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解码安溪生活方式

汤色金黄、芳香回甘的铁观音无疑是安溪茶的一张王牌,兰花香、观音韵、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数不清的茶人茶事,拼配成鲜活生动的安溪铁观音文化。2014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先德说:“安溪铁观音为中国茶产业发展作出3大重要贡献:发现了‘铁观音’优良品种、发明了‘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发明创制了‘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延伸到县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2934座。以湖头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山西缘为界,西部称内安溪,东部称外安溪。外安溪地势平缓,地形和气候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内安溪地势高峻,以山地为主,秋冷早,春来迟,年均气温17度,年降雨量1800毫米,非常适宜茶树生产。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园

安溪种茶历史悠久,唐末五代很多人从荆楚、江淮入闽定居安溪。这些外来移民不仅带来中原的文化,也带来茶叶种植生产技术。安溪茶树良种资源丰富,当地茶农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茶叶品种,并加以栽培和传播。在1984年全国茶树国家级良种中,安溪县就占有6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属无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其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厚质脆,略向后翻,锯齿疏钝,嫩芽紫红。铁观音在春分前后萌芽,霜降前后停止生长,一年生长其七个月,天性较弱,抗逆性差,属于典型的“好喝不好栽“。

铁观音茶叶

关于铁观音的最初来源,在安溪流传有两大传说:魏说和王说。西坪镇至今存有“魏说”和“王说”各自发源地。“魏说”位于西坪镇区西3千米处的松岩村,有魏荫发现的铁观音茶母树;地处尧山村的“王说”铁观音发源地,保存有据说为王士让所建书轩---“南轩”,并移植有一棵百年的铁观音茶树。300多年来,关于铁观音的起源,双方各执一词,魏家认为是“观音托梦,魏荫传茶”,王家则坚持“文人献茶,乾隆赐名”。

“魏说”发源地,存有魏荫发现的铁观音母树(打石坑)

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核心区,位于安溪县西坪、芦田和虎邱三个镇,总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海拔在350至950米之间,其中西坪镇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是铁观音发源地、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素有“茶叶原乡”美称。唐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树最适宜生长在烂石砾壤中,西坪南岩山的地理风貌非常符合这种表述。深挖整个茶园,会发现很多碎石块。这些石头白天吸收太阳热量,晚上又会把热量散发出去,下雨时候可以吸收雨水,放晴后又快速蒸发掉水分。

西坪镇尧山村“王说”铁观音发源地,图为据说王士让所建的“南轩”

铁观音品种喜湿又不能浸泡,需要土壤中的沙质成分,透气性和排水性都比较好,砾石多的地方正适宜这种植物生长,用种水稻的田种茶反而不好。石头在风化过程中分解出很多矿物质,被茶树的根部吸收,生产的茶会有一种特别的风土味道,地处内安溪山区的西坪镇常年云雾缭绕,土壤以酸性红壤和砖红壤为主,为铁观音茶叶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明朝中期以前,我国茶区种茶,全部采取茶籽直播法,在明朝后期,有的地方除了直播外,还兼用茶籽育苗移栽方法。这两种育苗繁殖法都属于有性繁殖,容易发生品种变异退化。清代,安溪人发现了新的茶树繁殖技术---压条繁殖,方法是选取健壮的母树,把5到10厘米的一根枝条扭伤后不剪根,就近埋在土里,让它土里生根,长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植到别处。压条繁殖开启了茶树无性繁殖的先河,但此法步骤烦琐,成活率不高。

20世纪30年代,安溪罗岩区茶农首创短穗扦插技术。茶农育种时开始选取一芽一叶一节,长度为3-4厘米的茶树短枝扦插,并获得成功。短穗扦插出苗快、省材料、繁殖数量多,对母树的伤害性也更小。1943年至1944年,茶树知穗扦插育苗法便在罗岩区域内广泛传播开来,进而由罗岩村向邻乡双都村、萍州村等地传播扩散,后普及整个安溪茶区。

短穗扦插技术图示

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技术在农业部门的推广支持下开展了大面积试验。1978年,安溪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以集体名义,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今天,短穗扦插技术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茶树繁殖技术,它解决了压条对母树的破坏,也改变了茶叶发展史的进程。这种无性繁殖的技术,让我们今天喝的每一杯茶里,都有铁观音母树的味道。

从工艺上论,茶叶分不发酵的绿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半发酵的乌龙茶。安溪人正是乌龙茶半发酵工艺的发现者。中国茶叶类型众多,但都以绿茶制法为基础,经过不断演变才得以形成。根据各色茶类的制法和文献记载,研究者推测它们大致出现顺序应是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即乌龙茶),乌龙茶是最晚的,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二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其制作工艺也最为烦琐。

如今提及乌龙茶,更多指代的是一种制作技艺。大家常讲乌龙茶有什么品种,其实应该说“哪种茶用的是乌龙茶制作技艺”,如冻顶乌龙茶、闽北乌龙茶等。

冻顶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序多达10道,包含采青、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烘干,分为三个阶段:即做青(晒、晾、摇)、炒青和揉捻阶段。茶青采摘以晴天为好,在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之间进行。此后进入最关键的摇青步骤,铁观音不添加任何香料,其香味便来自这步。筛动约上百次以后,茶叶散发草腥味,茶叶发青,水分减少。经过静置和多遍过筛,直至茶叶边缘的砖红色占茶叶的十分之四,茶叶散发清香为止。此时覆盖白布,等到茶叶变成黄绿色,香味逐渐浓郁。

铁观音制作技艺之摇青

炒青一般选在清晨,将茶叶倒入锅中直接用手翻炒,直至茶叶的黄绿色退去。炒青的目的是为了让香味定型。茶叶炒青后放置于簸箩,趁热加以揉捏,使茶叶翻卷。揉捏过的茶叶用布包裹挤压,称为包揉,目的是挤出汁液。之后倒入烘焙笼放置在炉上,加火开始烘焙。烘焙与包揉交替进行多次后,这道工序才算完成。

铁观音制作技艺之炒青

将茶叶烘干后,进入最后的精制过程,也就是挑茶梗。经晒青、晾青、摇青的茶青,在人为控制下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馥郁的兰花香,香在水中,喉中生韵,饮后满口生津、齿颊留香、喉头回甘。铁观音的“兰花香”和“观音韵”始成。

2008年,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2月,包含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