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精神受到林彪叛逃的极大刺激,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下滑,各种病症开始显现。有时可能一点儿诱因就能导致大的疾病出现。
一年多前,也就是1970年庐山会议其间,毛泽东因游泳受了风寒,加之“批陈整风”并不顺利,林彪一伙攻守同盟,很难突破,心力交瘁的毛泽东觉得身体很不适。三步一喘,五步一咳,因为咳嗽剧烈、侧卧床榻,他常常一夜无眠到天明。
到了1971年11月下旬,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持续高烧不退,医生怕转成肺炎,赶紧找来专家给他看病。专家们一致诊断他得了肺炎。在此之前他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几乎不生病,不要说肺坏了,就是头疼脑热也很少出现。毛泽东既不相信“病来如山倒”,也不相信“病去如抽丝”。他一听医生说自己得了肺炎,立刻就火了,不仅拒绝治病,也拒绝医生靠近。
毛泽东就这么一连发了两天高烧,也一连发了两天的脾气,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办公厅主任见毛泽东病情万分危急,赶紧把跟随毛泽东多年的保健大夫紧急召了过来。深知毛泽东脾气的保健大夫为毛泽东检查后,故意轻描淡写地对他说:“看来仍旧是老毛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只要打打针就好了。”
毛泽东听了保健大夫的一番话,觉得这才符合他身体的真实情况,心病没了,神情也放松了,开始同意接受治疗。针药跟上,毛泽东的病很快有了起色。最终肺炎是治好了,但是这场重病已经累及毛泽东的心脏和肺腑。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十分虚弱,行动困难,走起路来双腿只能像两条棍子似的拖动。毛泽东的体态高大,心血管循环负担非常重。而心血管疾病又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如果这个潜伏的危险不被发现、不被排除,那么人的生命随时会被它夺走。
毛泽东带着一身疾病,迈入了1972年新年的门槛。失去健康的毛泽东,整日躺在床上看大字本线装书。可就在此时,他又发现自己的眼睛不仅老花程度加深,白内障也随之严重起来。“内忧外患”导致他的情绪越来越不好,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秘书张玉凤对此就深有体会。
曾经有记者问张玉凤:“毛主席向你们发脾气吗?”张玉凤毫不犹豫地回答:“发!1970年以后,主席身体患了多种疾病,有时情绪不好,渐渐地,我就觉得毛主席也和平常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他的情绪不好时,就会发脾气。当时我也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已经尽责尽力了,还是挨批评。不过,主席发脾气,从不往心里去,发完也就忘了,并不计较我们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