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武汉长江边的毛泽东,两天后,即1966年7月18日,抵达北京。这一次,他没有回到居住了十多年的丰泽园,而是在中南海游泳池边的一幢平房里住了下来。因为丰泽园正在修缮,可是装修好后,毛泽东却不想再搬回去了。从此毛泽东在“游泳池”一住就住到去世。7月24日上午,毛泽东召集中央“文革小组”成员谈话,点名批评刘少奇、邓小平,决定撤销工作组。他认为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
8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成为不点名的“资产阶级司令”,他在党内的地位开始被林彪顶替,由第二位降到了第八位。此后,刘少奇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境地。随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报纸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重。8月上旬的一天,中南海大灶食堂外,贴出一张写着醒目黑字的红纸,标题写着“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一看署名,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它的作者竟然是毛泽东!。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呵!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五十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不多的205个字,却不点名地批判了刘少奇,明确地提出党中央存在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的观点。8月7日,毛泽东的大字报已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印发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与会者,同时附有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
大字报贴出几天后,北京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位置,用通栏套红的大字标题,全文刊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各界群众走上北京街头,敲锣打鼓庆祝。中南海西门外搭起了一个临时的报喜台,接受大家向党中央、毛泽东递交的报喜信。那时府右街人山人海,声浪此起彼伏。
8月10日晚上,毛泽东晚饭后散步,刚走到中南海西门口,恰逢一支报喜的队伍,大家意外地看见了领袖,立即拥了上来,将大门附近围了个水泄不通。毛泽东登上高台,非常动容。他向群众大声高呼:“同志们好!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这次突发事件后,现场被挤掉的鞋子、书包等物品足足能装好几箩筐。8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在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后毛主席会见首都革命群众》的文章。这次突发事件,其实是后来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