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

1972年1月7日,陈毅被癌症夺走了生命。按照周恩来与几位老帅商议的意见,陈毅的治丧程序只比上将、副总参谋长的规格略高一点。叶剑英致悼词。参加追悼会的人员确定了,可由于中央还没有对“二月逆流”正式平反,悼词如何草拟,无人敢轻易表态。


悼词成稿后,周恩来亲自动笔修改。他煞费心思,字斟句酌地补写了一段对陈毅一生功过的评价。他写道:陈毅的一生“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功亦有过,但功大于过”。接下来采取对功实写而对“过”虚写的方式。这样,既能避免刺激党内文革派,又彰显了陈毅在历史上的功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为他恢复名誉的目的。


周恩来决定将陈毅的悼词送给毛泽东审阅,请他最后定夺。1月8日,毛泽东接到了周恩来送来的陈毅悼词。他一眼扫过,几乎没有思忖,大笔一挥,将周恩来精心补写的几段评价陈毅一生功过的文字悉数勾去,在稿纸一边批示道:“基本可用”“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当天毛泽东就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包括陈毅追悼会的规格。按照文件所定的规格:陈毅已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的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会,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参加追悼会人数为500人,定于1月10日下午3时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


1月10日中午饭后,按惯例毛泽东是要休息一会儿的。可是他裹着米色睡衣,在一侧堆满线装书的卧床上躺着,辗转不安。当时毛泽东手边没有日历,桌子上没放钟表,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他。在追悼会快要开始之前,他突然抬头询问工作人员:“现在是什么时间?”当得知是一点半的时候,毛泽东拍打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工作人员中有两位搀扶着毛泽东上车,另一位快速拨通了西花厅周恩来的电话。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接上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请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周恩来搁下电话,忘记了自己身上还穿着睡衣,一边让卫士长张树迎赶紧调车,一边匆匆往外走,他要赶在毛泽东之前到达八宝山。

在汽车抵达目的地之前,周恩来好不容易才将睡衣换了下来。而毛泽东则将睡衣穿进了追悼会场。周恩来下车,三步并作两步,一进八宝山休息室,就激动地通知陈毅夫人张茜:“毛主席要来!”神情黯淡的张茜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泪水长流。

毛泽东一下车,就被人们簇拥着来到燃着电炉的休息室。张茜看到毛泽东,令人心碎地惨然一笑,多时的委屈化为苦涩的泪花含在眼眶里,“主席,您怎么来了?”毛泽东也忍不住凄然泪下,他握住张茜的手,格外缓慢、沉重地说:“我出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有人进来报告:“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了。”毛泽东稍稍一怔,立刻转身朝门外望。西哈努克亲王和陈毅相识了十多年,对陈毅的感情很深。陈毅去世后,他几次向周恩来提出要亲自来八宝山参加追悼会。周恩来没法答复他。当时连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让参加,又怎能同意一个外国领导人来呢?

毛泽东告诉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13日,坐一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西哈努克亲王惊异地望着毛泽东。林彪出逃,中国还未向国外公开发布消息,西哈努克亲王是毛泽东亲自告知林彪死亡消息的第一个外国人。

原准备致悼词的叶剑英,悄悄地将悼词稿塞进周恩来的手里。追悼会下午3时整准时开始。第二天,陈毅追悼会的照片和消息在全国各大报上刊出,立刻引起很大反响。毛泽东亲自前去追悼陈毅,陈述了一番评价,无疑给“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的老干部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到八宝山参加陈毅追悼会
毛泽东与陈毅接见外宾
...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
陈毅与妻子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