辖第6、第7、第8旅。6月,晋察冀野战军成立。7月,冀察纵队改称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郭天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向仲华任政治部主任,原第6、第7、第8旅改编组成第4、第5旅,共2.7万余人,隶属于晋察冀野战军。1947年1月,郭天民调离纵队,杨得志任纵队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调归该纵队改称第6旅。同月,参加保(定)南战役。4月,参加正太战役。6月,杨得志调离纵队,陈正湘任司令员。5月,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成立,第2纵队隶属该兵团建制。7月,第4旅调离纵队。8月,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成立,第2纵队转隶该兵团建制。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部队编制序列和番号的决定,华北军区部队进行整编,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2月,第2纵队在北平沙河镇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韩伟任军长,旷伏兆任政治委员,马龙、刘儒林任副军长,赵冠英任参谋长,刘国梁任政治部主任,曾传俘任后勤部部长。所辖第5旅改称第199师,李水清任师长。李布德任政治委员;第6旅改称第200师,盛治华任师长,钟华农任政治委员。第67军组建后,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4月,参加太原战役,攻克卧虎山。5月,进驻塘沽、山海关地区担负海防任务。7月,华北军区独立第210师调归该军改称201师,彭寿生任师长,何兰阶任政治委员。同时,由原国民党军第92军第21师改编的独立第53师分别编入该军各师,全军共4万余人。1951年6月,第67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4年9月,第67军奉命从朝鲜回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6纵队。该纵队是由冀中军区独立第7、第8旅和冀晋军区及察哈尔军区各一部组建而成的。1947年12月6日,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以冀中军区、察哈尔军区各一部在河北省定县组成第6纵队,由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萧新槐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下辖原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改称的第16旅、独立第8旅改称第17旅,原察哈尔军区第6分区和冀晋军区第1、第4分区各1个独立团合编而成的第18旅,共1.7万余人,隶属于晋察冀野战军。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改称第20兵团,第6纵队在北平奶子房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第68军由文年生任军长,向仲华任政治委员,徐德操任副军长,杨晓昆任后勤部部长。所辖第16旅改称第202师,廖鼎祥任师长,李斌任政治委员;第17旅改称203师,杨栋梁任师长,李志远任政治委员;第18旅改称第204师,罗文坊任师长,严庆堤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9万余人。1951年6月,第68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先后担任北汉江至文登里一线的防御任务,参加金城地区的反击作战。1954年9月,第68军奉命担任永柔以西,隶川以东、新安州西南地区防空作战任务。1954年9月奉命回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7纵队。该纵队是由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冀中军区第8、第9、第10、第11军分区各一部组建而成的。1947年11月29日,晋察冀军区以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及所属各分区6个团在河北省河间县组成第7纵队,冀中军区的领导兼任第7纵队的领导,孙毅兼司令员,林铁兼政治委员,周彪兼任副司令员,李波任参谋长。原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改称第19旅;原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第75、第76团及第9军分区第81团合编组成第20旅;原冀中军区第11军分区第72、第73团及第8军分区第64团合编组成第21旅,共2万余人,归冀中军区指挥。
       1949年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直属华北军区领导,周彪任副军长,漆远渥任副政治委员,所辖第19旅改称第205师,杜文达任师长,谢继友任政治委员;第20旅改称第206师,刘秉彦任师长,马泽迎任政治委员;第21旅改称第207师,黎光任师长,邓可运任政治委员。 5月,第69军的番号撤销,第206师及第207师一部组成华北军区独立第205师,第205师及第207师一部组成华北军区独立第206师。
       1950年6月,独立第206师番号撤销。1950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健全和加强特种兵的指示,华北军区直辖独立第205师师部改编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该师第614团改编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探照灯团,第613、第615团分别调归华北军区战车第1旅和京津卫戌区防空司令部建制;华北军区直辖独立第206师师机关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该师所属部队分别调归第66、第67、第68军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4纵队。该纵队是由冀南军区所属部分武装力量发展而成的。1938年4月,冀南军区成立,隶属八路军第129师。1940年6月,部队进行整编,辖新编第4、第7、第8、第9旅和若干军分区。1942年新编第4、第7、第8、第9旅机关先后并入第6、第3、第4军分区,所属团归各军分区领导。1943年10月,冀南军区直属八路军总部。1944年5月11日,冀南军区并入冀鲁豫军区。1945年10月冀南军区属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将冀南军区所属部队组成第14纵队,韦杰任司令员,石志本任副司令员,高厚良任参谋长,由原冀南军区独立第6、第7、第8团合编组成第41旅,由原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第9团合编组成第42旅,共1.3万余人,隶属于晋冀鲁豫军区建制。同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第14纵队隶属于华北军区第1兵团建制。6月,参加安阳崇固战斗。7月,第14纵队归华北军区直辖,除原纵队领导人不变外,由甘渭汉任政治委员,甘思和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4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14纵队在河南新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直属华北军区领导。甘渭汉任政治委员,石志本任副军长,甘思和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厚良任参谋长。所辖第41旅改称第209师,曹玉清任师长,丁先国任政治委员,第42旅改称第210师,黄光霞任师长,张希才任政治委员。全军共1.1万余人。
      11月,第70军番号撤销,所辖210师调归第67军改称第201师,第209师改编为华北军区独立第207师。12月,第207师机关编入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