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几乎在四年前同一时间,尼克松夫妇再度访华。此时,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与四年前会见尼克松那时相比,已经相差很远了。他几乎不能再走路,稍一活动,全身就颤抖和厉害。


尽管如此,考虑到中美关系还很不坚实,台湾当局对他们的外交失败并不甘心,毛泽东还是坚持会见了这批美国客人。尽管此时尼克松已不是总统,毛泽东仍按总统的“规格”会见了他。83岁的毛泽东虽然看上去非常衰弱,但他的记忆力和思维却非常惊人,他不仅记得上次尼克松来华的细节小事,而且对美国国内和全球的局势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毛泽东强撑病体,与这位老友进行了长达1小时40分钟谈话。他完全沉浸在思想的碰撞中,脸颊上不时浮动着兴奋的光晕。尼克松说的话毛泽东全能听懂,但当他希望得到回应时,却说不出话来。


有时翻译听不懂他的意思,他就干脆抓起笔记本,在上面写出自己的观点。看到毛泽东的病状,尼克松感到十分难过。毛泽东喜欢争论,同相互敌视了几十年的头号对手同室争论,他更是充满了兴致与激情。尼克松和他的随员们,都为毛泽东的魅力所倾倒,毛泽东的书房激荡着阵阵笑声。


临近告别时,只见毛泽东颤颤巍巍地端起茶几上的青瓷茶杯,举了举,示意尼克松来碰一下。尼克松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后,立刻将自己身边的杯子高高举起……

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是几十年的隔海老冤家啦!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条不成交嘛!我们应该为冤家干一杯!我不会喝酒……“他耸耸肩,做出无可奈何的模样,”不过不要紧,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酒有水,以水代酒—干杯!“


最后,尼克松愉快地引用了毛泽东的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他对毛泽东的敬重与崇拜是发自内心的。在美国尼克松图书馆里,竖立着十尊与真人大小一样的世界政治人物雕像,他们是尼克松心中最为钦佩的政治家,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毛泽东的雕像……

会见尼克松后不久,毛泽东的身体状况直线下滑。没有几天,吉林发生了极为罕见的陨石雨。陨石在离地面19千米左右的空中爆炸,3000多块碎石散落在永吉县境内,其中最大的陨石重1770千克,比美国1948年2月发现的“诺顿”陨石还要大,成为“世界陨石之最”。

毛泽东告诉孟锦云:“天摇地动,天上掉下了大石头,就是要死人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的时候,都掉过石头拆过旗杆……“孟锦云问:”您真的信这个吗?“毛泽东没有马上回答,沉思了一会儿,才喃喃道:”古人为甚要编造这个呢?“

1976年2月,毛泽东以水代酒,与尼克松碰杯
197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会见基辛格博士
吉林陨石雨中最大的一块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