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人民大会堂的批陈整风算是告一段落,紧接着两天后就是1971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按照惯例,“五一”和“十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民同庆。这年的“五一”也不例外,晚上将举行盛大的广场焰火晚会。
摄影记者杜修贤到天安门城楼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布置城楼的座席。座席排列是按照职位大小严格划分的,平台正中放了一张圆桌,围了几把椅子,两边又有几张圆桌。正中的那张不用说就是毛泽东和林彪坐的,是张主桌。
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儿,毛泽东和林彪也到了。城楼上,焰火晚会就要开始了,毛泽东率先走向城楼的平台。他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亲王的右侧。
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林彪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亲王谈话,仿佛根本就没有看见什么。5月的天,林彪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寂的样子。这天晚上,林彪因身体原因不想去天安门城楼,是周恩来打电话再三请他出席晚上的活动,他才不得不来。
林彪带着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冷僻落座后一句话没说。他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而拍摄一般要等正副统帅交谈时才开始。
林彪虽然没有正眼看谁,但他在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毛泽东那边稍有动作,他的身体也会相应令人不易察觉地震动一下,他是随时准备响应毛泽东的。可是,毛泽东的一切举措似乎都与他无关,没有丝毫同他谈话打招呼的意思,甚至始终不肯对他正眼望一下。
林彪的浓眉毛颤动过几次,阴郁黯淡的双眼忽然闪了一下亮,透出一股锐气和火气。他蓦地站起、转身,旁若无人地扬长而去。当杜修贤再慢慢地踱到毛泽东桌边准备拍摄时,啊!他僵住了,林彪不在了!
领导人中最着急的是周恩来,他频频望着旁边桌的那个空座位,喉结上下滚动着,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他只是将警卫员叫到跟前,耳语了几句,警卫员便飞快地跑向城楼大厅。“嘭—哗—”第一束礼花腾空而起。毛泽东和大家将目光投向天幕……
警卫员一溜儿小跑到周恩来跟前,一阵耳语。周恩来的浓眉疙瘩打得更紧,神色非同寻常严峻。杜修贤一见,心里暗叫不好,连忙跑去问警卫员:“林副主席哪儿去了?”“早就回家了!”杜修贤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为什么先走?为什么不跟主席和总理讲一声?”
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现出毫无介意的大度。“身体不好,先回去了。”西哈努克亲王向董必武询问,一听这个回答,也就释然了。这是对林彪突然离去的最好解释。否则人们无法理解林彪的奇怪之举。杜修贤不由得看看手里的相机:这里面装着毛泽东和林彪今晚唯一同桌的照片,或许能填补这个令人惊诧的空位,从而挽救今天晚上这离奇事件给老百姓“意识空间”带来的不良影响。
毛泽东忘情地瞅着一个又一个轰然炸开的巨大“花朵”,周恩来却显得烦躁不安,不时地望望那空着的位置。这张那个夜晚唯一的同桌合影,象征着毛泽东与林彪“正副统帅”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毛泽东再也没能和人民群众共同欢庆快乐的节日。从此以后,毛泽东再也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