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病情恶化

1976年6月初,毛泽东的心脏病再度发作,经过全力抢救,才又缓和下来。这时他已完全不能自主进食,就是流食也难咽下去。医护人员为他下了鼻饲。毛泽东躺在床上动不了了,鼻子上同时插着氧气管和鼻饲管,但他仍然没有停止过工作。


自知时日不多的毛泽东,藏着的心事让他无法释怀。6月中,他将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人召来,言谈中又一次提及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


另一件事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毛泽东的这番话,深刻反映出他临终前复杂的思绪。他非常看重自己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也始终坚信自己初衷的合理性。他曾对吴旭君这样说过:“ 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不改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毛泽东病情恶化后,中共中央决定由北京医院、阜外心血管医院、301医院、305医院等选派人员组成医疗小组,对他进行特别治疗,昼夜不停地监护着他。他们在毛泽东书房的床边架起医疗器械,通过监视器,一刻不停地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抢救。

毛泽东病危后,女儿李敏来看望过他一次。毛泽东认出女儿后,拉着女儿的手,说:“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呀“,李敏听了这话,真想大哭一场,真想告诉爸爸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有人不让她来!她是冲破了江青的重重阻挠才得以见到父亲的。


病危中的毛泽东尤其怀念家乡,思归故里。8月,沉吟病榻的毛泽东,又几次提出要回韶山滴水洞休养。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研究后,终于同意了毛泽东这个最后的请求。9月8日,湖南省委第二书房张平化从长沙打电话给滴水洞宾馆负责人,让他们做好准备。但是,就在当天夜里11时,滴水洞宾馆负责人又接到紧急通知:“接待毛主席的准备工作暂停……“

长征胜利后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合影
1943年,毛泽东与小女儿李讷在延安枣园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相互敬酒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