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国家主席

筹备召开四届人大,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设国家主席一职,而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已被打倒,于1969年11月在河南开封含冤离世。那么,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是由毛泽东重新担任国家主席,还是由他人来担任国家主席?


也许是对先前和刘少奇“两个主席“的不愉快往事挥之不去,毛泽东既没有重新担任这个角色的愿望,又不放心把这个职位交给其他人—包括他”钦定“的接班人林彪。此事令毛泽东颇为踌躇。


汪东兴飞抵北京,将毛泽东的意思带到了人民大会堂,带到了政治局委员面前。汪东兴如是传达“要开四届人大,选举国家领导人、修改宪法,政治局要立即着手做准备工作。国家机构究竟设不设国家主席要考虑,要设国家主席由谁当好,现在看来要设主席只有林彪来当,但我的意见是不设为好。“


汪东兴传达完后不等大家讨论,便宣布散会。如此简单的几句话,大家可能一下子回不过味来。“但我的意见是不设为好“,这句至关重要也是最贴近毛泽东真实想法的话,没有引起政治局委员们的足够重视。


尽管在中共九大上,林彪成为唯一的党的副主席,他的接班人地位已被明文载入党章。不过,这个副主席之职还是填不满林彪的权欲。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打算更换接班人的意思弄得林彪内心惶惶,让林彪对自己现有的第二把交椅没有安全感。

据说,毛泽东在与林彪的一次谈话中,问林彪:“我年纪大了,你身体也不好,你以后准备把斑交给谁?“见林彪不吭声,毛泽东又追问:”你看小张(注:张春桥)怎么样?“弄得林彪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好一会儿林彪才反应过来,转变抹角地表示:”还是要靠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这些从小就跟着主席干革命的人,要防止小资产阶级掌权。“

林彪此时觉得,只有通过设立国家主席,进而当上国家主席,才有可能进一步巩固和捍卫自己的地位。林彪让秘书给毛泽东的秘书打电话:“林副主席建议,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林彪断定既然早在1959年毛泽东便辞去国家主席之职,绝不会在1970年77岁时重任国家主席。他这个时候拼命推举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就意味着推荐自己担任这一职务。

4月11日夜里11时,在苏州的林彪突然让秘书给中共中央政治局挂电话,仍坚持建议由毛泽东兼任国家主席。就在接到林彪电话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毛泽东递交请示报告。毛泽东对此做了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可是,毛泽东没有想到,林彪的这一提议随即得到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在京政治局大多数成员的赞成,而支持他本人的则寥寥无几。4月27日,毛泽东一回北京就召开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再次重申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这是他第三次表示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做了周恩来的工作,几次和周恩来单独谈话,坦明自己的态度。他认为说服了周恩来,就能带动其他人。最后,毛泽东干脆挑明,建议在修改宪法时直接删去原宪法的第二章第二节,让新的宪法中没有设国家主席的章节。

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
中共九大上毛泽东和周恩来
...
毛泽东与林彪
毛泽东和林彪在九大主席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